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和蘇聯的戰爭結果,直接影響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負。在前期德國對蘇聯的對策是十分成功的,先是穩住蘇聯,集中兵力進攻法國和英國,隨後再對蘇聯進行偷襲。德軍在西歐戰場上勢如破竹,希特勒得意忘形,還沒好好喘口氣,就和英國打了起來,結果被英國空軍打敗,使得希特勒進攻英國的計劃徹底泡湯。但是他沒有停下侵略的腳步,把目光投向了東邊的鄰居蘇聯。
1941年德軍集結了550萬大軍,3900多架飛機,於6月22日凌晨3點,三個集團軍兵分三路實行了"巴巴羅薩"計劃,瘋狂閃擊蘇聯。當時希特勒對於拿下莫斯科抱了很大的期望,當蘇聯士兵面對德國戰車的時候,也的確是節節敗退,毫無招架之力。
在斯摩稜斯克會戰結束後,希特勒利慾薰心,想趁機利用包圍圈攻陷基輔城。於是在1941年7月7日,在烏克蘭上演了一場大型包圍戰,德軍的推行速度很快。面對即將到來的寒冷和德軍的猛烈攻擊,傷痕累累的基輔城最終在9月26日被德軍拿下。蘇軍第5、第21、第37、第26集團軍大部,第40、第38集團軍之一部被殲滅,共有65萬名紅軍被俘虜。
後來德軍又想趁著在嚴寒來臨之際,再攻破莫斯科,因為莫斯科不但糧食儲備十分豐厚,還是重要的交通軍事要塞。德軍面對這巨大的誘惑一路北上,一共殲滅了蘇聯130多萬人。雖然基輔城曠日持久的戰爭,讓蘇聯紅軍損失慘重,但這也為蘇聯紅軍的勝利埋下了伏筆。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德軍打開了通往莫斯科城的門戶,於10月初德國大軍兵臨城下。距離莫斯科郊區只有幾十公里,克里姆林宮近在咫尺。莫斯科的命運全部寄託在朱可夫身上,朱可夫也立下了軍令狀。
戰爭一直持續到冬天,蘇軍損失慘重,開戰半個月武器裝備損失大半,德軍似乎勝利在望。不過莫斯科的冬天十分寒冷,沒有足夠的糧食和抗寒的壁爐,是沒辦法熬過這個漫長的冬季。
據一名參加了莫斯科保衛戰的俄羅斯老兵回憶,正是那場轉折性戰役給予了德軍痛擊,令德軍元氣大傷,也是斯大林的大膽決定,讓蘇聯人民鼓足勇氣,打得德中國人落花流水。
當時斯大林臨危不亂,為了穩定軍心毅然選擇紅場閱兵。在紅場大閱兵中,斯大林發表了激情澎湃的演講,蘇軍士氣大振,從紅場閱兵直接奔赴前線,斯大林的舉動燃起了人們誓死奮戰保衛國家的激情。
只是德軍沒想到異常寒冷的天氣成為了蘇軍的有利武器,氣溫驟降至零下39度,蘇聯的道路又泥濘不堪,導致德軍的運輸效率非常低。德軍的後勤嚴重不足,每5人才一件棉衣,嚴寒的天氣,讓德軍的坦克都無法正常啟動。突如其來的天氣變化顯現了,德軍士兵連一件禦寒的棉衣都沒有,士兵傷亡很嚴重,戰鬥力銳減,嚴寒之下德軍防線接連被突破。最終莫斯科戰役以蘇軍的勝利告終。
據資料顯示,整個莫斯科會戰中,參戰方兵力蘇聯有200萬人,德國170萬。蘇軍傷亡和被俘人數高達70多萬,德軍共有50個師遭到重創,傷亡近50萬人,凍死凍傷者達30萬人,損失坦克3000輛,火炮2000門,汽車2000輛以及大量技術裝備,這是德軍自開戰以來遭到的第1次大失敗。
莫斯科戰役的勝利,除了氣候原因之外,同樣是因為德軍人性的貪婪和無法滿足的慾望而造成的,是以斯大林為首的全體蘇聯人民和蘇聯紅軍英勇善戰的結果。客觀的說,德國的希特勒對蘇聯的閃電戰是成功的,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是蘇聯人民在付出慘重代價之後,獲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全面勝利,更是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