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楊尚昆

從1945年到1965年,楊尚昆一直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是中南海大小事務的總管,也是著名的“孩子王”。

01

“中南海三盞燈”之一

每週六晚上7點多,位於中南海甲區的春藕齋就開始熱鬧起來。

春藕齋位於頤年堂旁,毛澤東平時經常在這裡召集小型會議。每到週末,這裡就成為休息和娛樂之所,會舉辦小型舞會,放映電影,或者請空政文工團等來演出。後來,每週三也開始舉辦演出和活動。春藕齋面積很小,規模大一些的活動有時也在懷仁堂舉行。

春藕齋

演出的聲音一傳出來,附近的小孩子就趕緊往那兒跑,自動坐在前排。毛澤東和其他領導人則坐在五六排。幾乎每場活動,楊尚昆都會在場。他總是在忙忙叨叨地張羅,誰家的人來了,誰家沒來,他都要清點到。

1951年,西樓會議室和其他幾棟青磚樓在中南海西大門南側建成。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南海內興建的第一個建築群,因地處中南海南部的最西端,故稱西樓。每週三、週末或節假日的晚上,面積比春藕齋大一些的西樓會議室就變成了舞廳兼電影廳。

二三十個孩子跟著父母來了之後就開始到處亂竄,小一點的還喜歡在木地板上打滾兒。小朋友們都來得很踴躍,因為小茶几上有糖果、花生、茶水,吃完糖還可以把漂亮的糖紙攢起來。

參加舞會時,楊尚昆多數時間在一邊看,很少跳,其夫人李伯釗舞姿嫻熟輕盈,和毛澤東搭檔得很好。

楊尚昆、李伯釗一家

舞會結束後,通常由楊尚昆宣佈:“放電影!”服務人員就把跳舞時推到牆邊的幾個沙發推到中間排好,放映員麻利地支好架子,安好放映機。一面牆寬的幕布徐徐拉開,露出後面的銀幕。楊尚昆會向放映員建議,放兩部片子。

看電影要收費,一般電影2角錢一張票,分上下集的電影3角錢一張,與外面電影院的票價持平或稍貴。電影以中中國產片為主,也有蘇聯電影和香港電影,多數比外面放映得早。

電影放完,通常已近午夜。楊尚昆回家後要繼續辦公、看檔案或聽彙報,幾乎每天都在後半夜才休息,是著名的“中南海三盞燈”之一(注:另兩盞是毛澤東和周恩來的)。

02

一碗水能端平

西樓會議室被一道屏風分為兩部分,一側用於中央政治局開會,閒時放電影、辦舞會,另一側是特灶餐廳。劉少奇、朱德、彭德懷、楊尚昆四家住處相鄰,都在這裡用餐,由各家廚師做飯,但沒有子女的彭德懷很少來。

平日裡,孩子們都在寄宿學校上學,只有大人在西樓餐廳吃飯。到了週六晚上,孩子們紛紛從學校回家過週末,餐廳就熱鬧起來。

朱德家人口最多。除了自家的孩子,建國後又從四川老家接了兄弟姐妹的11個晚輩來京讀書。吃飯時要開兩桌,盛菜得用大臉盆。康克清為了保證朱德的健康,吩咐廚房專門給他開小灶,做一葷兩素三小碟的菜。

孩子們吃的則是用豬油在鍋裡蹭一下之後熬出來的時令大鍋菜。菜一上來,康克清會招呼:“來,分一分!”話沒說完,幾乎已被搶光。為了多撈點菜湯,男孩子還為此打起來過。朱德看孩子們眼巴巴盯著他的菜,總是不忍心,會分給小一點的孩子,自己就著泡菜吃。

楊尚昆看到說:“老總啊,你這麼吃不行啊。”朱德說:“看見沒,我這兒一群蝗蟲。”

楊尚昆的大兒子楊紹京通常不在家,楊家只有夫婦倆和二兒子楊紹明、小女兒楊李四口人用餐,一般總有兩三個菜,葷素搭配,比較精細。楊尚昆時常會囑咐廚師在節假日時多放一些油,多炒一些菜,然後端到朱德家餐桌上,口中說著:“哎,我來嘗一嘗你們家的菜。換著嘗一嘗。”其實,朱德家的菜早已見底。楊尚昆將菜一放下,孩子們就上來一搶而空。

三年困難時期,毛澤東帶頭,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的工資都降了12%,降為每月404.8元。朱德要維持一大群孩子的讀書、交通、伙食費,手頭比以前更緊巴了。

有時,康克清跟楊尚昆見面,會很不好意思地說:“我們家孩子多,糧食不夠吃,是不是能賒一點?”楊尚昆說:“這沒問題,要保障!”楊尚昆和中辦打過招呼:朱老總家人多,實在還不上,可酌情免去一點。但朱德和康克清堅持要還。

改革開放後,楊尚昆出任廣東省省長,朱德的外孫劉建去廣東看他,不禁說起小時候西樓餐廳的往事,楊尚昆笑他:“你們家這些孩子們看到你爺爺的菜,還有我送的菜,眼睛都是紅的。”後來,劉建感慨:“楊尚昆這個中南海大管家當得好,最重要的一點是一碗水能端平。”

