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士的境界[下]
田豐、沮授等人計謀確實出眾,但歸根結底敗在了不識人心。
其實,無論是文官武將,只要是人臣,都應當具備洞察人心的能力。這是一個人從平凡上升到不平凡的重要階梯。
曹操的謀士是這一類謀士的集中體現。他們能被曹操重用,不單是智謀出眾、計策出奇,而是贏在對局勢的判斷、對人心的把握。
曹操謀士在每一次戰爭之前,都先要從主到臣分析對方所有人的心性,尤其是性格弱點。那今天的話說,就是從心理學方面進行研究。
以官渡戰前曹方的準備為例。郭嘉首先分析了兩方主公的優缺點,總結成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有人說這個是拍曹操馬屁。筆者認為無所謂,即使是拍馬屁,也拍得很準。至少把袁紹的缺點分析得很透徹,這就足夠為曹操加強信心了。其後,荀彧又分析了袁紹軍文官,“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這個分析事後看是十分準確的。同時還分析了袁軍武將和兵卒的情況,“紹兵多而不整……顏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戰可擒。其餘碌碌等輩,縱有百萬,何足道哉”。
回看袁紹軍在戰前幾乎從沒做過這種有深度的分析。田豐是袁紹謀士中水平比較高的,他這樣說:“前操攻徐州,許都空虛,不及此時進兵;今徐州已破,操兵方銳,未可輕敵。不如以久持之,待其有隙而後可動也。”有些人認為田豐的建議是對的,只可惜被劉備給破壞了,以致袁紹沒機會使用這個計策。可是田豐在提這個計策時,絲毫沒有考慮到曹操的想法,也即曹操會怎麼想?難道曹操不知道自己靠拖延是打不過袁紹的嗎?因此,田豐此計也就是沒被採納,即便採納了,管不管用還要打一個問號。因為他沒有從人心上分析曹操會怎麼應對、如何思考。遺憾的是,這已經是袁紹方面水平比較高的謀士了,其他人更不懂得去考察人性方面的問題。
總體看,這一層境界的謀士裡,賈詡應當是水平最高的。試看賈文和人生的每一步,幾乎都走得四平八穩。很多情況下別人可能就活不到下一個天亮了,賈詡卻能于波濤中弄潮,幾句話就把問題化解了。他看郭李、看段煨、看張繡、看曹操、看曹丕,把每一個人都看透了。尤其是曹操,賈詡是這一個時代最了解曹操的人。他知道什麼時候說什麼話能勸動曹操,也知道什麼時候千萬不要摸老虎的尾巴,更知道走每一步時還要把下一步想好。毫無疑問,他是曹魏政權下結局最好的謀士。
上面說了這麼多,還沒談到一流的謀士。誠然郭嘉、賈詡這些人已經是非常高明的人物了,但遺憾他們都不是第一流的謀士。
在筆者看來,第一流的謀士是要有大抱負、大胸懷、大格局的人物。如果曹操能稱得上“臣”的話,那麼他一定是第一流的謀士。賈詡縱然每一步都走在別人的前面,但他心裡想的終歸還是個人的安危,在格局上要差了一些。
這樣的謀士在劉備麾下是存在的。這個人不是徐庶,徐庶連自己母親都不了解,說實話也就是三流謀士水平。這個人不是龐統,龐統常常思忖個人在建功立業中的得失問題,甚至因為懷才不遇而負氣。
三國中能夠稱作第一流的謀士,當屬諸葛孔明。因為只有諸葛孔明做事情的時候考慮的不是自己。他能制定方針,隆中對直到今天也被視作三國時期的偉大戰略之一;他能洞察人心,治理西蜀、遊說東吳,他了解每一個人的想法,會把同樣的話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他是卓越政治家,能夠權衡蜀國各方勢力,維持他們之間的穩定;他是傑出的管理者,在他的治理下,經濟有序發展,人民安居樂業;他是優秀的人才挖掘者,培養了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一大批後繼人才。
諸葛亮 (圖片來自網路)
最重要的是,他從出山到病逝,沒有一天不是按照自己當初制定的戰略方針行事的。就算所有人都放棄了,他依然不肯放棄。在今天看來,這叫“不忘初心”。而他做這一切,從來沒有為了個人的私利著想過,這是尤其可貴的精神,是其它同時代謀士所遠不及的。
《論語》中評價孔子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而面對水鏡先生“未得其時”的嘆息,諸葛亮依舊決定出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可以說,諸葛亮是古代知識分子心中的一盞明燈,永垂不朽。也應當作為新時代下奮鬥者的典範,永遠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