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敬和2022春拍“不器-中國古代器物”專場,有多件品相極佳的銅器精品:宋仿西周青銅鎣,飽滿有趣;明銅準提菩薩鏡,莊重稀有;亦有蚰耳爐之精品,被譽為皇帝書房的御用爐品等,或工藝精湛或紋飾豐富,審美意蘊厚重,值得珍視。

Lot 362

宋仿西周青銅鎣

高:18cm通徑:34cm

銘文:犬黽

宋仿西周青銅鎣,似黑漆古,紅銅綠鏽,包漿純熟,久經盤玩,皮殼蒼古盈潤。鎣,侈口束頸、折肩圜底,其流鑄獸形,圓目濃眉,闊鼻張口,神態靈動活潑。另一側為鹿首銴與管型獸流相對。肩部龍紋與腹部三角雲雷紋及瓦溝紋兼具西周青銅紋飾之典型。西周中期鎣為柱足,而至晚期則演化為乳足,此件為三獸足,獸形威嚴有力,造型飽滿,較商周時期鎣更加穩重。而足內側延伸至器底面的範線,以失蠟法鑄模時特意仿製,以求逼真效果,頗有異趣。

青銅鎣最早出現於西周中期,就現今的考古發現來看,主要集中於西周晚期。此類形制與盉相通,在學術分類上,也有將短足長頸的盉稱為鎣。而鎣是從銘文中演化而來,如陝西曆史博物館所藏伯百父鎣以及2001年紐約蘇富比所拍一件青銅鎣,在銘文上明確有記錄;而同一樣式的器物,如《西清古鑑》記載的吳大澄舊藏的季良父盉,在器內文字則另有所述,因此兩者無法割裂述說。

文人好古,金石學繼仿鑄青銅的興盛,是世人對禮崇拜的一種描摹,青銅鎣呈現的琢器之美,不僅僅是對於商周器物的複製,而是在細節處輔之新工藝與紋飾,從而更具時代審美意蘊。

參閱:1.《清代蘇州吳氏的收藏》第39頁,蘇州博物館編,譯林出版社,2017年。

2.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西周青銅虎鎣。

Lot 372

明銅準提菩薩鏡

直徑:9.2cm

準提佛母,又稱準提觀音、七俱胝佛母。「準提」是清淨的意思,表示觀音菩薩心勝清淨,皎潔。修持此造像,可以摧破一切眾生之惑業,成就延命、除災、求子諸願。修準提法特別的是需要立一鏡壇,即一般所說的準提鏡。此鏡壇既是本尊壇,可隨身配載亦可供於佛壇。因為精品稀少,所以分外受藏家追捧。如2011北京翰海春拍「金粟神光—比利時私人珍藏佛造像」專場2899號元代準提佛母銅鏡以46萬成交。

銅鏡背面中央立體浮雕一尊十八臂準提觀音坐像,觀音面部、衣飾、手臂及蓮座雕刻細緻入微,栩栩如生,顯示出很強的寫實功底。外緣有一圈梵文準提觀音咒語。正面中央素面平滑,外緣也有一圈梵文準提觀音咒語。銅鏡佈局飽滿,設計考究,具有很強的立體感與視覺效果。整體鑄工精美,品相極佳,極為少見。

Lot 358

明“大明宣德年制”款銅蚰龍耳爐

高:6.6cm寬:18.5cm 重:1840g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蚰耳又稱蚰蜒耳或蚰龍耳,《宣德彝器圖譜》和《宣德鼎彝譜》對此式爐均有記載,認為「款制大雅,為諸爐之冠」。其式樣仿宋代白定瓷器,宣德皇帝及群臣皆頗為推崇,因此蚰耳爐也便成了皇帝書房的御用爐品。

此爐侈口,平唇,頸略收,鼓腹,雙耳圓曲附於爐身,圈足。底刻大明宣德年制款,刀工嫻熟,結字疏朗端莊。紅慄皮色,栗色處於底而厚實沈穩,紅躍於表似深秋棗熟,寶光內蘊,美不勝收。此爐造型端莊典雅,線條規整有序,銅質黃燦若金,叩之聲如玉罄,可見其銅緊密程度,當為明代蚰耳爐精品之作。

Lot 370

明銅寶鴨形香薰爐

高:19cm寬:16cm

銘文:慶元通寶

Lot 369

明銅鳴岐款手爐

長:21.4cm寬:15.4cm高:13.5cm

Lot 361

明仿商周青銅壺

高:46cm

銘文:素

Lot 363

清「雍正年制」款銅鋪首耳獸面紋鈁

高:32cm

款識:雍正年制。

自北宋金石學興起,凡盛世王朝,多流行仿古之風。仿古者何?重鑄上古禮器。或取其外形,或採其紋樣,以古入今,以舊營新。有清一代,摹古必言乾隆。考追其源,乃父雍正已現雛形,此銅鋪首耳獸面紋鈁可謂例證。

