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讀過三國演義的歷史,對三國的歷史感興趣的人,或許都有這樣一個疑問,當年像曹操這樣一個梟雄有著非常強大的實力。而且曹操是一個非常惜才的人物,只要是一個有才華的人,不管出身怎樣,不管以前都做過什麼事情,曹操都會一一的把他們吸納。這樣子我們才可以看出曹操,其實他自己的能力並不是特別的強,只是因為他特別的惜才,所以說這樣子手底下才聚集了很多非常優秀的士兵和將領,這樣才能夠成就曹操的大業。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吧,當年曹操和袁紹對戰,正在曹操非常虛弱的時候。

袁紹陣營裡面有一個叫許攸的將領前來投靠曹操,曹操可是正在營地裡面拖著鞋休息呢。這時候聽說許攸來了,放下一切光著腳丫子冰天寒地的就出來迎接,一把抱住許攸說你總算來了,我想死你了。通過這樣一個方式,我們可以看出曹操是非常細惜才的,也非常喜歡籠絡人心。他把這些收集來的將領都看的特別的那麼重要,像曹操這樣一個惜才的人物,為什麼三國演義中最璀璨最耀眼也最有能力的一個將領諸葛亮卻沒有得到曹操的戰營中呢,這是大家都非常疑問的一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的。曹操之所以沒有吸引到諸葛亮,諸葛亮之所以沒有投靠曹操的戰役中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點當時諸葛亮還很小,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那個曹操和諸葛亮的年齡可是,相差十幾歲呢。而且當時曹操在天下開始建功立業的時候,諸葛亮還是一個無名小卒,在山地裡跟著田地,根本沒有什麼能力。

所以說曹操也完全不知道諸葛亮這個人又怎麼能夠把諸葛亮請到自己的戰營中呢?而劉備之所以要去請諸葛亮,是因為聽別人說諸葛亮非常厲害,其實他自己心裡也不知道。再加上劉備當時手底下沒有什麼有能力的人,所以說飢不擇食,他也只能去尋求幫忙。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因為他們年齡相差太大了,所以說諸葛亮的才能並沒有被及時的被曹操知道,這是其中第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我們再來看看接下來第二個原因。

諸葛亮的志向和曹操的志向是不相同的,所以說一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曹操統一北方的大業,跟諸葛亮想要興復漢室,匡扶天下的夢想顯然是相悖的。諸葛亮最後才投靠了劉備,而沒有投靠曹操,所以說兩人的觀念不同,諸葛亮也知道投到曹操的戰役中,會活得非常憋屈,因為兩個人想要的東西不同,又怎麼可能在一起做事情呢。就是其中第二個原因,我們再來看看接下來第三個原因。

其實曹操當時手底下已經有非常多的人才了,如果說諸葛亮投靠到曹操這一邊呢,也只是錦上添花,曹操手底下都有這麼多將領,諸葛亮再過去有什麼意義呢?大家想出的法子和點子都是一樣的,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意義,所以說諸葛亮心裡也知道,即使自己再怎麼想,在曹操戰營裡面也無法展現出自己全部的才能,而這樣子諸葛亮又何必去投靠曹操嗎?最後也只會被所有人比下去,自己也得不到才能施展,這一點其實是最重要的。

有人認為三顧茅廬諸葛亮是設計好了,讓劉備去找他的。他很會佈局,知道劉備要來了,先讓一個小孩子騎在牛背上故意唱歌,引起劉備註意:你就是劉將軍?劉備嚇了一跳,也非常高興,覺得連這麼偏僻的地方,這麼小的孩子都認識他,可見他的知名度很高。

小孩子然後把劉備引到水鏡先生家裡,水鏡先生見到劉備就說:你是逃難來的吧?這句話把劉備嚇壞了。水鏡先生告訴劉備,你現在雖然有那麼多人才,也是不成氣候的,因為缺少一個軍師。劉備有些不承認說,我有軍師孫乾、糜竺不是很好嗎?水鏡先生說,他們不算,你要成就大業,就要找高明的人來輔佐。劉備的胃口被吊起來了,水鏡先生沒有直接說明誰是高明的人,而是在桌子上寫了兩個名字,寫完以後又立刻擦掉了。如果他直接說了這兩個人的名字,劉備聽了以後可能會忘掉,水鏡先生這樣做引得劉備看著比誰都起勁,記得比誰都牢,這些都是很巧妙的安排。

我懷疑劉備第一次去找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是在家的。這是中國人最常用的方法,先要看看對方有沒有誠意,因為人們往往對容易得到的東西不加珍惜。劉備第二次來的時候,其實他也在家,但還是不見,他要看劉備到底有多誠心。第三次他裝睡覺,因為起身之後問了一句,有貴客來了嗎?這表示他已經知道劉備來了。