1950年,任弼時病逝。1953年,夫人陳琮英帶著一家從景山東街搬進中南海。任弼時的女兒任遠征回憶,當時,楊尚昆常去任家看望,孩子們生活、轉學、結婚的事情都會過問。陳琮英帶著孩子去廣東過寒暑假,楊尚昆會把車票安排好,派人把他們送到車站。

03

“北戴河是和楊叔叔畫等號的”

相比起來,每年暑假,才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日子。

羅瑞卿一家不住在中南海,但作為公安部部長,羅瑞卿與楊尚昆是負責毛澤東生活、安全、出行的老搭檔,因而,兩家常有來往,關係密切。

當時,北京沒有空調,電風扇也很少見,一到夏天炎熱難耐。中央機關幹部夏天都在辦公桌下放一個大木盆,裡面裝著冬天從什剎海和昆明湖取好、儲存在地窖中的大冰塊,用這種方式降溫。1954年起,中央實行暑期辦公制度,北戴河成為暑期辦公地點。

北戴河的行程安排都由楊尚昆負責。毛澤東啟程時,楊尚昆會帶上祕書、機要人員、保健大夫、攝影師等人隨行。

毛澤東與楊尚昆

孩子們一般在7月中旬左右放暑假,有些可以趕上和毛澤東、楊尚昆同行,有些去得晚,楊尚昆會安排在一輛列車後面專門掛一節車廂,各家買好票,統一乘坐。

在孩子們的印象中,楊尚昆極為盡職盡心。在去北戴河的列車中,他從不和人聊天,或是自己找地方休息,總是一直坐在毛澤東包廂外走廊上的翻板凳上,就像衛兵一樣。

到了北戴河,楊尚昆更為忙碌,他要分配住房,佈置浴場,安排水手班戰士和服務人員。

中直機關的中浴場(五浴場)面積最大,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陳雲、鄧小平、陳毅等都在這裡,周恩來有時也來。多的時候這裡雲集了五六十個孩子,少的時候也有二三十,熱鬧異常。孩子們彼此都是熟人,到了北戴河,自然成了玩伴。

毛澤東與一群孩子們在北戴河浴場

每天上午9點多,是最熱鬧的時候。毛澤東到了浴場換好衣服,吆喝一聲:“來,下海嘍!”幾個水手緊隨其後,後面呼啦啦跟著一大群孩子。毛澤東特別高興,總是摸摸這個的頭,摸摸那個的頭,嘴裡問著,你是哪家的,你又是哪家的?

每天晚上幾乎都有娛樂活動,多數時間是在海灘上或者俱樂部裡放電影,有時也請文藝團體來演出。孩子們在游泳時碰見楊尚昆,就會圍上去,七嘴八舌地問:“楊叔叔,今天有沒有電影看?”如果楊尚昆說有,孩子們就會一陣歡叫起鬨,有時還會亂喊:“楊叔叔萬歲!”楊尚昆就趕緊制止:“哎呦呦,不能喊不能喊!”

楊尚昆(右)與張聞天在北戴河

9月1日是孩子們開學的日子,8月下旬,大家陸陸續續回京。1963年,羅箭(羅瑞卿之子)參加了工作。夏天,他想念北戴河的生活,就請了幾天假又去了北戴河。後來,他曾感嘆:“一說北戴河就忘不了楊尚昆,北戴河和楊叔叔是畫等號的。這些快樂都是他帶來的。”

04

中南海的鄰居們

徐小焱(中央警衛局攝影科長侯波之子)回憶,一次,他和胡喬木的女兒胡幸福在游泳池玩,遇到清場,就躲進了更衣櫃,聽到外面沒了聲音才出來,溜回游泳池。毛澤東一個人躺在水面上,看到他們,招呼他們過去。他們一時得意,就表演起了“跳冰棍”,坐著藤椅往水裡跳,引得毛澤東直髮笑。

工作人員當著毛澤東的面沒敢出聲,他走後,就讓徐建林和胡幸福罰跪,還彙報給了楊尚昆。楊尚昆沒有批評他們,但從此以後,游泳池清場一定會檢查衣櫃了。

劉少奇與楊尚昆是鄰居。在楊李的要求下,劉源和很多孩子都叫楊尚昆“楊爸爸”。劉少奇對孩子要求嚴格,四子劉源13歲就進入中南海警衛部隊當列兵,在小西門站崗。楊尚昆幾乎每天飯後散步時都繞道去“查哨”。

劉源

劉源的二哥劉允若失戀,劉少奇請楊尚昆“以組織名義”與劉允若談話;劉源的姐姐想轉學,不敢與劉少奇談,就去找楊尚昆傾訴。

1955年,解放軍第一次授銜後的一天,有人給劉源畫了一副肩章,用別針釘在他的肩膀上,他很是得意。正巧經過的楊尚昆細看了看,說:“跟我來。”

劉源跟著他到了懷仁堂,朱德、彭德懷、陳毅和鄧小平等正在說話。楊尚昆拉著劉源過去:“看看咱們未來的將軍!”陳毅說:“嗯?肩章還有字吶—‘芝麻醬’!”元帥們鬨堂大笑起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芝麻醬”成了劉源的綽號。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鐵血記憶」抗戰老同志劉玉珍講述:做軍鞋縫糧袋支援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