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1951年,年僅18歲的王宗富,報名參軍,從事文化教員工作。1953年初跟隨部隊到達北韓。《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文章鼓舞著他在抗戰一線,保家衛國。"脣亡齒寒,這一戰,我們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
現在合肥市軍休五所的王宗富,已經87歲的高齡,正在享受著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
棄筆從戎上戰場1951年出,18歲的王宗富正在六安高中師範班,不出意外的話,畢業之後他應該會成為一位人民教師。但是,一場抗戰英雄的回國報告,改變了他的選擇。
"當時有一位從北韓戰場上回來的戰鬥英雄,來我們學校作報告,聽完熱血沸騰,覺得國家正是需要我們的時候"王宗富說,當時規定師範生不能參軍,因為當時國家剛解放,也是缺老師的時候。但是他不死心,和同學幾次找學校領導溝通,表達想去北韓參戰,保家衛國。他們的熱血打動了很多人,最終學校同意他們的請求,讓他們參軍,去了部隊。就這樣,王宗富棄筆從戎,從校園走向了保家衛國的戰場。
把名字刻到"皮帶"上剛到部隊,王宗富就接到任務,開展全軍文化教育,提高大家的識字水平。"那時候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識字"王宗富說,他在部隊先從文化教員開始幹起。同時,開始學習掌握一些武器的操作方式。就這樣在1953年初,他們渡船到了北韓戰場。
"那時候我們要把個人資訊刻在皮帶上,包括姓名、籍貫、血型、部隊"王宗富說,戰場殘酷,隨時可能犧牲,把名字和籍貫刻在皮帶上,還能有戰友能知道他們的名字。如果受傷了,需要輸血,他們的血型也寫在皮帶上,方便輸血。不過還是有很多戰友沒有寫,或者受傷太嚴重犧牲,在戰場上成了無名氏。
"隨時可能犧牲"王宗富回憶,當時中國還沒有制空權,敵人的飛機常常低空飛行,對地面進行掃射和轟炸。想起那些沒有能返回祖國的戰友,王宗富的眼睛溼潤了。
在戰場上,王宗富學會了60句北韓話,至今他還能說上幾句。為了讓戰士們在作戰的同時,學習文化,王宗富常常在掩體上交大家認字,學習志願軍戰歌等。
經過幾個月的艱苦作戰,1953年的7月23日,終於等來了停戰的訊息。
"得知停戰的那一刻,心情很複雜"王宗富說,高興的是戰爭結束了,難過的是很多戰友永遠的留在了異國他鄉,沒有機會再重返祖國。
和平年代來之不易今年87歲的王宗富,每天會固定早起鍛鍊。退休後還學會了唱京劇,有時候會約京劇票友們一起切磋技藝。現在的生活用王宗富的話來說,"太幸福了"。
"抗美援朝結束之後,再來沒有人敢欺負我們了。我們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王宗富說,脣亡齒寒,為北韓而戰,也是保家衛國。這幾十年的和平發展,中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國際社會上也越來越得到重視,人民生活也越來越好,看到這一切,由衷的感到驕傲。 "希望下一代能夠銘記歷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這也是不能忘卻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