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導讀

1946年4月的“四平保衛戰”,林彪率領的民主聯軍,在付出8000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一萬多人後,最終主動撤出四平。為此,林彪曾經被有些部下稱為“逃跑將軍”。但就是在林彪低谷的時候,毛澤東反而“出格”地重用了他……

01

四平、長春相繼失守

1946年4月18日,震驚中外的“四平保衛戰”正式打響。林彪率領由天南海北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組建而成的民主聯軍,迎接全副美械裝備的國民黨精銳部隊的連番攻擊。

實力的對比是非常明顯的,林彪感到堅守四平的壓力越來越大。一個月後的5月18日晚,在付出8000人的代價、幹掉國民黨軍一萬多人後,林彪結合各方面的情況,作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儲存實力,主動撤出四平。

在當時,大家心裡是想不通的:怎麼能說跑就跑呢?這不是畏戰嗎?有些部下甚至把林彪稱為“逃跑將軍”,說他在蘇聯養了幾年傷,早忘記怎麼打仗了。

之所以出現這種言論,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畢竟,林彪在1937年9月取得平型關大捷後,僅僅過了幾個月,就被閻錫山的哨兵誤傷,然後就去蘇聯療傷了。再次回國,已經是1942年了。從1942年回國到1945年擔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整整3年的時間,林彪都未帶兵打過仗。如果再算上在蘇聯養傷的3年多,他已經有6年沒打過仗了。所以,部下才會對他的指揮能力產生懷疑。

不過,部下們的懷疑都錯了,他們沒能理解林彪的良苦用心。事實上,早在共產黨的軍隊進入東北後,林彪就一直主張避免與全副美械裝備的國民黨精銳硬碰硬。他的戰略是,把國民黨軍隊放進來,讓其拉長戰線,然後尋其薄弱環節,各個擊破。

這個戰略,可以說是最為穩妥和奏效的。可是,當時中央的戰略是“獨霸東北”,不能放國民黨軍隊進來。於是,林彪只好硬著頭皮打。但打了一個月後,林彪發現,再打下去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可能連撤退的路都被封死了。於是,他請示中央,果斷率軍撤出了四平。

毛澤東5月19日同意放棄四平,與此同時,他來電要求“長春衛戍部隊應立即開始佈置守城作戰,準備獨立堅守一個月。”但林彪、彭真、羅榮桓等研究,認為不宜守長春,主力應一直退過鬆花江北。

5月23日,毛澤東再次來電,還是要求堅守長春,原因是:“我們正在南京談判讓出長春,交換別的有利條件,但必須守住長春,方利談判,否則不利。”

但是,就在同一天,國民黨新6軍攻佔了長春。

02

林彪低谷時反被重用

仗打到這個份上,痛苦與疾病雙重摺磨中的林彪在反覆思索後,於5月27日給中共中央發出一封電報,這封200多字的電報字斟句酌,講了三層意思:一是長春、吉林等未守的原因;二是總結了四平之所以能防守一個多月的原因;三是提出了下一步作戰方針的意見:“此次如我軍守大城市,則許多中小城市將被丟掉,許多運動戰各個擊破敵人的機會不能利用。敵如繼續增兵對我守兵進行包圍攻擊,則仍然要放棄。”

對於林彪的作戰方針意見,毛澤東幾乎全盤接收。此前的5月1日,毛澤東作出決定,電告林彪:“前線一切軍事政治指揮,統屬於你,不應分散。”這是毛澤東一個重大決策,先將軍事指揮權交給林彪,為林彪擔任東北黨政軍一把手實現一元化領導拉開了一扇門。

6月16日,中共中央發出由劉少奇起草、毛澤東修改的關於東北局主要領導幹部重新分工的決定:“目前東北形勢嚴重。為了統一領導,決定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以彭真、羅榮桓、高崗、陳雲等同志為東北局副書記兼副政治委員。並以林、彭、羅、高、陳五人組成東北局常委。”

這是打破以往慣例、超出常規的一個重新搭建的組織架構。中共歷來組織原則是黨領導一切,黨指揮槍,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中共當時派往東北的彭真、陳雲、高崗、張聞天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其中彭真、陳雲同時為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在黨內都位列中央委員林彪之前。

重用林彪是在打了敗仗,被部下罵為“逃跑將軍”的情況下,這一方面反映了毛澤東對中共幹部隊伍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毛澤東對幹部的透骨了解。

