首頁>歷史>

在“二十四孝”的故事中,有許多被認為是“愚孝”的存在,但“孔融讓梨”的故事卻不是。一句“融四歲,能讓梨”還被寫進了《三字經》中,即便是一個讀小學的孩子,都知道“孔融”這個名字。但許多人都只知道“孔融”這個名字,他本人的事蹟除了“讓梨”也再無其他。但就是這樣一個以孝聞名的人,最後卻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滅三族,他7歲的女兒臨死前的一句話更是成為了千古絕響。

從小讓梨的孔融是一個神童,放在現在至少也是“別人家的孩子”。再加上他還是孔聖人的後人,這樣的一個出身也讓他有了自信、自負乃至自傲的資本。他的父親孔宙還在世時,曾多次帶著小孔融去會客。一次,孔融隨父親前往洛陽,拜訪當時的名士李膺,孔融的聰明伶俐讓李膺對他非常賞識,甚至當著眾人的面誇他是個神童。時任太中大夫陳韙也在現場,他認為:“小時候聰明點不稀奇,長大了往往就變笨了。”

神童不加培養,長大了也會變成普通人,比如王安石的《傷仲永》就是一個例子。所以客觀來說,陳韙的話雖然不怎麼好聽,但也不無道理。按說以孔融讓梨的優秀品質,他應該虛心接納才對,可他一改以前的謙恭,立馬回懟道:“如果像你說的,你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咯!”陳韙被小孔融懟得臉紅脖子粗,卻也無話可說。僅僅從這樣一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孔融並非是一個恭孝的化身,他也有許多的缺陷,而且還是致命的缺陷。

畢竟聖人是他的祖宗,不是他本人。孔融生活的時代正是漢末三國的大爭之世,他在朝廷中任職時,曹操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了。不管世人說曹操是漢臣還是漢賊,擺在現實面前的是,他控制著大漢朝廷的實際權力。所以孔融在朝為官,曹操就是他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但身為聖人之後,孔融打心底裡看不起曹操這個閹人之後,屢屢讓曹操顏面掃地。只不過曹操礙於他的身份,一直忍著沒對他下殺手。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奪取鄴城,徹底消滅了割據河北的袁氏。袁紹的兒媳婦甄氏長得極為漂亮,讓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垂涎不已。最後還是讓曹丕捷足先登,把她變成了自己的女人。孔融得知這件事之後,還專門寫了一封信給曹操,不為別的,就是想嘲諷他們這一家子。但是讓孔融最看不慣曹操的,還不是他的作風問題,而是曹操頒佈了“禁酒令”,完全與自己“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的理想相違背。

孔融愛酒,再加上平時就很自負,所以酒後難免胡說八道。更要命的是,他的酒肉朋友禰衡,也是一個狂得無法無天的人,兩個人在一起推杯換盞之後,也就沒什麼不敢說的了。於是孔融便說出了那句令人咋舌的:“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這下可終於讓曹操逮住了把柄,對親生父母都如此不孝,在以孝治天下的漢朝,夠判死刑了。

​公元208年,曹操下令滅孔融的三族,孔融終於因為自己的口無遮攔禍及家人。當時孔融的兒子才9歲、女兒才7歲,兩個孩子都是無辜的孔融請求曹操能夠網開一面,放過自己的兩個孩子。但女兒年紀雖小,卻冷靜地說了8個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鳥窩都讓人給端了,鳥卵還有活下去的機會嗎?孔融與曹操的矛盾,實際上是一場政治鬥爭,但孔融自小以來的“聰明”也為他的下場埋下了伏筆。

有鑑於此,後世的陸游在《陸游家訓》裡寫道:“後生才銳者,最易壞事。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清朝最後一位太監,出宮後為守護一個祕密,二十年不曾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