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導語:明永樂八年,徵交趾時,朱棣得神機槍炮法,特置神機營肄習,《明史》中的這段話,記錄了一隻傳奇部隊的誕生。神機營——明禁軍三大營之一,這支部隊可謂是朱元璋手中的一支虎狼之師,不僅幫助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並且在永樂時期得到朱棣的大力發展,擁有了當時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機動武裝力量,相比較於西方最先建立起的西班牙火槍隊,神機營的建制比起早了一個世紀,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首支武裝機動部隊。那麼這支國家級戰略武裝部隊是否傳說中的神勇?

火槍利炮顯神威

公元1449年的北京城危機四伏,十萬蒙古鐵騎即將對京城發動攻擊,大明王朝岌岌可危,宰相於謙決定拼死一搏。

神勇的大明神機營士兵

大明神機營,于謙手中唯一的王牌,這些精銳中的精銳裝備了世界範圍最先進的火器。即便手握王牌,但于謙臉上看不出半點輕鬆。這已經是大明王朝的最後一道防線,是否能贏得生前身後名暫且不說,能否守住著大明江山,儼然成為了壓在於謙胸口的大石。

高大的蒙古騎兵

回想起之前與蒙古騎兵的戰鬥,明朝士兵心中仍是心有餘悸。明朝步兵對戰大馬彎刀的蒙古騎兵,遭遇了摧枯拉朽般的慘敗。凶猛的蒙古騎兵大刀一揮,猶如死神的鐮刀將明朝士兵的性命收割走。但裝備精良的神機營已經蓄勢待發,他們期待將手中的火器對準蒙古騎兵,噴湧著怒火,為死去的兄弟報仇。

于謙為了發揮神機營最大的火力優勢,特意將神機營將士們安插於德勝門附近,這裡有大量的遮蔽物可以阻礙蒙古騎兵的有效進攻,將士們可以從容地填充彈藥,轉移陣地,還有廣闊的視野,讓高頭大馬的蒙古騎兵無所遁形,成為甕中之鱉。

蒙古騎兵一步步走進于謙早已佈下的陷阱,伴隨著一聲令下,神機營士兵手中的火銃將火力覆蓋了蒙古騎兵的所有退路,四面八方都有子彈向他們襲來。

蒙古騎兵自戰爭以來的勝利,被終結了,他們回到北方,再次俯首稱臣,神機營,世界上最早的一支火槍部隊,依靠地形的優勢取得了一次對騎兵的完勝。

硝石出隴道, 硫磺伏火法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火藥便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但火藥的出現,卻是一個偶然。古人煉丹之道盛行,煉丹家在煉丹過程中,發現硫、硝、碳三種物質極易燃燒,雖然煉丹作為一種愚昧職業的存在,但是煉丹家們長期以來掌握的經驗為火藥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儲備。

在隋朝時,便誕生了三元體系的火藥,但這時的火藥仍然只是簡單的應用在煉丹上。直到唐朝時,依舊是煉丹家,當時煉丹中有一術語為"伏火",即是通過高溫炙烤的方式,抑制丹藥中的火毒,以此達到可以服用的效果,而唐憲宗時期的硫磺伏火法則是將火藥真正地提煉出來。

在後世看來,火藥的誕生只是煉丹家在愚昧和無知中誤打誤撞發明的,其動機不純,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煉丹家對於火藥誕生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孩童手中的殺人利器

早在三國時期,人們就懂得將火藥包於紙中,製成爆竹。而火藥儘管在隋朝時便已經出現,但它的存在並沒有影響戰爭史的程序,煉丹家們依然將其作為煉丹伏火的好幫手。唐朝時改進的硫磺伏火法能夠製取出較為精純的黑火藥,而人們更多的是將其認作為製作煙花的好材料。

當煉丹家們意識到硫磺伏火法並不能練出長生不老的丹藥時,這一技術幾經輾轉終於來到了軍事家的手上。但是軍事家們也沒有太過於重視火藥的運用和發展,雖然在唐朝末年時,便已經出現了運用火藥製成的火箭,和利用火藥製作燃燒球通過投石器發射出去,從而達到對敵人有效壓制。但是其應用面十分地狹窄。畢竟配備地數量極其少,並且當時火藥地運用程度並不能使其在軍事上發揮獨特或顯著作用,因此火藥的存在更多的用來制煙花。

由於五代十國的常年混戰,火藥終於得到較大規模的發展,但是在宋朝初期,火藥仍然是用於滿足人們日常的娛樂需求,例如諸君馬戲的的雜技演出,利用火藥不充分燃燒時產生的濃煙,來達到更佳的表演效果。

也因此,後人在中國科學發展史上提出了這樣一句話"中國古代毫無科學可言,火藥用來製作煙花,指南針用作看風水。"當然,這句話是不嚴謹的,但是細看卻似有幾分道理。在中國未被重視的火藥,在蒙古西征時傳入阿拉伯地區,而後傳到歐洲,在歐洲卻引起巨大的變革。

歐洲與中國不同,自古羅馬帝國崩塌後,歐洲一直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統治,因此在往後的一千年時間裡都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當火藥通過阿拉伯商人傳來歐洲後,封建主們迅速地意識到這種黑色易燃的粉末,可能會主導未來戰爭的導向。

曾經輝煌的騎士

跟隨著火藥一起傳來的,還有製造火器的具體方法,當新式武器出現在歐洲戰場上時,騎士引以為榮的盔甲被無情射穿,火藥的大規模運用直接導致了騎士階級的沒落,卻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

當西班牙使用由中國傳來的指南針和火藥在海上航行,滿載著金銀而歸時,中國人還在用火藥製作煙花爆竹。

制約火藥發展的因素

火藥在發明後的一千多年裡,發展可謂是及其緩慢。儘管在葛洪的《抱朴子》一書中便已經記載火藥的製取之法,但僅僅是用作伏火煉丹。而在唐朝末年時,當火藥被簡單地運用在戰爭中時,它的出現卻只是曇花一現。

其實不難想象,火藥的出現是煉丹家們的一次偶然,因此在後來的發展中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當火藥流傳到民間後,火藥作為一種易燃易爆的物質,且由於時代科技的限制和知識水平的束縛,並不能有效控制,所以統治者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往往採取的是一種嚴格控制的措施。以易燃易爆為特性的火藥不僅在難以管理,而且在當時的運輸條件和生產能力,並不能讓其滿足於戰場上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火藥的純度達不到充分燃燒,在軍事上往往作為一種輔助燃燒的材料使用。

在宋朝時,科技水平大幅度提升,火藥也有了相當規模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的火器,但宋朝一貫以割地納歲銀地方式換取和平和國家地穩定,沒有戰爭的需求,火器難以有太大的發展。

直到明朝,在元朝火器應用的基礎上,明朝對其繼承和發展,並且傳去西方的火藥在歐洲充分發展後,通過海上貿易和友好邦交再次傳回中國,明朝在學習和交流中,開始改良自身火炮,研製新式武器。

但好景不長,剛進入蓬勃發展期的火器研製就因明朝連年天災導致財政危機,最終明朝覆滅時,第一次工業革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相比於西方,中國古代科學不僅缺乏探索創新的精神,並且驕傲自大的夜郎自不僅僅是影響了歷史的程序,還讓中國一次又一次錯過了與外界並駕齊驅的機會。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三國時期那些功高震主的名臣良將,最後都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