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被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其中佛教在我們中華的土地上大放光彩。尤其是在唐朝時期,玄奘取經的故事膾炙人口,還被添加神話的色彩,改編成家喻戶曉的《西遊記》。由此可見,佛教在中國大地上流傳甚廣。直到如今,佛教也依然著影響我們的日常,每當我們需要去祈福時,都會前往寺廟來虔誠的說一聲阿彌陀佛。
不過在拜佛的過程中,有時會遇見一些德高望重的僧人,他們的稱呼往往不同,人們有時稱為方丈,有時稱為主持。這免不了讓人困惑。那麼方丈和主持有什麼區別呢?千萬不要混為一起,否則會遭人笑話的。
在瞭解方丈和主持的區別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佛教在中國大地上的傳播過程。佛教原先起源於印度,而後在漢朝時期傳到了中國。在東漢時期,中國的第一座佛寺建成,它落座於洛陽市,被稱之為白馬寺,從此佛教就在中國上紮下了根,並且不斷的擴散開來。
到了魏晉時期。佛教傳播的更為廣泛。因為在當時人們社會顛沛流離,外族來犯,吃藥成癮,生活並不愉悅。但人活著終究是要有希望的,他們需要一個精神的聚託。於是佛教便成為了精神的旗幟。更何況在當時文人雅士都有一種避世的思想,而佛教的理念也恰恰符合當時心中所需。
而到了隋唐時期,佛教便開始更為興盛和繁榮。甚至在隋朝要以佛教來治理國家。大量的經文被翻譯,佛教已經融入在文學藝術之中。但這並不代表著佛教依然保持著印度的原汁原味,而是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逐漸的本土化。
隨後的幾個朝代,佛教也依然不斷的發展,已經從一個小小的宗教一躍而上成為和儒家,道家並肩齊坐的地步。儘管在唐朝的末年以及五代十國時期,佛教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滅頂之災,但即便如此,佛教依然也綻放著奇特的光彩。
由此可見,佛教也是我們中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它也共同成就了文化的繁榮,但是很多人依然對佛教的瞭解知之甚少,甚至還會將佛教中著名的兩個職位,方丈和住持混為一談。
很多人一定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方丈和主持,兩者之間到底會有怎樣的區別呢?有人會認為方丈和主持其實是對於寺廟中的管理者的稱呼,只不過地方不同叫法不同。但這是否定的答案。方丈和主持雖然都德高望重,但是他們管理的範圍卻大不相同。
我們先從主持開始講解,主持,顧名思義是要照顧和管理整個寺院,彷彿是在寺院中紮根下來,所以被稱之為主持。的確,住持擔負著維護整個寺院秩序的重要職責,也是寺院的最高領導者。
想想看,身為寺廟的領導者,必然其對佛法的研究和個人的品性都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這樣才能讓眾多的僧人心服口服。他不僅要有著對佛法的鑽研能力,還要有著較強的管理能力,將整個寺院安排井井有條。
可你一定又要有疑問了,一個寺廟中最高的領袖就是主持,那為什麼眾多的影視劇中都把方丈這個職位描寫的無所不能的感覺。方丈彷彿是隱士高人一樣,只有在重大決策和危難時刻才會拋頭露面。接下來我們要聊聊方丈負責的具體職責。
方丈這一詞原本是屬於道教。而隨著佛道之間的相互融合滲透,這個詞的含義逐漸模糊了起來。更有諺語說:“一丈四方之事”。這種說法原指的是印度菩薩的住所僅僅有一丈之地。但是這樣狹小的地方卻顯現出了無邊的法力,為此凸顯了佛教的妙不可言。
所以方丈也變成了一個代名詞,寓意著佛法深厚的僧人。於是方丈便擔負起了普渡弟子的職責。當然,你可以把方丈理解成為傳道授業的教師,而住持則是管理學生的輔導員或者班主任。但其實這個比喻並不恰當,但我們要知道成為一名方丈是要受過嚴格的佛法要求,成為一名方丈困難重重,無論是對個人學識還是人品方面都有極高的要求。
這就是住持和方丈的區別,通常情況下主持是寺廟中必須存在的一個職位,但是方丈卻不必。因為能對佛法研究透徹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一般都是眾多寺廟中才有一位方丈。可以這麼理解,一個知識淵博的教授可以教好多班級。
而且從現在的角度來說。隨著國家的規範管理,寺廟的中的人物職位也變得更加的清晰和透明。如果沒有宗教部門的任命,那麼方丈是無法去進行寺廟的傳道授業,這樣的靈魂人物也會少了許多的光彩。
但是不管怎麼說,方丈和住持都是佛教的傳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的存在,不僅讓佛教推向了一個光榮繁華的地步,也能讓更多的人沐浴在傳統文化之中。即便佛教屬於是外來文化,但是也會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紮根,迎合人們的需要,豐富人們的思想。
面對宗教,我們應當保持著一種寬容和尊重的態度。它不僅展現出的文化韻味。還讓人更好的約束自己。但是我們要清楚的意識到,信仰宗教是個人的自由,不能打著宗教的旗號做危害社會發展的事情。我們生長在紅旗下,要堅信靠著自己的雙手勞動去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