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唐德宗為代宗之子,於大曆十四年(779)即位,時年三十七,年富力強。德宗出身於天寶元年(742),童年是在盛世的韶光中度過,但是安史之亂卻打破了這一切,使得肅宗的青年時光一片兵荒馬亂,叛亂平定後,藩鎮割據,吐蕃為亂,內外交困,國家積貧積弱。面對肅宗和代宗對於藩鎮的一味姑息,德宗想要改變這一現狀,使唐王朝重新迴歸中興的軌道。德宗勵精圖治,即位之初便著手變革前朝之弊:

首先,取消各地的繁重歲貢,縮減宮廷內部開銷;其次,對官員進行整肅,革除官場中存在的行賄索賄成風的現象,其中比較重要的便是架空郭子儀的兵權,加強中央的力量;再次,整頓財政制度,增加國家收入,建中元年(780),肅宗便採納宰相楊炎的建議,實行兩稅法以開源國家財政,也為以後的削藩提供軍費保障。

在處理邊疆問題上,德宗起用名相李泌,採取聯合回紇、南詔,孤立吐蕃的策略,軍事處置得當,使得吐蕃處境困難,威脅得以初步解除。但是德宗在內政方面卻猜忌多疑,先是聽信楊炎的讒言處死著名的理財大臣劉晏,後又輕率處死楊炎,在人才方面,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在官員任選方面,德宗起用奸相盧杞,重用裴延齡、韋執宜等狎諂之徒,史稱“德宗內信奸邪,外斥良善,幾至危亡。”

建中二年(781),德宗便開始了他的削藩戰爭。由於軍力、財力的不足,德宗利用各強藩之間的利益衝突,採取以藩鎮限制藩鎮的策略,對抗成德節度使李惟嶽、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以及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所結成的強藩聯盟,並在前期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由於中央在處理各藩鎮利益問題上的失策,以及對於平叛藩鎮的野心的膨脹,原本助唐平叛的盧龍節度使朱滔、淮西節度使李希烈、淄青鎮大將王武俊紛紛倒戈,站在了唐中央的對立面,德宗對於削藩形勢愈發失控。

建中四年(783)九月,德宗徵涇原等道兵馬救援為李希烈所包圍的襄城,在長安城外發生譁變,亂軍入城,朱波叛亂,德宗與部分王公大臣倉皇出逃奉天,成為繼玄宗、代宗後又一位出京避亂的唐朝皇帝,這一事件使得德宗開始質疑自己的前期政策,深深影響了德宗一朝後期的政局。

於此同時,作戰於河北前線的大將李晟、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回援救駕,打退朱波叛軍,解奉天之圍,河北地區的削藩作戰也就此告一段落。然而,奉天救駕有功的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為人多疑,在脅迫朝廷驅逐盧杞後惴惴不安,又厭惡李晟,最終公開起兵叛唐,德宗被迫避難梁州,剛剛緩和的局勢再次惡化。

於此同時,作戰於河北前線的大將李晟、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回援救駕,打退朱波叛軍,解奉天之圍,河北地區的削藩作戰也就此告一段落。然而,奉天救駕有功的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為人多疑,在脅迫朝廷驅逐盧杞後惴惴不安,又厭惡李晟,最終公開起兵叛唐,德宗被迫避難梁州,剛剛緩和的局勢再次惡化。

興元元年(784),以李晟為廓坊、京畿、渭北、商華副元帥,在渾城、戴修顏、韓遊環等人的協助下收復長安,七月,德宗車駕返回長安,朱波之亂平定。經過涇原兵變、朱派之亂,使得中央與河北強藩的矛盾處於相對次要的地位,早在興元元年(784)春天,德宗便下罪己詔,“李希烈、田悅、王武俊、李納,鹹以勳舊,繼守藩維,朕撫馭乖方,致其疑懼,皆由上失其道而下罹其災。一切並與洗滌,復其爵位,待之如初,仍即遣使宣諭。”宣佈大赦天下。德宗的削藩戰爭,也以朝廷的妥協而告終。

總的來說,唐德宗是一位很有想法的唐朝君王,盛年即位,勇於去挑戰現狀,但是殘酷的現實卻使得他不得不漸漸地拋棄恢復帝國榮光的夢想。究其一生,德宗充滿了矛盾,早年信任群臣而後期剛愎自用,早年強力削藩而後期姑息懷柔,早年疏斥宦官而後期委以重用,早年開源節流而後期大肆聚斂。這樣的悲劇即使德宗本人的悲劇,更是帝國的悲劇,藩鎮勢力根深蒂固,利益糾葛盤根錯節,帝國權力日漸式微,沉入歷史的漩渦。

對於江漢漕運地區的經營,德宗面對前朝所遺留下來的形勢更為嚴峻,梁崇義牢牢地把握住了山南地區的控制權,“據襄、鄧、均、房、復、郢六州,有眾二萬”與田承嗣、李正己、李寶臣等河北強藩“相與根據蟠結,雖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賦、刑殺皆自專之。”雖然相較於河北強藩,梁崇義“地最褊,兵最少,法令最理,禮貌最恭”。表面上與中央的矛盾並非尖銳,但是此地位於京畿長安之腹地,把控著江漢漕運這一供給通道,河北強藩林立,不日南下控制運河地區,再無法從江漢地區予以補給,唐王朝便危在旦夕。

故而,志在李唐中興的德宗,必將採取措施以加強江漢漕運及山南地區的控制,而梁崇義則是其終究無法避開的一道坎。山南地區雖然控制在藩鎮之手,但是並不意味著唐廷在這一地區處於完全的權力真空,仍能夠對當地的基層官員進行安排和控制:貞元三年(787)“正月十七日敕:‘東都畿內唐、汝、鄧三州,停減官員,准許、蔡等例’。”當地的基層官員的活動,也須請示中央,如貞元七年(791)八月,“商州刺史李西華請廣商山道,又別開偏道,以避水潦”。但是德宗即位後,主導削藩戰爭,則牽涉到了藩鎮的根本利益,江漢漕運所在的山南地區動盪不可避免。

德宗即位後不久,即對河北藩鎮發動了大規模的削藩戰爭,位於山南地區的梁崇義為了自保,也與河北強藩結為了遙相應助的同盟關係,但是,德宗集中權力以對付河北藩鎮,對於釘在自己後防腹地的梁崇義不得不予以防範。“時內自關中,西暨蜀、漢,南盡江、淮、閩、越,北至太原,所在出兵,”平盧節度使李正己遣兵扼守徐州甬橋、渦口,控制運河,阻斷江淮漕運,斷絕關中供給,山南地區的梁崇義拒絕與朝廷合作,“阻兵襄陽,運路皆絕,人心震恐。”

面對這種情況,德宗準備派李希烈對山南東道予以征伐,破解兩條供給線均為藩鎮所控制的局面。李承也認為“希烈能立功,然恐後不可制。”即便德宗已經能夠意識到任用李希烈討梁的後果,但是戰時的供給更為緊迫,只能飲鴆止渴。於是不顧大臣反對,於建中二年(781)六月,“進李希烈爵南平郡王,加漢南、漢北兵馬招討使,督諸道兵討之。”

山南的形勢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李希烈以吳少誠為前鋒,一路勢如破竹,破江陵、襄陽,“崇義與妻赴井死,傳首京師”氣李希烈“既破崇義,擁兵襄州,遂有其地。”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清朝一個特殊官職,比皇上權力還大,200多年來只有2人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