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胡椒、胡瓜、胡餅、胡服、胡說八道,為何都以胡字開頭?

唐代是一個胡風、胡俗大流行的時代,也正因為這一點,唐朝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朝代,而長安城更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國際化”大都市。《舊唐書》記載說:“太常樂喜歡胡人的曲子,貴人們用膳,供應的都是胡人的吃食,士女都競相穿胡人的衣服。”唐玄宗天寶初年,達官貴人、遊子、士族、庶人等都喜歡穿胡服,戴皮帽,婦人則戴簪步搖。可見唐玄宗時代胡風之流行,甚至是經過了胡將安祿山,引發的安史之亂後的唐朝社會,胡風仍然流行。

“胡”字根據所處時代和所在地域的不同,所包含的寓意也有所不同。先秦兩漢時代,“胡”指的是匈奴,而到了五胡十六國時代,“五胡”則是指以匈奴、鮮卑、氐、羌、羯為代表的北方到西方的遊牧民。但是,從作為過渡時期的東漢開始,“胡”就已經開始指以粟特人為首的西域人了。到了隋唐,“胡”多指西域的那些沙漠綠洲城邦國家的人。但由於前朝的用法還在用,所以場合不同,有時候會將突厥、回鶻等也稱作“胡”。總而言之,“胡”這一詞語,不管是西域城邦國家,還是遊牧民族亦或者是粟特商人,在中國總歸明確指的是著“外人”“異國人”的意思。

隋唐作為有草原血緣的大一統王朝,在對待異族文化和風俗,有著前所未有的包容,並加以吸收,因此從上到下興起了一股“胡風”。作為有“胡”字的詞語來說,眾所周知的“胡桃”“胡瓜”“胡麻”等,都是西域地區的農產物,因此說西漢的“胡麻”,只是“從匈奴傳來的麻”也非常牽強。實際上,“胡麻”由張騫帶回來的說法始於宋代。那個時候說“胡麻”的意思,是“從西域地區傳來的麻”。

另外當時還有很多物事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如 “胡床”(椅子)、“胡瓶”(水壺)、“胡粉”(化妝用的白粉)以及“胡椒”等。胡椒雖然是東南亞和印度的特產,但是中國的胡椒,最初是通過西域傳進來的。

另外,還流傳過來很多“胡食”,一般是酵母發酵而成的麵包、或者油炸食品、蒸的麵餅等,如胡餅、燒餅、油餅、爐餅、煎餅、胡麻餅等,這些都是從西亞、中亞傳來的吃法或者食物。在3世紀以前的東亞並沒有“粉食”的文化,都是將麥粒、粟粒等穀物顆粒直接煮熟或蒸熟吃的,是傳統的“粒食”文化。至於把小麥磨成粉以後,或者做成麵包、饅頭,或者做成麵條食用的粉食文化,則是在唐時傳入中國的。漢語最早的“面(麵)”字並不是拉麵、擀麵條、蕎麥麵條等,而是“麥粉”的意思。所謂“餅”就是指,烤制“麥粉”而做成的食品,也就是說麵包、饅頭一類食品,而並非指現在日本用大米做的“餅”。爐餅是“用爐子烤制的麵包”,煎餅則是“用食用油煎制的麵包”。

總之,粉食乃是從西亞沿著中亞的沙漠綠洲農業地帶傳播而來的,胡食的“胡”字,指的是西域應該沒有什麼疑問。此外,幾乎所有的“胡樂”都是西域音樂,源自於新疆地區的音樂,如胡旋舞、霓裳羽衣曲等。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馬超一族在三國時幾乎滅門如今竟有後人存活,且是赫赫有名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