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宦官專權十分嚴重的封建王朝之一,司禮監為首的宦官二十四衙門是明朝的重要政治機構,宦官集團對國家政治產生了很大影響。
雖然明太祖嚴禁宦官干政,極力限制宦官人數,降低宦官地位,不許宦官與外廷大臣交結,然而明成祖以後宦官機構和人數迅速膨脹起來,明宣宗始設內書堂教內侍識字,此後的明朝皇帝大多昏庸怠政,威權下行,司禮監太監掌握了皇帝的批紅權。
明朝後妃干政的依靠力量
·宦官
明朝中葉以後的皇帝多生長於深宮,從小由太監撫養長大,整日陪伴他們左右的也是太監,因而對服侍太監很信任。清朝的康熙帝在康熙末年對大學士等人論及明末皇帝的一些可笑之事時說道:“總由生於深宮,長於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
明英宗以後,宦官專權不斷出現,宦官倚仗皇帝的寵信代行皇權作威作福,掌握了朝政大權,正統年間的王振、成化年間的汪直、正德年間的劉瑾、天啟年間的魏忠賢都是權勢顯赫的大宦官。
明憲宗極為寵愛萬貴妃,宦官的進用與否完全取決於萬貴妃的意志,“中官用事者,一忤意,立見斥逐。”宦官紛紛巴結討好萬貴妃以謀得重用,萬貴妃則以這些受到她重用的宦官作為爪牙。成化年間的亂政宦官都和萬貴妃有很大關係,汪直、梁芳等宦官受憲宗重用和萬貴妃有直接關係。
萬貴妃不斷指使宦官謀害後宮中懷有身孕的嬪妃,有無數妃嬪因飲下宦官投放的墮胎藥而流產,即使生下來的皇子也多被害死,柏賢妃所生的悼恭太子,也是被萬貴妃害死的。
紀淑妃有孕,萬貴妃知道後十分憤怒,派宮女前去墮胎,宮女回來後謊報是紀淑妃肚中有塊,紀淑妃被謫居安樂堂養病,明穆宗彌留之際時,李貴妃對引導穆宗整日飲酒淫樂的陳洪、孟衝等穆宗寵侍十分地不滿意,而對在東宮小心服侍皇太子朱翊鈞的宦官馮保頗為滿意和信任,有意拉攏馮保,讓馮保掌司禮監事。
隆慶六年五月,“先帝強起,臣等俱跪御榻前,兩宮親傳懿旨:‘孟衝不識字,事體料理不開,馮保掌司禮監印。蒙先帝首允,臣伏地泣辭。’”李貴妃勉勞馮保,大事要緊,不可推辭,知道他好才用他。
“穆宗甫崩,保言於後妃,斥孟衝而奪其位”,心願實現的馮保對李太后的信任和倚重感恩戴德,盡力輔佐神宗。李太后和馮保、張居正首先聯合起來罷黜了大學士高拱。
·內閣大臣
明太祖廢除丞相,相權被取消,後來因政務繁重又設立了殿閣大學士,但大學士品秩不高,僅供皇帝決策顧問,殿閣大學士的設立是明朝內閣的雛形。
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明成祖簡選解縉、金幼孜等翰林院官七人併入值文淵閣,參預機務,是為明朝內閣的正式創始,“內閣預機務自此始。”
仁宣以後,內閣大學士輔政威望提高,閣權日重,內閣成為明朝的重要權力機構,“宣宗內柄無大小,悉下大學士楊士奇等參可否。”明英宗以後,閣臣掌握了票擬權,皇帝大多會採納閣臣的票擬意見。
正德之前,閣臣對首輔的爭奪尚不明顯。正德之後,內閣權力加強,首輔之爭漸趨激烈,閣臣互相傾軋,“輔臣首次之分,極於正嘉間。
而首輔復遜居於次,亦始於此時。”
嘉靖時期,世宗重用閣臣,閣權上升,“至世宗中葉,夏言、嚴嵩迭用事,遂赫然為真宰相,壓制六卿矣”,首輔更迭頻繁,首輔之爭激烈。
正統初年,明英宗年幼無法處理朝政,張太皇太后委政三楊。“時太監王振秉司禮,太后令凡事付閣議乃施行。已,遣中官問驗,或不付,必責之。”英宗對王振言聽計從,王振有挾主之威。
正統二年,張太皇太后召張輔、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濙五人入便殿,並告誡英宗這五大臣是先朝所選拔的大臣,凡事必須要和他們商議。
從明武宗病死到明世宗入京即位,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皇位空缺期,在張太后的懿旨下,內閣首輔楊廷和總攬朝政37天。張太后和大學士楊廷和以新皇帝名義大力革除武宗弊政,並逮捕江彬入獄,實行一系列新政,穩定了嘉靖初年的政局。
萬曆前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柄政,李太后給予張居正極大的政治權力和榮譽,堅定地支持張居正的政治改革,明神宗也在李太后的約束和管教下信任倚重張居正,張居正代行皇權,內閣首輔之權達到頂峰。
清朝後妃干政的依靠力量
·滿蒙貴族
清朝作為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主要以滿族貴族維護統治,滿族王公大臣在政權中佔有重要地位。清朝和蒙古各部實行廣泛的政治聯姻,蒙古王公大臣同樣在清政權中佔有重要地位。