他事先準備好一套說辭,向劉備報告,僅僅幾分鐘就把劉備的心抓住了。劉備也不是傻瓜,他也知道是怎麼回事。我常常覺得中國人家家都有本兵書,每個人都有心生一計的習慣。不時設計來設計去,設計的大家都很高興。該被人設計的時候要高高興興的讓人設計,不要總想著設計別人,而經不起別人設計。人家設計你是重視你,是給你面子。真的有一天所有人都不把你當做設計的物件了,你也就沒有價值了。

劉備對諸葛亮說:你不是為我,我也不是為我,我是為天下蒼生。給了諸葛亮一個很漂亮的臺階。諸葛亮說:如果為我自己,我不出山,如果為你,我也不出山,但是為天下蒼生,我就出山了。這個臺階多漂亮!人要時常給對方臺階下,讓大家都有面子,做起事情才更快樂。

諸葛亮並沒過上幾年好日子,27歲出山,飛黃騰達了11年。短暫的一生,卻對整個時代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諸葛亮投奔了曹操,我想曹操可能三年之內就能統一的全國。

當時很多人想回北方,因為曹操已經把北方控制的差不多了。那時候中國的精華在中原,南方還沒開發。諸葛亮知道回北方對他也沒什麼好處,所以他會跟劉備說,有兩個地方可以去,一個是荊州,另一個是益州。

三顧茅廬時,劉備再怎麼落魄也是個皇叔,也是是個左將軍,雖然一點根據地都沒有,但是最起碼還有人追隨他,讓他怎麼肯向一個完全沒背景的年輕人低頭呢?很多人說是因為諸葛亮會自我推銷,我不認同這種說法。一個人如果需要自我推銷,實在是太可憐了。答應了出山就等於把生命獻給人家了,怎麼能輕易答應?好東西用得著推銷嗎?諸葛亮是很慎重的選擇能終生為之全力以赴的人。也有人說他是做作,想抬高自己的身價,其實他是誠心誠意的互動。老闆可以考驗幹部,幹部同樣可以考驗老闆。幹部在沒有作出作出選擇之前,可以考驗老闆,一旦選擇了老闆,就要不斷接受老闆的考驗。

徐庶也曾經考驗過劉備,他剛加入劉備陣營的時候,對劉備說:主公的這匹馬叫的盧,是一匹好馬,但是妨主人,主公討厭,誰可以把這匹馬送給他,等他妨了主人之後再收回來就安全了。劉備說:我以為你是好人,沒想到你會給我出這種餿主意,我敢用你嗎?徐庶說:幸好主公不聽我的意見,如果聽了我的意見,我就不會投奔主公了。這個餿主意是想考驗主公是不是真的對人好。

沒選擇老闆以前你有足夠的權力考驗老闆,選擇了老闆以後就要乖乖的聽老闆的吩咐。所以不要稀裡糊塗的選擇老闆,選了以後再檢驗老闆的好壞。很多人事前不敢考驗老闆,進了公司以後又不想跟老闆合作,這很不好。

諸葛亮傲視群雄,那時候曹操已經成氣候了,想做大事的人應該第一目標選曹操。當時的確有很多人去投奔曹操,最初他們因為戰亂跑到江南,見中原穩定了就回到了中原,回去以後才知道投奔曹操其實也很倒黴。

徐庶被曹操騙去以後終身不獻一計,還不如不如隱居自由自在。諸葛亮沒有去投奔曹操,他知道曹操的理念跟他不合,投奔了也只有痛苦。他也沒有投奔孫權,他知道孫權的確是個明主,但至多能做到器重和尊重他,卻不能讓他盡展才能。他更不願意投靠劉表,雖然他們有比較深厚的關係,他知道在劉表那裡只能混口飯吃,不如做個自由自在的農夫。

劉備顛沛流離,因為沒有軍師,所以虛心拜訪一個年輕的鄉下人。看起來他似乎受了一點委屈,其實不然,雖然他有才能,但當時他沒有立足之地,整天被人家趕來趕去。

讓老闆三顧茅廬,體現了一種被領導的藝術,像諸葛亮這樣稍有名氣的人,在當時有很多,但是能像諸葛亮一樣,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緊要的東西說出來的人並不多。一般都是胡扯了半天,等客人走了之後才發現最要緊的話沒有說出來。人生很短暫,機會很難得,稍微一放鬆機會就會溜走,機會一旦溜走,便永遠不能回頭。我想被領導的意思是,與其領導別人,不如裝成被人領導,這樣合作會更愉快、更順利。不需要事事都主動,該主動的時候主動,該被動的時候儘量被動就可以了。

這個領導的過程一定是無形的,老闆不知不覺中接受你的領導,而不是你擺明了要去領導他。諸葛亮就在不知不覺中領導了所有人,甚至包括曹操、孫權,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嬴政修一條“公路”,兩千年不長雜草,專家:材料現代都不捨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