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很多人都認同“歷史不會重複,但歷史一直在重演”這樣一個觀點。因此中國人特別重視歷史,所謂“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古代的歷史學著作更是汗牛充棟,不可勝數。其中有一部史書非常著名,中國歷史中的某一段時期正是以這部書而命名的。這部史書就是北魏崔鴻所編撰的《十六國春秋》。

《十六國春秋》記錄了五胡亂華時期十六個國家的歷史,因而這段歷史時期也被稱為“東晉十六國”。這十六個國家分別是前趙、後趙、前燕、前涼、前秦、後秦、後燕、西秦、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夏、成漢。光看著這些國名就讓人頭暈了。不過可以採用諧音的方法來記憶:“樑燕尋巢城下,五四三二一一。”總計五個“涼”、四個“燕”、三個“秦”、兩個“趙”、一個“成”和一個“夏”。這十六個國家也就是那段亂世時期,北中國的主角。

但是崔鴻的《十六國春秋》其實並不準確。當時北中國的國家政權,至少還有三個沒有被崔鴻計算在內。這三個國家是冉魏、代國和西燕。不知道崔鴻是出於何種考慮,沒有將這三個國家列入其所撰史書。可以肯定的是影響力肯定不在崔鴻的考慮範疇,因為這三個國家中的兩個,還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冉魏是漢人冉閔建產的國家。冉閔是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孫,不僅武藝超群而且非常有才幹。石虎去世之後年幼的太子當上了皇帝。石虎的另一個兒子石遵為了奪取帝位,積極爭取手握兵權的冉閔支援。石遵信誓旦旦地對冉閔說:“新繼位的皇帝只是個小孩子,不如你跟著我幹。要是我當了皇帝,就讓你當太子!”冉閔信以為真,幫助石遵篡奪了皇位。可事後石遵並沒有實現承諾,反而過河拆橋,想除掉冉閔以絕後患。

是可忍孰不可忍!果決的冉閔先下手為強,除掉了石遵。這就引發了強烈的胡漢對立。當時很多胡人都攻破城門或者翻牆逃出城外。冉閔一看強扭的瓜不甜,乾脆下令開啟城門,讓胡人自由出入。可出乎冉閔意料的是,離城而去的胡人竟然造成了城門的堵塞。冉閔終於明白鬍人都不願意為己所用,於下頒佈了著名的屠胡令:“凡斬殺一個胡人,文官進位三級,武職都任將軍。”

後趙本來實施民族不平等的政策,漢人地位卑下。屠胡令一出,胡人遭到了瘋狂地報復。一天之內便殺了數萬人,最終殺了數十萬人。五胡之一的羯族,在冉閔的屠胡令之下幾乎沒有倖存者。有些人只因長得像胡人,也被沒有差別地冤殺。在一片混戰之中,冉閔建立的冉魏,最終被慕容鮮卑的前燕所滅。

除了冉魏,不在十六國之列的代國也非常有影響,因為代國是後來統一北中國、為中國大一統奠定基礎的北魏有前身。代國是鮮卑人拓拔什翼犍建立的國家,是一個典型的遊牧民族國家,國力比較弱小。這個代國也生不逢時,趕上了前秦最強盛的時候。代國在立國三十多年之後,終究被國力強大的前秦所消滅。不過拓拔什翼犍的孫子拓拔珪後來重新復國,建立北魏。並且經過北魏幾代人的勵精圖治,最後統一中國北方。為中華民族大融合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雖然《十六國春秋》少記錄了一些國家,不過作為兩晉南北朝時專門記錄北方政權的專著,這部書依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很多重要史學典籍,都“參考”了《十六國春秋》的記載。但古代書籍流傳非常困難,這部名作在宋朝時便已經散佚了。但它的散佚沒有掩蓋其巨大影響。正因為這部書,那段歷史才被稱為“十六國”時期。

如果當年崔鴻的數學成績要好一些,計數沒出現偏差的話,那麼所有中國人回顧歷史,都只能有“東晉十九國”的概念了。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狄仁傑把一位七十老翁推薦給武則天,武則天臨死才明白自己上了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