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我家是光榮的抗日軍屬。大哥在前線抗日,我們在後方支援……”8月29日,在常德市城區農行宿舍,記者見到了抗戰老同志、南下老幹部劉玉珍。老人今年已90歲高齡,仍然面色紅潤、口齒清晰,將那段烽火歲月中的故事娓娓道來。

1930年10月,劉玉珍出生於河北省威縣趙村鄉東安仁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在五兄妹中排行老四。大哥劉潤生比她年長14歲,從威縣師範學校畢業後參加了新四軍,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哥哥打日本鬼子,我們全家都為他驕傲!”劉玉珍回憶,每逢抗日工作人員來家裡暫住,父親就會把最好的食物拿出來招待,儘自己的全力支援抗日活動。

1944年,日軍侵佔了華北的大部分農村,劉玉珍因學校停課失學在家。當時,以威縣為中心的冀南平原抗日根據地,是敵後嚴重威脅日寇交通要道和中心據點的戰鬥堡壘。為廣泛發動農村群眾參與抗日鬥爭,威縣各級黨委在各區成立了“戰地動員委員會”,由戰委會組織抗日自衛隊,建立婦救會、青救會等救亡組織。看到鄉親們為抗日前線籌集軍糧,不到14歲的劉玉珍深受觸動,主動加入了本村的婦救會。

“婦救會”全稱“婦女救國聯合會”,其主要任務是組織發動婦女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如動員參軍、為抗日軍隊服務等。劉玉珍從小勤勞肯學、心靈手巧,9歲會紡棉,11歲就跟著母親學做鞋襪。在婦救會,她和姐妹們擔負起為親人八路軍、新四軍做軍鞋和縫糧袋的任務。其中,做軍鞋最辛苦的就是納鞋底,需要好幾層夾紙布摞在一起,再用麻繩一針一針勒緊納平。手都腫了,手指都勒破了,她就裹上布繼續幹。

“行軍打仗最費鞋,鞋底納得越密越結實。”劉玉珍說,姐妹們不分晝夜地飛針走線,只期盼著戰士們能穿著這些軍鞋,把日本侵略者從中國趕出去。她們的心血沒有白費。1945年6月,在抗日武裝的浴血奮戰下,威縣全境解放。兩個多月後,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迎來勝利。

1946年10月,因為抗戰期間的突出表現,劉玉珍經組織批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兩年後,正式擔任威縣第四區區公所婦聯幹事。“黨組織的教育和培養,讓我堅定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理想信念。”懷抱著這份初心,劉玉珍與丈夫於1949年1月自願報名南下。來到常德後,她先後在津市人民銀行、常德地區保險公司、商業局等多個單位工作,退休前為常德地區勞動人事局軍轉獎懲科科長。

2015年,劉玉珍作為在後方支援抗戰的老同志,獲頒“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自那時起,這枚小小的金色紀念章,就成為了她珍藏的寶貝。“我經常給孩子們講戰火年代的故事,培養他們艱苦奮鬥、自立更生的品質。我們一家是革命的一家,要用自己的勞動為國家建設發光發熱……”說著,老人鄭重地開啟木盒,小心翼翼地將紀念章戴在胸前。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逐夢烏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