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是晚清時期的皇帝,但是他和其他皇帝不一樣,因為他並沒有太多的嬪妃,除了隆裕皇位之外,也僅僅只有兩位嬪妃,即瑾妃和珍妃。在史料中,有關珍妃的記載比瑾妃要多,因此人們對瑾妃也不甚瞭解,甚至不知道她有個綽號叫“月餅”,而且還暗含三個意思。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揭秘。
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在慈禧太后的欽點之下,光緒皇帝和大他三歲的桂祥之女成婚,也就是後來的隆裕皇后,不過光緒皇帝和她並沒有感情。次年,按照傳統慣例要為光緒皇帝選妃,而這次光緒皇帝總算能自己選擇了。光緒皇帝精挑細選,看中了當時戶部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即瑾妃和珍妃,她們不僅都長得可愛,而且還都在翰林院文廷讀過書,因此讓光緒皇帝很欣賞。
就這樣,瑾妃和珍妃被選入了宮中。在一開始,瑾妃和珍妃都深得光緒皇帝的寵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光緒卻變得更加寵愛珍妃了,甚至都開始冷落瑾妃,就如同他冷落隆裕皇后一樣。據史料記載,瑾妃入宮後變得特別能吃,而且對豬肘子情有獨鍾,幾乎每頓飯都要吃一個,因此久而久之她就變得越來越胖,但珍妃卻沒變,還有和原來一樣婀娜多姿,尤其是她古靈精怪的性格最討光緒皇帝的歡心。
最關鍵的是,珍妃還喜歡讀書,對西方的科技和政治思想也有了解,因此光緒皇帝和珍妃在一起的時間也更多。久而久之,瑾妃和珍妃的關係也開始惡化,原本是親和的姐妹卻變成了仇人一般,甚至瑾妃還和隆裕皇后站在了一條線上,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排擠珍妃。不過,外人也都看得明明白白,比如宮女和小太監們都不喜歡瑾妃,而且還給瑾妃起了一個綽號——月餅,不知道的人以為是說瑾妃胖得像月餅,但其實暗含三個深意。
第一:在瑾妃開始被光緒皇帝冷落的時候,她就已經覺察到宮女和太監對她的態度也有微妙變化,比如以前讓宮女太監做些什麼事情時他們都很積極的完成,但現在卻都變得磨磨蹭蹭了,即便是做了也達不到想要的結果。因此,瑾妃也明白了,她就開始有意的給宮女太監一些小恩小惠,比如把自己不用的首飾送給他們,所以久而久之宮女太監就知道在瑾妃這裡能得到好處,故此以月餅稱呼她,表示在她這能吃到甜頭。
第二:我們都知道,宮廷裡的月餅都很講究,各個都有光鮮華麗的外觀,但是不同的月餅餡料卻都各不相同,因此口味上也有很大差異。比如,有些月餅看起來不錯,但是餡料卻是亂七八糟的,因此就會被人們吐槽“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意思就是外觀好看,但裡面卻很糟糕。由此,宮裡人就認為瑾妃和這樣的月餅一樣,外表眉清目秀,但肚子裡都是亂七八糟的東西,比如她和隆裕皇后兩人欺負珍妃,這些宮裡人都看的明白。
第三:月餅是一種季節性的食品,通常也只有在中秋佳節的時候才有吃,而在平日裡根本沒有人吃,因此月餅是一種中秋受歡迎,平時被冷落的食品。對瑾妃來說,她剛進宮成為光緒皇帝的嬪妃時,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不管是光緒皇帝,還是其他的宮女和太監,都對瑾妃尊敬有佳。然而,到最後所謂的“新鮮勁”過去後瑾妃就像月餅一樣,因此人們用月餅暗示瑾妃失寵了,如果想再次被寵幸,那就乖乖的等著吧……
其實,瑾妃的故事歸結起來就是兩個字——宮鬥,就如同現在大多數清宮劇中演繹的那樣,後宮裡的嬪妃們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在瑾妃和珍妃兩人的鬥爭中,雖然大多人支持了珍妃,但最終的歷史告訴我們勝利的還是瑾妃,她活到了51歲,病逝在永和宮,而珍妃24歲時就被慈禧太后投入了井中。因此,只有最善於算計的嬪妃才能“活”到最後……
參考資料: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