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53年,晉國的執政卿智伯率領韓、魏二卿圍攻趙卿於晉陽,企圖一舉消滅趙氏而三分其地。
結果魏、韓二家臨陣反水,與趙裡應外合,共同滅掉了勢力最大的智伯。
趙、魏、韓為了斬草除根,一次性殺死智伯家族200餘口,並瓜分了智家的土地。
這就是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事件,魏、趙、韓在事實上形成了三個獨立的國家。那麼晉國哪去了,就此滅亡了嗎?
沒有。
當時的晉國君主晉出公,不甘淪為傀儡,想向齊、魯兩國借兵討伐三卿。
韓、趙、魏三卿於是聯兵進攻晉出公。晉出公無力抵抗,被迫出逃,結果死在路上。
三卿選擇了一位晉國宗室公子立為晉哀公。晉哀公就完全成為傀儡了,沒有一絲權威。
晉哀公去世後,兒子晉幽公即位。趙、韓、魏進一步瓜分晉國的一些領地,晉幽公獨留絳、曲沃二城。
此時的三卿雖然並非諸侯,但實力強大,遠遠超過晉侯。晉幽公恐懼三卿威力,反而要朝見趙、魏、韓之君。
公元前416年,晉幽公半夜偷偷跑出城外與淫婦幽會,結果被強盜殺死。
晉幽公死後,魏文侯以兵誅晉亂,立晉幽公的兒子為國君,是為晉烈公。
晉烈公十三年,即公元前403年,在齊康公的出面請求下,周威烈王正式冊封韓、趙、魏三卿為諸侯,與晉侯同列。從此魏國、韓國、趙國成為名正言順的諸侯國。
但晉國依然存在,不過由原來的一個晉國分裂成了趙、魏、韓、晉四個國家。當然此時的晉國土地、人口、實力遠遠沒法與另外三國同日而語,等於名存實亡。
公元前389年,晉烈公去世,晉孝公即位。晉孝公時形勢更為嚴峻,為三國所迫,被驅逐出國都絳城,最終“韓趙遷晉孝公於屯留”。
公元前378年,晉孝公去世,子晉靜公即位。
晉靜公二年,即公元前376年,魏武侯、趙敬侯、韓哀侯瓜分了晉國僅有的一點點土地,廢晉靜公為庶人。晉國徹底滅亡。
至此,從公元前453年事實上三家分晉算起,到公元前376年晉靜公被廢,晉國名存實亡、苟延殘喘了78年。
晉靜公雖然被廢為平民,可畢竟還沒被取掉性命,由於韓趙魏三國征戰不斷,晉靜公實際上變成了一顆燙手的山芋,被三國逐來攆去。
剛開始晉靜公居住在屯留,公元前358年,韓伐魏,奪取了屯留,韓國便將晉靜公攆到端氏。
公元前349年,趙國奪取了端氏,又把晉靜公趕回了屯留。於是韓國忍無可忍,派刺客韓姬暗殺了晉靜公。
從公元前376年被廢為庶民,到公元前349年被刺死,晉靜公又頑強地活了27年。
據說晉靜公在臨死前曾痛恨地詛咒三國:爾等身為晉臣,實為晉賊,汝三家終有衰敗之日,汝之後人,必遭天譴,不得良死!
誰能想到,僅僅一百多年後,他的詛咒便應驗了。
附:晉國末期君主在位表
晉出公:前474年-前452年;
晉哀公:前451年-前434年,非晉出公子,而是晉國宗室;
晉幽公:前433—前416年,晉哀公之子;
晉烈公:前415─前389年,晉幽公之子;
晉孝公:前388年—前378年,晉烈公之子;
晉靜公:前377年-前376年,晉孝公之子,晉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