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美國依然是很多人心中難以忘懷的白月光,是大眾的移民首選。
雖然這幾年它問題頻發,派系攻訐不斷,但“燈塔”形象還是熠熠生輝,依然稱得上“瑕不掩瑜”。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美國有著出色的文化輸出,很多人被好萊塢電影誤導,覺得這是個開放包容的國家。
但仔細想想,一個極端清教徒建立、有過血腥種族屠殺史的國家真會對移民一視同仁嗎?
一直以來,華人在美國都受到嚴重歧視和壓迫。即使近些年中國崛起,情況也沒有徹底扭轉。
這一切的基調,似乎從首位華人移民開始就已註定,後者悲慘的命運就是對美國無聲的控訴。
說起來,作為第一位移民到美國的華人,晚清少女梅阿芳的故事確實鮮有人知,以至於美國人的“假面”差點湮滅在歲月中。
被人戲稱是“商品”的梅阿芳到底經歷了怎樣可怕的折磨?
發現商機、果斷出手
在近代之前,中國都是世界舞臺C位的有力競爭者。對於19世紀的歐洲國家來說,東方的神秘大國富足而優雅,有著別樣的魅力。
這裡出售的商品紛繁精緻,每一種都深受歐洲貴族認可。
因此,哪怕清王朝在禁海封國這件事上一意孤行,也沒有打消西方商人的熱情。
可惜天不遂人願,兩人直到下了船才發現要在清國購買大宗貨物,只能通過廣州的十三行。
後者當時接觸的都是來自荷蘭或者英國的大商人,對於卡恩兄弟這樣的無名小卒,自然是不屑一顧。
空入寶山卻一無所獲,這樣的結果是兄弟倆完全不能接受的。
不甘心失敗的卡恩兄弟漫步在廣州的大街上,看到了不少清麗脫俗的女子,被東方女性的優雅氣韻深深吸引。
忽然之間,他們福至心靈,想到了一個賺到盆滿缽盈的好辦法。既然商品貿易繞不開廣州十三行,那隻要自己購買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商品,就沒有任何限制了。
是的,卡恩兄弟的賺錢方法就是販賣人口,把漂亮的中國女性賣到美國。此時黑奴貿易在美國還零星存在,販賣人口對這些商人而言毫無道德壓力。
兄弟兩人分析之後認為此舉絕對是一本萬利,他們自己見慣了世面,都被東方女性的魅力吸引,美國本土的那些“鄉巴佬”對神秘的清朝女子肯定更感興趣。
清王朝的統治此時已經處於下行階段,各地都出現了嚴重的災荒,賣兒賣女的現象司空見慣,買個女孩幾乎不用付出什麼成本。
因此,卡恩兄弟很容易就找到了一個適合的對象,她就是少女梅阿芳。
在市場遊蕩的時候,卡恩兄弟一眼就看中了她,後者雖然穿得破破爛爛,但是粗布麻衣不掩國色,婀娜的身材也時隱時現。
最關鍵的是,梅阿芳還是個小腳少女,這在美國可是沒人見過的。如果把她拐到美國“展覽”一番,一定會顧客盈門。
沒花費多少工夫,卡恩兄弟就把梅阿芳買了過來。
為了讓後者配合行動,他們編織了一個動人的謊言,號稱要把阿芳帶到大洋彼岸的美國,許諾她過上幸福生活,只需要簡單賣藝就能衣食無憂。
不諳世事的少女被惡魔的鬼話所矇騙,一路上任勞任怨,處處配合。
殊不知等待她的並不是幻想中的金玉滿堂,而是暗無天日的囚禁和踐踏人格的“展覽”。
移民美國,噩夢開始
剛到美國的時候,梅阿芳真的以為自己的人生否極泰來了,卡恩兄弟不僅給她換上了考究的服飾,還送了她很多精美的珠寶,連一日三餐都非常用心。
很快,“賣藝”的日子來臨了,梅阿芳雖然心中忐忑不安,但並不抗拒。她下定決心要好好努力,爭取迎來新生。
可是等她到了所謂的“賣藝”展廳,卻發現和想象的完全不同。卡恩兄弟收起了溫和的笑容,惡狠狠地把她關進了一個大籠子。
不一會兒,展廳裡就湧進了大量的白人,他們不加掩飾地打量梅阿芳,時不時傳來嘖嘖驚歎,嘴裡還喊著“朱莉葉·福奇”這個名字。
原來所謂的“賣藝”只是個騙局,卡恩兄弟真正的想法是把梅阿芳當做新奇的“玩物”拿去展覽。
他們之所以給她精心裝扮,只是因為替後者安排了清朝格格的身份來抬高身價,需要和人設匹配。
卡恩兄弟還給梅阿芳起了朱莉葉·福奇這個名字,方便進行宣傳,吸引美國人的注意。在大肆宣傳半個月後,這場新奇的展覽正式開始了。對於遙遠而神秘的東方大國,很多美國人都有探索和了解的慾望。
他們抱著獵奇的心態去參觀所謂的大清格格,就好像看一場精彩的馬戲表演。
巧合的是,卡恩兄弟的展覽定價正好是50美分,和當時馬戲表演的門票價格完全一致。只需要50美分,就能一飽眼福,看看神秘東方的美女,算得上是頗有性價比了。
因此,這場別樣的展覽瞬間引爆全城,每天的700張門票都被瘋搶,單日收入就超過了普通家庭3個月的勞作。