這個決策在今天很難想象,一箇中央委員當書記,四個中央政治局委員為副書記,當助手。毛澤東用人不疑,在林彪最低谷的時候,反而重用了他。

03

林彪顧慮重重

1948年夏,國民黨東北55萬軍隊已被中共林彪部隊包圍在三個孤立地區:瀋陽地區周邊剩鐵嶺、新民、本溪、撫順幾個據點,24個師,約30萬人,由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和副總司令廖耀湘指揮;錦州地區,以錦州為中心,南到山海關,北到義縣,由東北剿總副總司令範漢傑指揮,14個師,約15萬人;長春是孤城,沒有其他據點,由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官鄭洞國指揮,6個師加3個旅的地方部隊,約10萬人。

東北人民解放軍有53個師,加地方部隊,已達百萬人。

此時的林彪面臨著艱難的選擇,經過考慮,他不得不選擇了三砣敵人相對最弱的長春下手。從戰術上看,先打長春似乎並無不妥,但掌握戰略全域性的毛澤東則不以為然。

毛澤東的戰略意圖十分明確:冬季戰役之後,東北野戰軍的作戰目的,是要從松花江北向南長驅直下,迅速插到關閉東北地區大門的位置,即錦州、承德一線,堵塞國民黨軍撤退華北的通道,並以決戰姿態,將其在東北就地全殲。因而,先打長春並不符合毛澤東的戰略設想,一個可能的後果是:長春失守,將會使國民黨軍卸下一個沉重的包袱,從而下定了從東北全面撤退的決心。

但林彪表示“十天半月左右的時間內全部結束戰鬥”,鑑於此,毛澤東勉強同意了先打長春的作戰計劃,其不悅卻見諸筆端:“(你們所說的困難)有些只是設想的困難,事實上不一定有的。因此,你們只應當說在目前情況下先打長春比較有利,不應當強調南下作戰之困難,以免你們自己及幹部在精神上處於被動的地位”。

毛澤東已經從林彪的電報中,敏銳感覺到了林彪的重重顧慮和優柔寡斷,不得不提出告誡。

04

林彪改主意決定南下

國共雙方誰控制了以錦州為中心的北寧線,誰就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毛澤東看到了,所以一再要求林彪南下北寧線作戰;蔣介石也看到了,他想讓處於險境中的國民黨軍將精銳主力撤到錦州,一旦危急發生,可迅速撤往關內。

長春外圍戰,林彪受挫,奪取長春變成了久困長圍,致使林彪不得不按毛澤東的意見,冒險南下北寧線去“卡脖子”。

5月29日,林彪給毛澤東寫了一份長長的報告,提出了“改變硬攻長春的決心,改為對長春以一部分兵力久困長圍,準備乘其撤退時在途中殲滅該敵,而使我主力轉至熱南承德,古北口之線”作戰;或者“主力仍留長春、瀋陽間加強整訓,以一部進行圍困長春,待攻城訓練和準備更成熟,和敵人困難更增加時,再行攻城”。

原先林彪要攻打長春,毛澤東並不完全認可,勉強同意了;現在林彪不打長春了,毛澤東反倒希望他拿下長春,兩個月也可以。

林彪打仗精於算計,毛澤東對他總是試圖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大成果的作戰風格了如指掌。但是,目前東北戰局已經不是著力於這種計算的時候了,是到了該進行大規模決戰的時刻了。如果在長春這第一個釘子前就卻步不前,以後的大仗惡仗還怎麼打?

在毛澤東那兒,治好林彪的“思想病”,倒比打下長春還要重要了。

6月5日,林彪、羅榮桓電告中央軍委,決定“用二至四個月久困長春,爾後攻城。”毛澤東“基本上同意”。圍困長春的決策就此開始執行。

但圍困長春兩個月,城內沒有大變化的徵兆。林彪坐不住了,7月20日,他向中央軍委請示:“最近東北局常委討論了行動問題,大家均認為我軍仍以南下作戰為好,不宜勉強和被動地攻長春。”

■ 解放軍攻克錦州後,被圍困在長春的十萬國民黨軍隊一部分起義,一部分投誠。解放軍於10月18日佔領長春市

毛澤東收到電報後非常高興,連聲說道:“林彪終於要南下了” ……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毛澤東在大躍進的1958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