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但吃飽這頓就沒下頓了。——題記

和珅是歷史上著名的大貪官。這點毫無疑問,先申明這點,是為了防止大家誤認為這是一篇洗白文,口水珍貴,請多珍惜。

公元1799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並不是因為還差一年就跨世紀了,而是向來以長壽著稱的乾隆帝終於駕崩了,當了四年多傀儡皇帝的嘉慶皇帝也終於可以親政了。

皇權在手,一言九鼎,嘉慶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自己老爸最信任的奸臣和珅下獄,不久後便賜死。和珅作為清朝有名的大貪官,其所犯下的累累罪行不必贅言,其為自己修建的宅邸(恭王府),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十分奢華的存在。

但嘉慶真的應該下手這麼快嗎?

稍微了解清朝歷史的朋友,不少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看完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皇帝后,就看得再往下看了。說白了看康雍乾是慷慨激昂,但之後就越來越憋屈,越來越慘不忍睹,直到屈辱的近代歷史。為什麼清朝皇帝從嘉慶開始,一代不如一代呢?

我想單純的歸咎於皇帝本身是不合理的,因當我們從歷史中看嘉慶、道光以及咸豐幾位皇帝時,會發現他們並沒犯過什麼太大的過錯,也都很勤政。僅滿足這兩點,其實就秒殺歷史上大多數皇帝了。所以導致皇權衰弱,應該另有原因。

權力的蛋糕

中國古代的王朝,雖然將皇權視作至高無上的權利,但永恆的至高無上是不存在的。每個王朝的創業階段,皇帝起於草莽,走過的路見過的人,讓其有了豐富的閱歷。而我們知道,想要欺騙一個閱歷豐富的人,是非常難的,所以這些有過“基層經驗”的皇帝往往能很好的掌控皇權。

康熙如此,雍正如此,乾隆亦如此。所以我們在吐槽乾隆6下江南,揮霍無度的時候,換個角度,實在是到了乾隆時期,皇帝想積累基層經驗已經十分“困難”了。之所以說困難,我們不妨換到做臣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皇帝昏庸固然可怕,但如果皇帝“太聰明”也會讓臣子們後怕,康熙和雍正執政的近百年間,讓一代代臣子如履薄冰,以至於最後善終的都沒幾個。所以時間長了,臣子們都形成了一個共識:不能讓皇帝太聰明。

所以每到一個王朝由勝轉衰的時候,皇帝往往都會被各種理由“囚禁”在宮中,連外面的雞蛋值多少錢都沒個概念,誰還能指望他能識別出臣子哪句話是真?哪句話是假?臣子們在彙報工作的時候也會很有默契的眾口一詞,將皇帝矇在鼓裡。

當然也有十分聰明的皇帝,為了不讓自己被臣子矇蔽,會有意無意的培養一個權臣或權監,縱容其勢力壯大,然後令其與朝臣內鬥。這時候就會出現一方向皇帝來彙報完工作,另一方就會揭發檢舉,或擺出另一套說辭。

同樣一件事,單看一種很難辨別真假,但如果有兩個對立立場,對比分析一下就不難辨別真假了。

所以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扶植了嚴嵩。

喜歡做木匠活的天啟皇帝,縱容了魏忠賢。

前文剛剛說到的,喜歡“放飛自我”的乾隆皇帝,“培養”出了千古大貪官和珅。那在皇帝身邊那麼多人,為何乾隆青睞和珅呢?那下面就來說說和珅。

草根的和珅

和珅原名鈕鈷祿·善保,出身於滿族正紅旗,父親鈕祜祿·常保曾擔任福建副都統。所以在和珅剛出生時,家境是十分優渥的。可惜好景不長,在和珅三歲時,母親因為難產去世(生下了弟弟和琳),許是思妻心切,在和珅九歲的時候,父親也撒手人寰。

由於事發突然,和珅的父親並未對身後事做出任何安排(見註釋1),導致九歲的和珅差點和弟弟被趕出自己的家。家道中落,領和珅兄弟倆飽嘗了人情冷暖,為了籌集和弟弟的學費,不惜去求父親昔日的家奴。碰了一鼻子灰後不得不變賣祖田,這在當時是十分丟人的行為,但和珅深知不上學是沒出路的,所以毅然決然的將賣田得來的錢讓自己和弟弟去鹹安宮官學(見註釋2)。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和珅最初是想走科舉入仕來改變命運的。但這條千軍萬馬想過的獨木橋哪裡是那麼容易通過的。不出所料,19歲的和珅對此科舉便名落孫山了。這時有人建議和珅放棄科舉,通過給皇帝當侍衛進入官場。