這期間還出現了不少回頭客,只是這些人並不滿足於簡單看看,他們對梅阿芳的三寸金蓮很感興趣,希望她赤足上臺。卡恩兄弟對此當然照單全收,從此梅阿芳就失去了穿鞋的資格。
對當時的中國女性而言,只有丈夫這一個男性可以看到她們的玉足,其他人都應該非禮勿視。
因此在梅阿芳的心中,讓她赤足上臺是最大的侮辱,和裸奔沒有區別。
只是她的個人意志是那麼的微不足道,卡恩兄弟對這個“暢銷商品”毫無憐惜,動輒打罵,有的時候甚至斷水斷糧。
生存在這樣暗無天日的環境裡,梅阿芳即使有再多不滿也只能默默忍受。
隨著展覽越辦越多,來參觀的美國人也變得放肆起來,不少人直接動手去觸摸梅阿芳,而卡恩兄弟不僅沒有阻止,還樂見其成。
如此羞辱加身,讓梅阿芳的尊嚴和人格徹底被碾碎。
此後,逐漸淪為行屍走肉的她跟著卡恩兄弟輾轉多個城市,每一個地方都讓後者賺得盆滿缽滿。
根據後人的粗略計算,直到展覽被取締,卡恩兄弟一共靠梅阿芳賺到了140萬美金。
1847年,卡恩兄弟被迫停止了這樁賺錢買賣。一方面是因為梅阿芳悽慘的精神狀態引發了同情。
一些進步人士對這種以人為貨物盈利的行為非常不滿,在報紙上多次抨擊。
更重要的還是因為被“移民”的清國人越來越多,梅阿芳失去了商業價值。
隨著展覽的停止,梅阿芳也徹底消失在了眾人視線中,沒人知道她有沒有開始新的生活。
她的故事之所以流傳下來,也得益於一位華裔女作家的記錄和一幅描摹“展覽”的畫像。
梅阿芳的悲慘遭遇並非個例,19世紀移民美國的華人都遭遇了慘不忍睹的非人折磨,這是一段痛心泣血的歷史。
沆瀣一氣,功高得怨
卡恩兄弟大獲成功後,很多美國商人看上了販賣清朝人口的“生意”,一時間廣州竟成了香餑餑。
為了打開渠道,這些商人攜帶大量金銀去賄賂清朝官員,後者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很快變節。
在當時的南方沿海地區,很多清廷官員對走私人口的生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的甚至直接參與其中,獲取大量回饋。
根據粗略統計,僅僅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就有超過30萬華人被運送到美國。
這些人當然不是用來被展覽的,而是充作苦力。
美國人在觀察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華人是最“優質”的勞工,他們不僅吃苦耐勞還有著極高的勞動效率,而且抱怨極少。
當時正值美國南北貫通鐵路修築時期,因為工期緊張、修建難度大,無論是黑人奴隸還是白人新移民都無法勝任。
只有華人勞工表現最好,這就給人口販賣的生意提供了更充足的動力。
據悉,在美國大鐵路修築的7年裡,一共有超過10萬的華人勞工參與其中。
這些人裡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明不白地死在了修築途中,修築鐵路的資本家根本沒把他們當人,一直在瘋狂壓榨。
華人移民為建設美國付出瞭如此高昂的代價,卻沒有贏得應有的國民地位。
鐵路修建完畢後,昂撒人玩起了過河拆橋的把戲,他們在媒體上怒斥華人移民搶奪底層勞工的飯碗。
很多好吃懶做的人被煽動起來,掀起了規模龐大的排華風潮。
1882年,美國出臺了一部專門針對華人的歧視性法案《排華法案》,正式從法律的角度把華人放到了美國社會最底層。
雖然這部法案號稱只持續10年,但是之後卻不斷被延續,一直到1943年才被廢除。
之所以被取消,並不是美國人幡然醒悟,更大可能還是為了聯合中國去對抗日本。
《排華法案》的影響直到如今依然綿綿不斷,華裔被毆打和歧視的案子在美國還是屢見不鮮。
結語
少女梅阿芳是不幸的,卡恩兄弟編織的“牢籠”讓她陷入了萬劫不復,不僅失去了自由,尊嚴和人格也被時時踐踏。
她的故事告訴世人,類似“不在乎大國崛起,只在乎小民尊嚴”的“文藝”論調是多麼的幼稚可笑。
兩千多年前,孔融的幼子就明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國家與個人從來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或許如今的中國已經變得足夠強大,但是國人不能自滿,要完成復興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只有積極投身祖國和家園的建設,才能避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