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林道靜、餘永澤的原型,就是著名作家楊沫和燕園三老之一的散文家張中行。兩人間也曾有過轟轟烈的愛情,甜蜜相攜的美好時光,但隨著兩人相處的不斷加深,彼此之間的矛盾也凸顯出來,最終二人遺憾分手。
實際上,張中行共有三次婚姻,前兩次因生活習慣,性格差異等遺憾分手。與第三任妻子李芝鑾,卻恩愛相守68年,甚至在他98歲高齡時,還想著給妻子掙錢看病。可惜卻不知,愛妻已經去世三年。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張中行出生於河北香河的一個農戶家庭,雖農家出身,但他從小便接受正規的教育,一路讀到北大中文系。在北大求學期間,因差陽錯結識了從家中逃婚的楊沫,彼時,他家中已有妻子。
張中行的第一任妻子,是奉父母之命娶的農村封建傳統女子。雖勤勞能幹卻也老實木訥,大字不識一個的特點,更令張中行鬱悶至極。文學系出身的張中行,有著文人的浪漫情懷,他渴望人生的伴侶,能夠同他暢聊文學。
因此,當充滿熱情又才華橫溢的楊沫出現在他身邊時,他不可避免的心動了,最終二人衝破了世俗的束縛,公開同居在一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二人身上的矛盾不可避免地顯現出來。
先是生活上的矛盾,不同於熱戀中對文學的暢談,對未來的暢想,迴歸到生活中的只有柴米油鹽、吃飽穿暖。
此時的楊沫因逃婚的關係,斷了與家中的聯絡,也未找到合適的工作。因此,生活的重擔就落到了還是學生的張中行身上。普通的家境無法承擔兩人的開支,張中行不得不選擇出去賺錢。
此時的張中行,全然沒有了北大才子的閒適灑脫,取而代之的是為生計忙碌奔波。生活的不易使張中行壓抑,他開始逃避與楊沫的共處時光,彷彿這樣便能逃脫現實的重壓。
楊沫也察覺出了他的變化,向來直爽的性子,使她直接爆發了心中的不滿,而寡言的張中行則直接選擇逃避。就在這時楊沫懷孕了,但孩子的到來,並沒有緩和二人的關係。
或許是孩子的到來,令張中行感覺到更大的壓力,亦或許是張中行意識到,二人之間可能不合適。總之,二人在孩子出生後便分居了,一個在南開教書,一個在香河工作。
如果說生活上的摩擦令倆人產生間隙,那麼真正導致兩人分開的,則是思想上的分歧。楊沫熱情、勇敢的性格,註定了她是位不安於平凡生活的女性。她所追求的東西充滿熱情,而又前衛大膽。
可對於這一切,張中行十分不解,他只是個普通的文人,最大的理想不過是多讀幾本好書,多感悟幾部著作,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透徹。而他也確實做到,他的一生淡泊名利,與書作伴。
思想上的巨大差異使兩人漸行漸遠,張中行覺得,沒有楊沫在身邊的日子很輕鬆,而楊沫,也在香河遇到了她人生道路的重要指路人。雙方好像都很滿意這種狀態。但恩愛的往昔,令張中行嘗試去挽救這段岌岌可危的感情,楊沫似乎也心存不捨。最終,二人決定給彼此一個機會。
於是,楊沫辭去香河的工作,跟隨張中行在南開附近居住下來。但已有隔閡的二人,越來越感到生活中的摩擦、思想上的差異。於是在1936年,二人選擇和平分手。
分手後的楊沫很快便找到新的伴侶,張中行也經人介紹,選擇與李芝鑾喜結連理。二人分開後的新生活都十分甜蜜,特別是張中行。
他曾說:“我妻叫我不要吃了,就證明我吃飽了;我妻叫我添衣,就證明天氣冷了;我妻叫我減衣,便證明天氣冷了;衣食住行全憑我妻做主”。
這番話足見李芝鑾對張中行貼心的照顧,夫妻間的鶼鰈情深。可這樣一位妻子後來卻因過度擔心丈夫,導致神經衰弱,只能依靠藥物治療。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因著楊沫牽連,張中行有一段十分危險的時期,隨時可能被抓。出於對丈夫安全的擔心,李芝鑾總是半夜驚醒,無法安然入睡,久而久之便患上了這個可怕的疾病。
張中行傷心之餘開始竭力照顧家庭,白天上班,下班後主動承擔家務,減少妻子的壓力。所幸,兩人最終平穩的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時光。年老後,由於年輕時的勞累,張中行需長期住院 ,妻子不辭幸苦每日去醫院照顧。
可她的身體也十分虛弱,最終早於張中行離世。面對已經有些糊塗,卻每日尋妻的張中行,子女們不忍將事實的真相告知他,只得找些理由搪塞過去,沒想到這一騙便是三年。
直到臨終前,張中行也不知妻子已經去世的真相,甚至還吵嚷著要出院,為妻賺錢看病。此時,他已經是位98歲的高齡老人了。
張中行一生歷經三次婚姻,有過父母的包辦,也有過轟轟烈烈的自由戀愛,最終卻迴歸平淡,彼此相伴走過一生。
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以一段婚姻評判任何人,只能說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是一生中最大的幸運。張中行無疑是幸運的,李芝鑾也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