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敵環視,華夏大地五國混戰
西夏立國之時,是華夏曆史上的諸國紛爭時期,此時的中國版圖上宋、遼、大理、吐蕃、蒙古和西域高昌等勢力並存。在西夏的東北是遼,東南是宋,南方是大理,西南是吐蕃,西部是高昌回鶻,北部是蒙古諸部,個個都是不好惹的狠角色。面對複雜的周邊形勢,以李元昊為代表的西夏君臣,在夾縫中求生存,利用宋與契丹、宋與金、蒙古與金等多方勢力的矛盾,不斷攀附強者,使得諸國之中勢力較弱的西夏得以長時間存續下去。
鄰居各有特點,西夏險象環生
宋,趙匡胤擔任後周殿前都點檢後,利用出徵時機發動“陳橋兵變”,奪取了後周政權。以靖康之變,趙構在臨安建立政權為標誌點,分為北宋和南宋。北宋時期,統治者有感於唐末五代藩鎮割據,武將弄權對皇權的危害,以杯酒釋兵權,統治者重文輕武的方針貫徹王朝發展的始終。文官統兵雖然可以有效減少武將威脅皇權的可能性,但導致宋朝軍隊戰鬥力普遍不高。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北宋的軍隊戰鬥力不強,經濟文化卻異常繁榮。宋朝立國初期,統治者重視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這一時期宋朝的冶煉業、造紙術、紡織業、航海等行業高度發達。中國四大發明之三:火藥、印刷術和指南針在宋朝趨於成熟。文化異常繁榮,唐宋八大家宋朝獨佔六位,宋詞更成為中國文化寶庫中的一朵璀璨的明珠。山水畫代表了中國畫最高成就,宋明理學的發展自北宋“二程兄弟”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階級矛盾必然會集中爆發,到了北宋後期,官僚腐敗。膨大的軍隊數量是國家財政不堪重負,在與夏、遼的長期對抗中敗多勝少。為了緩和階級矛盾推行的王安石變法也以失敗而告終,1127 年,金軍攻入汴梁,北宋亡。
遼,舊稱“契丹”,由契丹八部軍事首領耶律阿保機於916年建立,疆域東到大海,西及流沙,橫亙萬里。到耶律德光在位時,後晉石敬瑭為了獲得契丹支持,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契丹以此為基地不斷南下侵擾中原。宋朝兩次北伐均以失敗而告終,被迫與其簽訂盟約,給予契丹大量歲賜。夏與遼的關係基本上比較平穩,早在李繼遷時代,党項人就選擇了依附契丹對抗宋朝的方針,李元昊還和遼國有聯姻關係,遼國需要党項人在西北方向牽制宋朝,党項人需要遼國的支持襲擾宋朝。遼國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安穩生活,經濟和社會得到快速發展,遼國到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進入 12世紀,遼國社會矛盾不斷累積,軍隊久疏戰陣,官吏貪汙腐敗,貴族橫徵暴斂,激起了附屬民族女真的反抗,遼國多次征討沒有效果,迅速滑向歷史的深淵。公元 1125年,遼國亡。
吐蕃,党項人西夏的西南面,吐蕃人早在唐初就建立了統一的吐蕃王朝,公元八世紀逐步達到鼎盛時期。等到李元昊建立西夏政權時,青藏高原上主要有兩個吐蕃政權,一個是吐蕃人潘羅支的六穀吐蕃部落,党項人從李繼遷開始就不斷對其進行征伐,在李元昊立國初期,党項人就吞併了吐蕃六穀部。另一個是佔據河湟之地的吐蕃贊普的後代角廝囉,這一路也是西夏在西南方向的主要敵人。在角廝囉統治河湟吐蕃時期,這裡的經濟繁榮,農業發達,糧食產量很高,吐蕃的馬享譽天下,成為和宋朝貿易的重要物品,也是宋朝獲得優質戰馬的重要渠道。在李元昊吞併吐蕃六穀部後,曾多次揮兵指向河湟吐蕃,但是都被角廝囉打敗。河湟隴右之地的眾多部落紛紛依附角廝囉,勢力強極一時,李元昊也無可奈何。
回鶻,相對於以上的勢力,回鶻就顯得比較落寞。回鶻在唐中後期比較強盛,統治區域西至喀什,北達金山,南越羅布泊。等到李元昊時期,回鶻實力已不如之前,由於它佔據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成為党項人西征的主要目標。從李繼遷經李德明到李元昊,党項人先後攻滅沙州回鶻、甘州回鶻,回鶻人的勢力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李元昊立國之初,周邊民族國家環境險峻,党項人憑藉自己尚武的民族特性,在李元昊的帶領下,從夏州一地方政權開始,在此後的數百年間,成為和宋、遼、吐蕃、大理等勢力對峙的重要部分,處於強鄰環視的新生西夏國,將會書寫怎樣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