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太平盛世不少,這些太平盛世的得來和維持,都離不開當時的統治者們,也就是皇帝。他們胸中有丘壑,眼裡有江山百姓,在位期間能勤政愛民,不耽於享樂,不沉迷嗜好時刻保持清醒理智。
當然,也有一些皇帝,一開始都是抱著為民謀利,努力延續江山壽命的初衷開始親政的。但他們的想法中途被各種各樣的意外、挫折或誘惑打斷,然後變成了另外一種人。
梁武帝蕭衍就是這樣一位皇帝,他活了86年,當了48年的皇帝,但其中有40年都對女人毫無興趣,落得個千古笑話的名聲。他明明一開始以能幹勤政為名,為什麼最後落得個如此下場呢?
蕭衍是典型的天子驕子,出身名門,從小就享受了當時最優越的教育資源,又蒙家族庇佑。同齡學子還在寒窗苦讀,經歷重重考試妄圖進入仕途時,蕭衍就已經開始進入了當時的政治權力中心,在竟陵王門下做受人尊敬的門徒了。
因為學識淵博又聰敏機變,蕭衍被眾多同僚和上峰賞識,大家對於他的光明未來都抱著極大的信心。甚至有人說,他善於籌謀又有才幹,三十歲以後必定會大有作為。
當然,蕭衍也並沒有辜負大家對他的期待,在當時社會混亂,朝代更迭頻繁的情況下。蕭衍不管處於何種位置,總能在亂流中保持自己的地位不被動搖。在31歲時,因為替蕭鸞出謀劃策,使他順利當上皇帝,有從龍之功,擺脫了家族蔭庇,憑藉自己的能力被封了爵位。
蕭鸞在位時,最信任的人便是蕭衍,朝廷政事裡,不管是百姓賦稅的徵訂,還是軍隊的管理建設,都有蕭衍的手筆。因為蕭衍的盡力輔佐,蕭鸞對他加倍信任,過世之前甚至把齊國的皇室和江山一併託付給了蕭衍。
掌握了南齊的軍事政治核心,地位差不多已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蕭衍,開始了他對於混亂不堪的齊國朝廷的把持之路。直到後來,著名暴君東昏侯因為殺戮太多,惹了眾怒,蕭衍順應時勢起兵造反,將東昏侯趕下王座,扶齊和帝繼位。
誰知,齊和帝也是昏庸無能之輩,雖不如東昏侯蕭寶卷那般殘暴嗜血,但對於治理國家也並沒有絲毫頭緒,實在不堪大用,皇朝依然混亂。在這樣的情勢下,蕭衍終於下定決心,將齊和帝取而代之,並將國號由“齊”改成“梁”,蕭衍稱梁武帝。
當上皇帝的蕭衍,除了安撫好人心惶惶的百姓外,也安撫好了被東昏侯殺得,所剩無幾的世家朝臣們。穩定民心後,他開始一心一意處理朝政,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統治者。
被齊國幾代皇帝嚯嚯得不成樣子的國家,要想讓它重新繁榮起來,其實是需要很大的精力的。但蕭衍心裡有一股勁,憋著就是為了創造出一個心目中的盛世,所以他並不貪圖享樂,每天多數時間都是用來處理政事。
國家安定後,蕭衍開始大力發展農商,百姓也終於過上了安穩踏實的生活,朝臣們也盡力輔佐他。
這樣國泰民安的日子,只要蕭衍願意,應該是可以長長久久過下去的。但他好像突然就對治理國家失去了興趣,或者可以說,他對所有俗事,都失去了興趣。
一般皇帝標配的錦衣玉食他不感興趣,代表地位象徵的三宮六院他也不敢興趣,他甚至在自己的原配夫人過世後,再也不碰任何女人。
在封建王朝裡,像蕭衍這樣擁有至高無上權利的人,還能這麼長情,實在太罕見了。以至於不管當時的人,還是後世的人,都對他這個行為都做出了各種有趣的解讀。
對俗世的一切東西都不感興趣,那蕭衍到底對什麼感興趣呢?修行!是的,他對佛家的修行特別感興趣。一開始蕭衍還記得,自己作為皇帝的職責所在,只在固定的時間研究佛經,拜訪佛寺。
漸漸的,佛家的典籍好像對蕭衍的吸引力越來越大,相比於做整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他更想要做的是一個無慾無求,只在佛寺裡安靜修行的和尚。而蕭衍也確實這麼做了,他時常趁身邊的人不注意,就跑到佛寺裡,學著其他和尚上早晚課,在佛像面前虔誠跪拜讀經。
如果沒有皇帝的身份,蕭衍想要出家當和尚也只是他的個人選擇而已,這個喜好並不會傷害到任何人,也沒有誰有資格詬病。但事實是,蕭衍還是一國之君,他承擔了無數人的生計希望,如果只一味追求無為,那對於整個梁王朝來說都是災難。
因為蕭衍沉迷佛教,對國事的一再忽視,最終導致了國家收入逐漸減少,大小官員大多作威作福,欺辱百姓。官員之間又相互傾軋,驕奢淫逸之風逐漸盛行,百姓們苦不堪言,就連一向主張節儉的蕭衍,也將大量金錢挪用到了供養各個佛寺上。
國家一亂,必有禍端。當時的將領侯景,便趁機帶著軍隊發動了叛亂,雖然後來被部下殺死,侯景叛亂宣告失敗,但這也是在提醒蕭衍,應該將心思從佛寺裡收回來放在國事上。
只可惜蕭衍並沒有被這些叛亂勸解到,而是一意孤行,只為自己的愛好買單。這也就是導致後世評說他的時候,多數是不屑嗤笑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