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中國的法律中很少會判人死刑,由原本的68個死刑罪名減少為55個。但是,在古代,關於刑罰可比現在要嚴厲多了,在《封神榜》的故事裡面,就有商紂王為討好蘇妲己實施炮烙之刑,漢朝還有人彘(割去四肢,灌之以水銀),還有車裂、腰斬等一系列令人聞風喪膽的嚴刑峻法。
到了清朝時期,除了我們所熟悉的那些風花雪月的故事,還有文字獄,還有滿清十大酷刑。關於十大酷刑的版本,有很多,但都是清朝,特別是清初入關時對漢人實施的軍法,所以這個“十”並不是一個確數。
曾經有傳教士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瞭解中國的風俗人情,他在他的著作中寫到他在清朝的見聞,也寫到了讓他極受衝擊的一件事情:他目睹了清朝官吏砍頭的現場,三分鐘不到的時間裡,就砍下了33個人頭。
古代的嚴刑峻法
滿清作為中國封建王朝最後的餘暉,他們很多刑罰實際上都是從前面的朝代中流傳下來的。
這種刑罰,還算是給人一個痛快,還有那種一點一點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流逝,這種刑罰才是真正可怕的。
比如就有滴水刑,顧名思義,就是不斷地在犯人的腦門上滴水,有人會說,這有什麼可怕的,滴水當然不可怕。
但是當你的臉上被蓋上了一層薄布,腦門上不斷有水珠滴落的觸感,受刑者看不到其他任何的東西,漸漸地滴落的水滴就會影響到受刑者,其實這個滴水之刑,與其說是“水滴石穿”的效果,倒不如說是一種心理懲罰,一點點擊潰受刑者的心理防線,直到他死亡。這種慢慢地死才是真正折磨人的。
還有像凌遲這種,要保證在犯人的身上割下幾百刀甚至幾千刀才能讓犯人死去,眼睜睜地看著手起刀落在自己身上留下痕跡,但是又遲遲死不了,真是最折磨人的事情了。
變法已使得秦國富強的商鞅被車裂了,司馬遷受過宮刑,漢高祖劉邦的寵妾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了人彘,甚至還有專門針對男性或者女性生殖器官的刑罰(生殖器官都十分的敏感,受刑時候的痛感應該是其他地方的好幾倍),可以說古代刑罰層出不窮,但是種種致人性命。
清朝砍頭
刑罰越來越多,關於刑罰的受刑條件也越來越多,有時候明明什麼都沒有做,卻要因為別人的罪行而被連坐,被株連。
皇帝在面對大臣貪汙受賄、面對諸王謀反的時候,動不動就是貶為庶人,夷三族、誅九族、滅十族,有時候刑場上十幾個甚至是幾十個人要被砍頭,裡面不僅有成年男子,還有老弱婦孺。
清朝時候,什麼罪名最多呢?
一般都是文字獄,康雍乾三朝文字獄牽連甚廣,有時候單單只是一句話,一個詞就被清朝統治者認定為“反清復明”,其實中國古代各朝都有文字獄,但是清朝的文字獄最受人關注,因為清朝處理文字獄最為殘忍。
因為清朝的文字獄盛行,大批大批的文人被砍頭,漢人的文化教育停滯不前,打壓了漢人民族的獨立反抗意識,加強了清朝的統治。
當官吏們帶著死刑犯前往刑場行刑的時候,平民百姓有機會可以前去觀看,一開始看到百姓們肯定是覺得恐怖畏懼,但是隨著清朝清洗文人的這種文字獄的盛行,人們看到被砍頭的也多了,他們也就逐漸不再恐懼,而是變得麻木了,不會因為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被斬首而惴惴不安。
所以在清朝時候,像傳教士所記錄的那樣,用不到三分鐘,劊子手就能砍下三十多個頭顱,而圍觀的群眾,也都成了魯迅先生筆下的“冷漠的看客”。按照魯迅先生的說法,他們都已經被奴化了,所以感不到害怕恐懼,只有冷眼旁觀,麻木不仁。
斬首的流程
我們在一些影視作品中,也看到過關於斬首的畫面,但是因為現場太過血腥殘忍,所以看得並不完全。
在斬首之前的一個晚上,會給第二天即將斬首的那些犯人們送上一頓飯,人們也稱這頓飯為“斷頭飯”,換一個文藝一點的說法,那就是一頓最後的晚餐。在斬首的時候,我們會看到犯人們全都跪在刑場上,而在刑場前的主桌上,則坐著本次行刑的監斬官。
一般監斬官看時辰已到,就下令問斬,劊子手會拿掉犯人後面的木牌,然後含一口烈酒,噴到斬首用的那把駭人的大刀上;而犯人就像切菜的時候把菜放在砧板上一樣被壓住,劊子手手起刀落,人頭落地。
所以有的時候常常會說,死不過是一眨眼的事情,像這樣斬首的刑罰比起其他十分折磨人的刑罰,也算是痛快許多。
其實說起斬首,大家都會覺得非常殘忍,但也是個痛快的事情,私以為更殘忍的還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在中國所實施的那些暴行。
小結:
現在已經是新時代了,斬首的那一套早就已經不適用了,其實早在清朝晚期至民國初年的時候斬首這一項刑罰就已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槍決。
到了現在,我們依舊不再使用斬首,而是其他更加新型的死刑手法,比如注射空氣等等。只不過我們也很少會將犯人判決死刑,除非這個犯人真的是罪大惡極,我們也希望犯人們可以有機會改過自新。
其實關於死刑的問題歷來都有爭議,人們會覺得難道除了死刑以外,沒有其他辦法可以去對待那些罪大惡極的犯人們了嗎?這與西方所宣揚的民主、人權是不相符合,中國因為不廢除死刑還被西方世界國家抹黑、抨擊。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廢除死刑在一定的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這實際上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就看自己是怎麼理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