器型仿戰漢青銅鈁,平面正方,束頸豐肩,設四鋪首活環耳。深腹高體,下腹收束,底承覆鬥式圈足。通體滿工裝飾,四稜不落窠臼,內凹陰線醒之。自口至腹,著三區圖案,每區或獨立紋樣,或分層組合。上區作變體龍文,左右對稱。中區上層飾蕉葉紋,內填蟬紋;下層飾獸面紋,輔以雲雷紋地。兩層紋飾以雲雷紋帶間隔,鋪首耳貼附此處。其額起高丘,圓目尖耳,捲髮旋盤,闊口銜環。環上飾雲雷紋,與鈁身呼應。下區以雲雷紋、連續回紋營造左右對稱的兩開光,內填羽翅紋。圈足四坡面內窪作對稱龍紋,與頸部協調一致。底銘“雍正年制”四字楷書款,工整嚴謹。

鈁為戰國末至西漢流行的方形酒器,亦稱方壺。裝飾紋樣的龍紋、蟬紋、獸面紋、雲雷紋,盡屬青銅禮器。仿古之時加以變化,帶有濃郁的清代特色。

整器通體皮殼紅潤,明快透徹,可見其內精銅之點點雪花金斑,寶光朦朧內含。對比故宮博物院兩件雍正款宣德爐,一是臺幾爐,屬清宮舊藏,原在重華宮,編號歷九五一。長方形,斂口,雙耳平出,下有短環。鬥狀腹身,四腿筆直而下,配有銅座,整體風格剛進有力,稜角分明。另一件則是蚰龍耳爐,原藏養心殿,編號呂三三九二。腹身扁而低矮,垂鼓腹,圈足端正。雙耳半環,上部水平,下部稍有內曲,體線優雅。這兩件銅質相同,皮殼相類,皆為紅色。

值得一提的是,清宮舊藏的這件臺幾爐原配黃色絹面木匣,外貼題簽“世宗御賜”。故宮博物院李米佳先生在《“宣銅”之器——定名、標準器及其他》一文中,對照乾隆九年檔案,考證文獻記載宣銅製作的“銅燒古雙耳長方爐”正是此物,並對銅質進行了定量和定性檢測。由此推知,本件銅鈁材質亦屬“宣銅”。

清初缺銅,自康熙以來,有嚴格的“禁銅令”。《清聖祖錄》卷八五記載:“凡民間必用之銅器,五斤以下者仍許造賣外,其非必用之銅器不許製造,應再行嚴禁,照例治罪。”到雍正四年,更是嚴令禁止民間打造黃銅器皿,並將已有黃銅器收繳,官員只有身居一品方可使用。故能以“宣銅”鑄品賞之仿古器,必為官作。

雍正深受乃父影響,勤勉好學,藝文雙修,中年登基,審美體系業已形成。他不但對造辦處製作的陳設充滿興致,還親自參與設計著意指點,《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文件》中記錄其點評更改匠作之事觸目皆是,涉及各個大小門類。雍正藝術風格粗分兩種,一是簡約自然之美,二是鬼斧神工之作,殊途同歸,萬變不離“雅”字。觀此雅物,凝穆重靜謐之形,育皇貴顯赫之氣。

Lot 378

清銅掐絲琺琅阿拉伯文香瓶

高:15cm

元明清三代伊斯蘭教盛行,明清伊斯蘭文化的傳播在藝術品上頗有體現,典型者即以阿拉伯文作器物裝飾,文字一般多含吉祥祈福之意,這種阿拉伯語裝飾是研究清中期伊斯蘭文化與漢文化相互交融、影響的實物數據。此件貫耳瓶以掐絲琺琅工藝製作,圓唇口沿,細長頸、溜肩、腹部略收,高圈足外撇,頸部兩側有貫耳,通身以纏枝蓮緯地,腹部如意形開光,有阿拉伯文字裝飾,配有如意形掐絲琺琅香灰鏟插於內,精巧別緻。 整件香瓶紋飾掐飾精細,手法流暢,色彩豐富飽滿,包漿濃厚,造型美觀,是一件雅緻的殿堂供奉之物。

參閱:《盛世回鄉:中國回族精品文物》,寧夏博物館,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126頁。

Lot 367

清銅獸面紋出戟尊

高:58.5cm

Lot 365

清早期銅如意紋倭角花瓶

高:32.5cm

款識:先登鄭亟

倭角方瓶為紅銅質,材質精良。其上飾菱花倭角盤口,束頸曲線優美,肩部豐滿,向下逐漸內收,至脛部漸漸外擴,底部為倭角方足,與瓶口呼應。兩肩部裝飾浮雕大多如意雲頭紋,雲頭曲線向下延伸,與器身形狀相結合,造型摹古,神韻十足。下承銅製四方如意足底座。此瓶做工精良,器型獨特,形態別緻,頗為少見,整器造型沈穩比例適度,線條優美秀巧,不失妙趣,頗值玩味,為清早銅器藝術中的珍品。

Lot 376

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琅仿古螭龍紋璧瓶

高:32.5cm寬:20cm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遊《天台山國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