清初,諸王貝勒為創立清王朝和統一全國立下了巨大功勞,由滿族親王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很大,其後康熙帝設立南書房,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不斷削弱,乾隆末年才被徹底廢除。
“清祖制,親王、皇子等毋得干預政事。”但清朝親王干政較為普遍,從清初到清末都不斷有親王參預朝政。干政的親王有睿親王多爾袞、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醇親王載灃等人。
乾隆帝即位後在訓諭內務府總管太監等太監時說道:“凡諸王大臣皆國家屏藩輔翊之人,爾等尋常接見,自應恭謹盡禮”。親王擔任的重要職務有議政王、攝政王、輔政王等,甚至可以決定皇位繼承人和代行皇權。
清朝還有由王公大臣充任的御前大臣和內務府總管大臣,統轄內廷事務,常日侍從於皇帝左右。清太宗病死後,莊妃利用多爾袞和豪格的矛盾,爭取禮親王代善和鄭親王濟爾哈朗,並取得兩黃旗大臣的支持,扶持自己的兒子福臨繼位。
順治帝年幼即位,攝政王多爾袞在輔政期間,威福自專,權傾朝野,順治帝成為傀儡,孝莊太后為了保住順治帝的皇位,極力羈縻多爾袞的權力野心。
恭親王奕訢在咸豐帝死後與慈禧太后合謀發動政變剷除了顧命八大臣勢力,慈禧太后對奕訢論功行賞,授奕訢議政王、首席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內務府總管大臣,統領神機營,“命王爵世襲,食親王雙俸,並免召對叩拜、奏事書名。”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之初,統治地位還不穩固,政治經驗缺乏,不得不依靠威望極高、深諳政務的奕訢。對於奕訢所提所奏之事,慈禧太后多予採納。
奕訢作為親王輔政,權傾朝野,掌權近三十年。“奕訢去位,親貴執政為定例,以迄於亡。”醇親王奕譞在同治初年受到慈禧太后重用,相繼被授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管領神機營事務。
奕訢被罷黜後,禮親王世鐸、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相繼成為慈禧太后的心腹,任首席軍機大臣多年。光緒帝死後,醇親王載灃長子溥儀被慈禧太后立為嗣皇帝,載灃被授為監國攝政王,執掌朝廷大權。
·軍機大臣
軍機處為雍正帝在雍正年間創設,“厥後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軍機大臣無定員,由皇帝從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等親信大臣內特簡召入。但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嘉慶帝最先命成親王永瑆入值軍機處,十月間又以不合定製罷。
咸豐年間,咸豐帝又命恭親王奕訢入值軍機處,僅一年多即被罷,後奕訢又在同治、光緒兩朝長期擔任領班軍機大臣,權勢顯赫。此後,禮親王世鐸、慶親王奕劻等親王相繼任領班軍機大臣。
咸豐十一年十月,恭親王奕訢因功被授首席軍機大臣、議政王,輔佐朝政。慈禧太后聽政之初還不熟悉政務,奕訢掌握政治實權。奕訢當權期間,凡事堅持己見,敢於與慈禧太后相爭,反對慈禧太后,“慈禧的權力擴張不免會受到恭王掣肘,遂與一向與恭王不睦的奕譞結盟並聯手對抗奕訢”。慈禧太后不斷培植自己的個人勢力,藉機打擊奕訢的勢力。
光緒十年(1884年)三月,奕訢被罷免軍機大臣職務,由禮親王世鐸接任首席軍機大臣,醇親王奕譞實際主持新的軍機處班子,“太后命遇有重要事件,與王商辦。”奕譞凡事都按照慈禧太后的旨意行事,從不敢反對慈禧太后。
甲申易樞後,新的軍機處班子都是聽命於慈禧太后的親信大臣,慈禧太后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權。甲午戰後,迫於形勢,慈禧太后又不得不起用奕訢為首席軍機大臣,再度起復的奕訢沒有了往年的銳氣,變得更加順從,事事迎合慈禧太后的旨意。其後的首席軍機大臣世鐸、榮祿、奕劻等人都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大臣,慈禧太后獨攬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