原來在清朝建立後,雖然明面上主張滿漢一家,但為了平衡漢人在科舉上的優勢,清朝特意為滿族旗人開放了一個當官捷徑,那便是進宮當護衛。這樣既堵住了漢人官員的嘴,又給旗人一條晉升的捷徑,兩全其美。

就這樣,和珅也用上了這條捷徑,又因為其不同於其他滿族子弟那樣腐化墮落,甚至大字不識一個。此時的和珅不僅很有才氣,還通曉滿蒙漢藏四種語言。這簡直秒殺了其他所有侍衛,也難怪乾隆會對和珅格外看重,接連破格提拔。就這樣和珅開啟了自己的逆襲之路。

和珅的作用

和珅的獨特之處:

一、根正苗紅的滿洲八旗子弟。

二、精通滿、蒙、藏、漢四種語言,外交和辦事能力強。

三、家道中落,沒走科舉,天然和朝廷中的文臣集團不是一路人。

以上三點,缺了哪一個都很難讓和珅擁有後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當然,後來和珅與乾隆的君臣默契也非常重要,但以上三點可是和珅發揮的基礎。乾隆皇帝靠著自己一手扶植起來的和珅,任其壯大羽翼,逐漸的就可以和文官集團唱對臺戲了。

這種做法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和珅無可避免的會貪贓枉法,欺上瞞下,但我們卻會驚奇的發現,之前眾口一詞欺瞞皇帝的文官集團,往往會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舉報和珅。沒錯,文官集團被逼著說真話了。這或許正是和珅的最大價值,制衡逐漸尾大不掉的文官集團,將皇帝與文官對立的局面,變為文官與“惡勢力”對鬥,皇帝成為裁判員的局面,說白了就是坐收漁翁之利。

或許有人問,乾隆為何不效仿康熙和雍正,扶植起來後用完了就處理掉呢?比如索額圖、比如納蘭明珠等人。大家既然能想到,聰明的乾隆又怎麼能想不到,實在是此一時彼一時,康熙時期還是百廢待興,文官集團還未成型,自然只能受皇帝各種拿捏。

到了雍正朝,文官集團雖然已經有些氣候,但還不夠強大,掰手腕掰不過,但雍正已經被逼得不得不啟用各種監察手段了,如建立粘杆處,完善密摺制度等等。到了乾隆時期,文官集團徹底的尾大不掉,再想要扶持起一個制衡對頭,難度就很大了。甚至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為什麼這麼說,讓我們來看:

首先,這個人需要優秀,還沒走科舉。

其次,先天和文官集團對立,最好是滿人,需要在腐化墮落的八旗子弟中出淤泥而不染。

最後,需要草根一些,還能有機會讓皇帝了解你。

這概率,百萬中挑一不為過。看完上面的分析,你或許就能體會到乾隆在了解和珅後的喜悅了吧,很可惜後來再沒遇到類似的,不知道是和珅的幸運和是乾隆的悲哀。

嘉慶的立場

身為臣子的嘉慶皇帝,他的立場自然和權臣和珅是對立的,但當其親政以後,就需要從臣子的角色轉變為皇帝的角色。何為皇帝?孤家寡人是也。

隨著你手握皇權,坐上龍椅那一刻,會發現曾經和藹可親的老師,在家鄉卻幹著搶佔民田,偷稅漏稅的勾當。會發現過去口碑不錯的封疆大吏,背後對自己陽奉陰違,做起了土皇帝。悲涼麼?

所以做皇帝的人需要明白,自己沒有必須消滅的敵人,也沒有永恆信賴的盟友,有的只是【需要之人】與【不需要之人】。對於前者要提拔重用,對於後者要辣手打壓,感情是多餘的,也是帝王的累贅。

嘉慶殺和珅是可以的,但卻有個前提,那就是有一個能夠替代和珅角色的人來填補空缺,不然在和珅倒臺以後,文官集團將再無制約,進一步壯大,再次站在了皇權的對立面。經歷過和珅這一遭,文官集團相當於打了個預防針,對皇帝再次試圖培養起來的人,往往都會扼殺於萌芽當中。以至於嘉慶、道光都沒再出現過制約文官集團的人。

直到咸豐年間,一位出身於滿洲鑲藍旗的沒落貴族,才再次崛起,擁有了制約守舊派(之前都文官集團)的能力。

但很可惜,最後卻敗在了一個女人手裡。相信你已經猜到了他是誰?

註釋1:父親如果在孩子未長大便去世的家庭,其財產往往會由宗族長輩接管。

註釋2:鹹安宮位於西華門內,清內務府在宮內為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學中之優秀者而開設的官學設於此,稱鹹安宮官學。

參考資料:

《清史列傳·卷三十五·和珅傳》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不勝而勝,不敗而敗“的鎮南關大捷,中國近代史上的首次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