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身系一國安危的至高無上存在,除開國皇帝以外,皆是父子之間一脈相承。縱觀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史,皇帝一直是作為社會秩序的核心人物,小到百姓種田經營,大到國家大政開戰,都是由皇帝去直接或間接地把控。皇帝的權力無可比擬,但所承受的壓力和風險同樣不少,有許多有才能的臣子寧死不自己出去單幹,就是要找位君主效忠。有的是考慮到自己能力問題,有的是考慮到皇帝生命安全難以保證,有的是考慮到皇帝沒有自由,還有的是考慮到皇帝是眾矢之的。正所謂槍打出頭鳥,何況皇帝這位出頭鳥的出頭鳥。皇帝的權力來源於皇權,可以得到眾多朝臣的支援效忠,個人利益融合在國家的集體利益中。太監是獨立群體,或是說依附於皇權之上,任何一個掌權太監都是皇權的蛀蟲,有野心的太監都想得到“皇帝”寵愛,進而掌管朝政。怎樣的皇帝是最得太監們喜歡?痴傻皇帝,完全是任太監拿捏的傀儡。
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位皇帝,裝瘋賣傻36年,被眾太監扶上皇位,登基後讓太監朝臣都後悔莫及。唐宣宗李忱,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恆異母弟,頗具傳奇色彩的唐朝皇帝。李忱出生時安史之亂已經過去六十多年,大唐中央虛弱,地方藩鎮割據,朝堂黨爭不停,太監獨立於皇帝和宰相,成為新興的勢力群體。李忱就是出生在這麼一個看似平和、實則危機四處潛伏的時代。
李忱出生在帝都長安城的大明宮,生母鄭氏原是鎮海節度使李錡的侍妾,後因李錡謀反失敗,鄭氏被收入宮中做宮女,身份不低,是位貴妃的侍女。後來機緣巧合,唐憲宗臨幸,鄭氏懷有龍種,生子名李怡(即李忱)。世人皆說,母憑子貴母憑子貴,但在大唐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反過來是子憑母貴,即使是皇子,母親身份低微,所享有的待遇會非常差,宮女和太監都可以作弄你,你那些同父異母的兄弟任意打罵你,暗地裡殺害也沒什麼大事。
李忱看盡人間悲歡離合冷暖長大,十一歲被封為光王,輩分相當高,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可是身份是身份,地位是地位,李忱的身份沒有給他帶來幸福美好的生活,還差點帶來殺身之禍。唐憲宗駕崩,唐穆宗即位,唐憲宗的子嗣均遭到針對打壓或殺害,只有李忱裝瘋扮傻被不斷試探下不露馬腳的逃過一劫。十多歲時還因一場大病差點去世,李忱表現地鋼架痴傻,宮裡人都知道這位傻王爺。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常常“逗”他玩,取笑他叫“光叔”,一點恭敬意思都沒有。有幾次覺得不爽,還叫太監們置他於死地,幸好命大。
唐武宗意外去世,因沒有欽定合法繼承人(欽定也沒用),李忱陰差陽錯地被推上皇帝寶座。推他的是誰呢?正是太監,不是幾個幾十個太監,而是以馬元贄為首的大部分太監。他們只想要一個聽話的傀儡皇帝,便選中李忱,立其為皇太叔,“勾當軍國政事”,眾臣見狀覺得這又沒有影響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欣然接納,並沒有反對。大唐會昌六年三月二十一日,唐武宗李炎駕崩,李忱正式登基稱帝,時年三十七歲。
裝瘋扮傻36年,終於出頭,李忱亮出自己的獠牙,先奪權——宦官和宦官同穿一條褲子朝臣剷除(留下幾位沒有威脅的臉面人物裝飾),再獲人望——昭雪甘露之變的絕大多數的朝臣。李忱愛看《貞觀政要》,政事親力親為,面對堆積已久的社會問題,進行一項一項的革除改革。對內,體恤百姓,減少賦稅,選拔人才,抑制黨爭;對內,擊敗吐蕃、回鶻、党項、奚人等,收復大量被敵侵佔的河西隴右等土地。李忱的評價在史家筆上非常高,有小太宗之稱,歷史上將他的治世稱為“大中之治”。
國勢稍有好轉,李忱就因服用太醫獻上的“仙丹”中毒,身體日漸虛弱,一日不日一日,一個多月後駕崩,享年五十歲。李忱之死,足見其治世讓多少舊勢力懷恨在心,竟然指使太醫毒害當今聖上(這是猜測,史書沒有定論)。天賜興唐的人物,結局如此,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