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庫爾德人是生活在中東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總人口約三千萬,僅次於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是中東第四大民族。雖然人口不在少數,但庫爾德人並沒有建立國家,而是分佈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四個國家的交界地帶。因分散在不同的國家,一旦具體到特定國家內部便處於人口弱勢,所以在國界的限制之下,各國境內的庫爾德人始終無法團結在一起,建國的希望更是屢遭土耳其等國毀滅。其實在歷史上,庫爾德人也曾有過一次成功建國的機會,但卻在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幻下,毀於一旦,而毀掉這次機會的,正是土耳其人。

歷史上的庫爾德人一直處在其他民族的統治之下,土耳其人只是眾多統治者中的一員,從公元6世紀開始,庫爾德人先後被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統治。不過土耳其人卻是統治庫爾德人最久的一個民族,從15世紀奧斯曼帝國興起,一直到1918年一戰結束,中東地區大部分庫爾德人都處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之下,只有小部分歸屬伊朗。直到一戰結束,奧斯曼帝國淪為戰敗國,協約國趁機瓜分其領土,庫爾德人才迎來了建國的最好時機。

當時英法兩國逼迫奧斯曼帝國蘇丹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色佛爾條約》,條約明確規定,奧斯曼帝國蘇丹允許幼發拉底河以東、亞美尼亞邊界以南、敘利亞和伊拉克邊界以北的庫爾德人佔多數的地區脫離帝國的統治。根據這份條約,英法兩國控制了整個庫爾德地區,為了實現他們在中東分而治之的政策,英法許諾庫爾德人和阿拉伯人,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民族國家。結果還沒等到英法履行諾言,土耳其崛起了一位強人。

這位強人就是現代土耳其的締造者凱末爾將軍, 凱末爾不僅推翻了蘇丹的統治,還領導土耳其軍隊打敗了英國支援的希臘軍隊。戰爭失敗後,英法只好接受比較公平的《洛桑條約》,取代了《色佛爾條約》。根據新條約,庫爾德地區被重新分割,分別歸屬於土耳其,法屬敘利亞,英屬伊拉克,以及伊朗。至此,土耳其保住了境內庫爾德聚居區,庫爾德人則徹底失去了獨立建國的可能。這對於歡天喜地籌備建國的庫爾德人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為了實現建國的夢想,他們只能發動了起義。

從1922年開始,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起義斷斷續續的持續了十年,土耳其政府多次打擊,始終沒有徹底平定。這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人數多,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佔庫爾德總人數的60%。第二,庫爾德人聚居區易守難攻,他們主要生活在土耳其東南部與伊朗的交界地區,以山地地形為主。第三,土耳其和伊朗國界有一個漏洞。

前兩個原因,屬於無法改變的現實,只能加大打擊力度,而第三個原因,是可以改變的。這個漏洞源於一座土耳其和伊朗的界山。這座山峰名叫小阿勒山,土伊兩國以山頂為界,山的西麓歸土耳其,東麓屬於伊朗。山峰海拔3925米,不像其他國界,可以重兵守衛。所以每次打擊,即將戰敗的庫爾德人都能從這裡進入伊朗境內,保住一定的抵抗力量。而且伊朗境內的庫爾德人也有可能通過這裡進入土耳其境內,共同抗擊土耳其軍隊的打壓。

所以為了堵住這個漏洞,土耳其便考慮取得小阿勒山東麓的控制權。但又不能採用戰爭的方式,畢竟伊朗也不好惹,所以土耳其人想了個辦法,決定拿出了一塊位於烏魯米耶湖以西約233平方公里的土地,交換另一半小阿勒山。對於伊朗來說,半座山峰換一塊湖邊的沃土,而且還能防止土耳其人進入伊朗,這筆生意很划算,所以伊朗人同意了換地方案。兩國於1932年簽訂了交換協議,此後,土耳其軍隊進駐小阿勒山東麓,成功封堵了土伊兩國庫爾德人交流的通道。此後在土耳其再次出兵鎮壓,最終平定了這場起義。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年羹堯被處決後,在家發現七個字,雍正皇帝知道後差點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