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六點,晨光灑向大地,城市尚未甦醒。

陽光漫步至一間小屋前,如往常一般靜靠在窗上,看鞋匠踩著一臺老舊的縫紉機,伴隨著吱吱呀呀的聲音,一雙雙布鞋在他手中成形。

這一看便看了近60年。

李林森是李如貴最小的兒子,子承父業,13歲時他便在父親的口授下,開始學習手工布鞋的製作技藝,到19歲時就開始獨立製作,支撐門面,直至今日。

匠心:快與慢

工業技術發達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在追求速度和效率。但在這間小屋子裡,湍急與浮躁的工業浪潮變得遙遠,只剩下時針一圈又一圈慢悠悠轉過。

李林森說"現在大部分都用鉤針,方便,但是不牢的。我這是最傳統的辦法,費時得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製作布鞋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門,刀、剪、鑽、錐、針、箍、釘、錘……鋪在工作臺上,供埋頭製鞋的李林森隨取隨用。

店裡的納鞋板凳和鞋楦,有近百年的歷史,是李林森從父親李如貴那裡繼承過來的。李林森說“曾有人花大價錢買這些楦木,這可是父親留下的,不能賣。”

幾乎每天早上太陽出來,李林森便坐在縫紉機前,開始一天的工作,有時候晚上還要在燈下縫製鞋底。如此一刻不停地製作,一個月也只能做上100多雙。

問到這幾十年來總共做了多少雙布鞋時,李林森手中的鞝鞋針熟稔地劃過頭皮,輕巧地吐出一個數字“差不多快十萬雙吧”。

這間小屋裡擺放著許多做好的布鞋,每一雙都是李林森的心血,陪伴著老鞋匠,見證著老鞋匠精湛的手藝和幾十年如一日的匠人之心。

不還價、不試穿,這是李林森老鞋匠“傲嬌”的賣鞋要求。

布鞋旁擺著一張小紙板,上面標著布鞋的價格,也標著一句“不需要請別穿”。緊挨著的另一張小紙板上特地用粗記號筆加註“非誠勿擾”。

有的人試了不買,這是手工布鞋,穿了要走樣,那下一個買的顧客怎麼穿。”李林森剛才還不疾不徐地與我們交談,一講到有些不通情理的顧客,他一下抬高了嗓門。

李林森賣鞋也從不講價,有人覺得他買貴了,有人覺得這個老頭子脾氣壞得很。

其實不是李林森脾氣壞,是對手藝的尊重、對布鞋的熱愛。

在這條街上,李林森的店鋪幾乎是最早開門的,他在這裡日復一日、一雙接一雙地做著布鞋。縫紉機的鐵板因為手汗的滲入,竟出現凹陷,工作臺也被時間染上古舊的顏色,而李林森沉醉其中。

每雙布鞋,李林森大約要花上4個小時,投入大把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每一雙都是寶貝,看著耗費心血的布鞋被穿走樣自然是心疼的。

李林森也不清楚到底是布鞋依戀著他,還是他依戀著布鞋。

人生:一雙布鞋,一生光陰

光陰一寸寸爬上窗欞,時間一根根染白青絲,老鞋匠李林森和他的妻子坐在案邊,用一針一線成就一雙雙布鞋,用一門手藝書寫匠人的一生。

許多人會說,做一雙布鞋有什麼難的?工業流水線上生產一雙布鞋自然容易,卻也失了靈魂。如李林森這樣的匠人制作的每一雙手工布鞋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是中國傳統手工工藝對外的縮影,他們的巧妙匠心鑄就了手工布鞋的靈魂,有著現代機器無法取代的珍貴。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張良的情商,也是沒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