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回溯19世紀中期,我們能想到全歐洲最大的變化,應該就是奧地利由一個強大帝國逐漸顯露頹勢,變為一個歐洲版圖上無足輕重的國家。
奧地利從一個具有如此舉足輕重地位的國家,到逐漸衰落下來幾乎沒有經過多少年,而在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後就驟然一蹶不振起來,這件事情就是克里米亞戰爭,奧地利的衰落,與這場戰爭中錯誤的外交選擇有著直接關聯。
克里米亞戰爭前的奧地利奧地利這個國家建立在歐洲中部,因為瀕臨多瑙河,他主要靠著發展河運、河上貿易發展自己。
在奧地利建國之初,與各方面的關係搞得似乎都不錯,尤其是與俄羅斯的關係,好到可以用"親密"二字來形容。
俄奧關係發展史中,奧地利最初的發展也多虧了俄國的保護,俄國幫助奧地利解決了好多次危機,比如在19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之間,幫助奧地利先後鎮壓了兩次革命起義。
俄國還曾經促成奧地利簽署《奧爾慕羨協定》,使奧地利確立了在德意志的領導地位。俄國對奧地利的幫助當然也有對於本國利益的考量,可俄國在國際社會上曾經給予奧地利如此多實際幫助,可以說,俄奧兩國關係十分親密。
但再親密的兩個人之間也有矛盾與隔閡,最讓奧地利心中有刺的還是土地的問題,尤其是俄國對於兩公國的佔領,更是讓俄國這個好朋友感到十分不適。
(奧地利地圖)
這種不適,也就為後來奧地利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對俄羅斯的背叛埋下了種子。
克里米亞戰爭中的選擇最初,克里米亞戰爭剛剛爆發時,奧地利外交方向仍然是尋求英法與俄之間兩方的平衡點,從上文我們得知,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時,奧地利其實與以上各個國家關係還不錯。
不過,他們之間也理所當然的存在一些利益衝突,比如與極具擴張慾望的俄國相處中的種種不適,但如果與俄開戰又似乎完全遂了法國方面的願,也面臨自身國力不夠的問題。
奧地利因為比較弱小,理所當然的採取了比較投機取巧的戰略,他先是取得法國等國的外交支援,以此作為籌碼與俄羅斯談判,希望俄國能撤出克里米亞地區軍隊。
奧迪利甚至還接受了國際上普魯士帝國的支援,聲稱如果俄國不盡快撤軍,普魯士就會支援奧地利對俄宣戰,讓本身就已經揹負戰爭壓力的俄國再不得不應付奧地利方面的干擾。
奧地利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外交選擇顯然做的不怎麼地道,這個不怎麼地道的外交選擇,究竟為奧爭得了利益,還是使其失去了最重要的盟友呢?
看似勝利的外交選擇克里米亞戰爭中,奧地利外交不斷的尋求並抓住各種機會最大化本國的利益。尋求本國利益確實是外交的常態,也為奧地利爭得許多好的有利機會。
(俄奧關係 漫畫)
比如說,在戰爭中期奧地利加入英法同盟的時候,就一直保持著一種只結盟卻不用兵的態度,可以這樣理解,奧只在口號、立場上聲援英法同盟,一旦真的涉及現實的軍事問題,奧地利可沒有簽署任何有關軍事義務的同盟條約。
尤其在克里米亞戰爭的中後期,奧地利更加直接的趁著英法對俄關係比較緊張之際,威脅英法,如果不答應我說的條件,我就不跟你們結成同盟了!
奧地利所力求達成的條件,也不過兩件事,一個是奧地利念念不忘的多瑙河附近兩公國的事情,另一件就是要法國跟自己簽署協議,承諾保障奧地利的安全。
看似這一套操作下來,奧地利不費吹灰之力,未動一兵一卒,僅僅憑藉外交的遊刃就解決了兩公國的心頭大事,還獲得了法國承諾的安全保障。
有些人驕傲了,認為奧地利在這場戰爭中抓住了有利時機,實現了任何時代都不可能實現的外交神話。
轉入失敗但在現實操作中,顯然,奧地利的行為更表現為一次又一次的背叛,看似兩邊都不得罪,實則在克里米亞戰爭後期過分追求本國利益的過程中,已經把幾個大國得罪了個遍。
尤其是俄國,就像兩個人交往一樣,俄國曾經在奧迪利弱小之時給予如此多的幫助,那我們兩個怎麼說也是好朋友的關係了吧?
在好朋友最困難的時候,奧地利為了自己兩公國的利益背叛了最好的朋友,讓朋友身陷囹圄以致失去了最寶藏的一塊土地。
(克里米亞戰爭)
有人也許會覺得疑問,奧地利的態度真的這樣舉足輕重嗎?是的。奧地利有著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一旦奧地利宣佈與俄國結成同盟,另一邊必將有所忌憚。
奧地利背叛了好朋友已成事實,那麼,他得到新朋友的接納了嗎?
顯然沒有,法國不但沒有遵循前面所提到的保護奧地利安全的約定,反而摩拳擦掌的想要吞併奧地利,英國更是看透了奧地利這種左右逢源的態度,並不是很喜歡與之交往。
大家都注意到了奧地利在這次戰爭中十分動搖的立場,俄國還在這之中失去了一個努力交往多年的朋友,慘遭背叛。
普通人交往中發生這種事情尚且令人不悅,更別說這種國際關係中發生了這種事情,奧地利嚴重傷害了上上下下俄國人的感情,痛失俄國這個盟友,也可以理解俄國在後來奧地利遭受困難時坐視不理甚至落井下石的態度了。
(現在的奧地利)
結束語:奧迪利不管發展的如何,在英法俄普這樣的大國眼中依然是一顆棋子,而奧地利作為一顆棋子,卻倔強的選擇的中立態度,不聽從任何一方的擺佈。
試想如果奧地利當時能夠堅決的依靠任何一方,為未來立足亞歐大陸爭取一個較為穩固的盟友,都不會是如此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