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清朝的文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會是納蘭容若,他的詩詞以情見長,清婉動人。納蘭與朋友相交,時常是在一處名叫淥水亭的所在。
“野色湖光兩不分”,那是一處風光旖旎、依水而築的園囿,由此即可知納蘭出身顯赫,他的家族非富即貴。翻開納蘭的生平介紹,赫然發現他的親生父親是納蘭明珠。
納蘭明珠是康熙時期的重臣,權傾一時,撤藩、收臺灣、治黃河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的背後都有他的身影。晚年倒臺,在生死不定之死,一計救下自己的性命。
貴族子弟,仕途順遂
1688年,權臣明珠遭到彈劾被罷黜,明珠憂心不已,聽說皇帝準備處死他,趕緊讓妻子找人去彈劾自己,就說他要謀反。
找人彈劾自己謀反?這是什麼套路?其實,這是明珠緊急之下的自救之舉。他為官多年,貪汙過,拉過黨派,但是謀反從來沒有想過。
他對皇帝忠心可昭日月,康熙也明白,明珠正是要藉助這一點救自己的命。果然不出明珠所料,不久他便被官復原職。雖然沒有了權力,但也算善始善終了。
納蘭明珠出自葉赫部,他的姑祖母是皇太極的親生母親,他的妻子是宗室女,他們和其他清朝宗親要臣一樣通過與皇室進行聯姻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有史書記載康熙的妃子惠妃是明珠的堂妹,而原本明珠和康熙之間是差了一輩兒的,這下子關係豈不是亂套了?其實,清朝的皇室根本不在乎這些東西,皇帝先後把皇后的兩個侄女納進宮也沒人說什麼。
不過仔細研究發現,這個說法應該是誤傳。雖然同是正黃旗人,但那位妃子出自烏拉那拉氏,而明珠家是葉赫納拉氏,並非同一家。很有可能是姓氏讀起來相似,而被人錯認。
當然,對明珠來說,並不缺少一個後宮妃子的助力。更何況,從史書中可以得知,在惠妃生子之前,明珠就已經得到了康熙的重用。
康熙初年,明珠從侍衛開始起步。侍衛,聽起來似乎是一個沒有什麼前途的職位,但實際上,皇帝的侍衛是清朝貴族子弟升遷的一個重要途徑。十幾年之後,納蘭容若進士及第,康熙愛其才,特意把他留在身邊做侍衛。
明珠有背景有才幹,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上司心意又極會討巧,三年時間就升到了內務府總管。這一職位有多任是由親王級別的人物擔任,有時候它也會被皇帝當成一個平臺,皇帝把看中的人才放在這個位置進行歷練。
對明珠來說,這個職位是他仕途的轉折也是他人生的一次重大跳躍。此後,開啟了他倒臺之前順風順水的日子。
力主撤藩,權傾朝野
縱覽清朝存在的這將近三百年的時間裡,所封的異姓王寥寥無幾,基本都是在開國時期。福康安在去世之後被追贈為郡王,民間還因此產生了許多與他的身世有關的宮廷故事。
清初最為有名也手握實權的三個異姓王駐守在南方的三省,時間久了,這三個藩王慢慢就成了紮在皇帝心中的一根刺。三王日漸驕奢,在自己的封地一手遮天,連朝廷都難以插手。作為天子,普天之下都是他的領地,自然不能忍受有這種國中國的存在。
康熙幼年繼位,15歲便除鰲拜貶遏必隆,把朝政大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雖然年少,但已盡顯千秋一帝的霸氣。
1673年,隨著尚可喜一封告老上書,撤藩的爭論在朝廷轟轟烈烈展開了。年輕的天子心中早有論斷,然而朝臣大多數都沉默不語,只有少數人贊成撤藩,明珠正是其中之一。
吳三桂造反之後,有人上奏提出要處死當初主張撤藩的大臣:若非他們的主張,三王也不會飯,事情也不會走到如今的局面。皇帝並未採納,追究起來,他自己才是那個最想撤藩的人。
此後,明珠一下子躍升為皇帝最為倚重的大臣之一,參與了統一臺灣、抵抗北方沙俄入侵等關鍵歷史時刻。隨著職位的提升,明珠逐漸權傾朝野。
結黨營私,倒臺失勢
明珠很會揣摩皇帝的心思,皇帝喜歡什麼,他便要學什麼懂什麼。清朝皇室是從關外而來的滿人,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連漢語都不會說,和漢人大臣之間的交流都很困難。
但想要治理國家,那就必須得懂這片土地上傳播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康熙本人又熟讀典籍,愛好天文。明珠體察上意之後,便重金蒐集各種與之相關的書籍。
納蘭家的藏書在明珠和他的兩個兒子納蘭容若、納蘭揆敘的積累之後,數量多種類豐富還有眾多珍貴刻本,成為清朝有名的藏書大家。
此外,明珠還招攬有能力的文人墨客。一旦皇帝有什麼疑問,明珠無論是否有思路都敢於接手,然後和他的這些幕僚人爭論探討之後理出對策,再向皇帝稟報。如此一來,他的行事很多時候都符合康熙的心思。
權力逐步擴大的同時,私慾也在不斷提升。明珠本就出身富貴,生活優渥,但有了足夠的權力之後,之前的那些便都覺得看不上了。
有人主動上門巴結,送財送物,積少成多;以明珠的地位,經手的款項數目巨大,動一動手,便能將大額財富收歸囊中。
想要知道明珠家多麼有錢,只要去他的家中走上一遭便能知曉一二。明珠仿照江南園林建造了一所宅子,亭臺樓閣假山流水,令人流連忘返。這樣的園子,沒有大量銀子是造不起來的。
但天網恢恢,明珠被參奏結黨營私,這一點直接觸怒了皇帝。天子一怒,明珠沒有任何反抗之力,便被削官去職了。最後,他急中生智,救回了自己的小命。
小結:
出將入相,大約是古人在承平之時的終極夢想了吧。苦讀聖賢書勤練武藝,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得天子看中讓一身本領有用武之地,既能實現治國安邦的夙願還能光耀門楣。
納蘭明珠在起點上就比普通人高很多,皇室姻親,出身貴胄。他也確實有能力,在撤藩等事中有著積極作用,所以得到了皇帝的喜愛平步青雲。但可惜的是重私慾,不愛惜羽毛,最終因此倒臺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