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說到唐朝,我們想到的就是強大、盛世等等美好的東西,但是說到吃的就不是那麼美好了。那時的社會對於現在見到的各種蔬菜都還沒有引進,比如土豆、玉米、辣椒、番茄之類的,甚至白菜和菠菜也不常見。也因為戰亂的緣故,人少糧食更少,有這樣一句話就是說那時的生活:忙時吃幹、閒時吃稀。就是忙的時候吃的是乾飯,畢竟需要幹活,閒的時候就是吃的稀飯,不幹活就不吃那麼多。唐時一般農戶人家一天只吃兩頓飯,上午一頓,下午一頓。能夠一天吃三頓的人家都算是殷實人家。他們主食一般是面片湯和各種餅為主,唐朝人吃餅主要是就著大蒜吃。

說到肉類,那更是難得一見了。在漢魏時期,人們開始使用牛耕,為了維護生產力,就立法將牛保護起來,所以在飲食方面,人們就不吃牛肉改吃羊肉。唐代的時候,經濟條件上升,人們不再滿足於只吃羊肉,還會吃一些雞肉、鹿肉,同樣也禁止隨便殺牛,在當時吃牛肉是犯法的,家裡如果有牛,都要在官府報備記錄在案(那時的一些流民之類的都沒有戶口,可以想牛的地位),如果有牛死亡,也是要報官的,不能說我自己家的牛不讓殺,牛自己死了我就可以吃了。牛死了是大事甚至縣衙會派遣官吏去調查死因,甚至將牛養瘦了也要被判刑。

牛也不是什麼人都會有的,在唐代如果你有一頭耕牛,那麼恭喜你,你就是有錢人的代表,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家裡有礦。不要覺得誇張,牛代表著頂級勞動力,可以養活一家人,不用擔心過了今天沒明天。那時的人出遠門在外,如果是牛車代步,休息的時候首先要照顧的就是牛,只有把牛安頓好了人才會休息。那時的牛可以說比人都要金貴,主要原因還是生產力低下。

那麼為什麼不吃豬肉呢?在唐代,吃豬肉的都是地位低下的人,一般勳貴(唐朝的貴族當時稱為勳貴)和有地位的大多都是吃羊肉,因為殺牛是犯法的,所以吃牛肉的比較少。豬肉之所以被人看不起,一是因為當時的上層人士甚至認為豬肉有毒。這主要是因為唐朝的菜式除了煮就是烤,要麼吃生的,就是膾一類的東西,不衛生,裡面的寄生蟲殺不死,會的各種各樣的怪病,那時醫療水平低下,找不到病症的起因,自然就認為豬肉不能多吃,對於他們來說不能多吃就意味著不能吃。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養豬的都是普通農戶,貴族對農戶天生就有種鄙夷心裡,如果農戶吃的貴族也是,那還是什麼貴族,肯定有這樣的心理,自然對豬豚也不喜食用,再者以當時的生活水平也可以想象養的豬都是在什麼地方,每天都吃什麼。當然這都是對於當時有錢人來說的,對於農戶來說,吃飽都是問題,好不容易能吃頓肉,哪裡還管那麼多。

真正將豬肉變得高大上的,是宋代的蘇東坡,他發明了用小火慢燉,加入蔥、姜、酒的豬肉菜餚,俗稱東坡肉。漸漸到了明清時期,貴族們開始接納豬肉,在清朝祭祀典禮上,最隆重的儀式就是吃白煮豬肉,隨著烹飪花樣的增多,豬肉深受百姓喜歡,一些貧窮的老百姓,會選擇吃便宜的豬肝、豬腸、豬蹄,演變到現在,就成了各種美味佳餚。

古代集市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一個窮小子改變了美英法三國命運,你信嗎?請看這段奇特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