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晚清時期的掌權者,她1852年入宮,成為一名“貴人”,憑藉生下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而身份高漲。咸豐皇帝駕崩之後,慈禧先後扳倒咸豐皇帝留下的八大顧命大臣以及恭親王奕訢等人,成為最終贏家,掌握了整個清廷。
歷史中的慈禧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女子,不僅政治手段強,她的書法繪畫也都是一絕,算是一位百年難得一見的奇女子。《清史稿》中記載:“年十六時,五經成誦,通滿、漢文,二十四史亦皆瀏覽”。
並且慈禧流傳下來很多書法繪畫作品,樣樣都達到大師水平。清末太監信修明回憶:“太后喜寫‘龍’‘虎’‘福’‘壽’大字,六尺、八尺,極有氣魄。”
因此,很多專家對於慈禧的評價其實還是很高的。他們認為清朝衰敗其實是歷史必然,清朝能在慈禧的統治下依舊存在數十年,已經是很不錯的了。並且慈禧有勇氣同時對多個列強國家宣戰,也能證明慈禧是一個有骨氣的人,因此不能將慈禧看做開啟中國屈辱史的罪人。
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這些專家的評價真的就是對的嗎?對於這個說法,前段時間故宮檔案館中發現的一道密檔,直接打臉。
密檔乃是慈禧系給恭親王奕訢的親筆手諭,共有237個字,不過就這些字裡面,竟然出現了幾十個錯別字。就比如其中的一段:
“進成(城)後,在(再)傳旨著恭親王總理贊襄正(政)務,是否,求兄弟著(酌)議”。
短短的一句話,就出現了四個錯別字,這真的就是一個“才女”寫的?因此,通過這麼一個手諭,就可以看出慈禧的文字功底,根本與才女毫不沾邊。據研究這封手書的學者稱:通過這封手書,完全顛覆了慈禧歷史記載中的形象,一個如此沒有才華的人,怎麼有能力管理一個搖搖欲墜的國家?晚清簽署如此多喪權辱國的條例,是有原因的。
她的目光短淺,使得洋務運動剛剛有了成效之後就減少對洋務運動的支援;她自私自利使得戊戌變法因為觸碰自己利益而大肆打壓;她貪圖享樂使得將大量資金花費在自己的壽誕上,絲毫不會因為戰事的原因而減少壽誕支出!
慈禧的罪過還不僅僅如此,清朝之所以簽訂這麼多的喪權辱國的條約,和她的對外態度離不開。當年她為了扳倒咸豐皇帝留下的八大顧命大臣,給這些人羅列了諸多罪狀,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不盡心和議”。
慈禧認為,因為這些大臣在與洋人的和議中沒有盡心盡力,惹怒了洋人,才導致列強入侵,咸豐皇帝倉皇逃竄。
慈禧的正因為有了這種思想,她從根本就不想與洋人打仗,她想的是如何管理好百姓,守住自己的地位。這才使得清朝在之後與洋人的交戰中處處受辱,也是義和團這種組織出現後,清朝就立刻聯合洋人一起打壓的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還說“百年屈辱史”不怪慈禧嗎?有這麼一個沒有文化且懼怕外敵的統治者,就註定了清朝將會有這麼一段屈辱的經歷,喪權辱國是有原因的!
△喪權辱國的“背鍋俠”——李鴻章
-
1 #
-
2 #
如果沒文化怎麼把權力搞到手的?文筆不好可能城府很深,不然怎麼一步步走到權力的巔峰。
-
3 #
李鴻章那時也沒辦法
-
4 #
現在的現實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接規律,講事實去解決,不要找什麼專家。那是一個坑人的代名詞。
-
5 #
養了不少給她代筆的,其中就有太平天國的女狀元
-
6 #
那時就有筒化字了?
慈禧只想著當太上皇。當然,嘴巴上要口口聲聲說為了大清要怎麼怎麼,不然如何把大權攬在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