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前言

從1989年開始,日本銀行開始緊急提高利率。緊接著,大藏省頒佈遏制相關產業融資的法令。這一系列組合拳令所有的銀行和企業都措手不及,而消費者的恐慌也由此開始,市場信心一瀉千里。1989年底,日經指數在達到史上最高點38915點後開始急轉直下。而不動產價格也在1990年3月達到最高點後開始走下坡路。

此後數年裡,無數的房地產公司、建設公司、金融機構相繼倒閉,銀行的不良債權猛增,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完全崩潰,日本經濟狀況陷入空前惡化。

迎合美國,錯過調整良機,導致進退失據

1990年3月,時任大藏省銀行局局長的土田正顯向日本央行下達了名為《關於遏制土地相關融資》的指令,要求日本銀行立即收緊金融政策,並通過監督商業銀行來限制不動產業的融資。這條指令禁止商業銀行向不動產公司、非銀行金融機構、建設公司提供更多的貸款;同時,禁止銀行本年度的貸款額超過去年。而在這前後,日本的銀行都相繼提高了利率。

突然收緊的金融政策導致房地產開發融資困難。政府禁止銀行向房地產開發商貸款,而從日本農林協會貸款的”住宅金融專門會社”卻不受影響。於是,借款者便湧向”住專”。”住專”並不是什麼”靈丹妙藥”,而是”毒藥”。當市場信心失去後,從”住專”貸出去的款項註定有去無回。正因為如此,有大量壞賬的”住專”成為日本政府首先不得不動用公共財政救濟的對象。

由於中央緊縮的財政政策以及市場信心崩潰,日經指數在距離峰值僅僅9個月的後的1990年10月1日,已經跌到只剩20000點,縮水了一半。

政策該岀手時不岀手,該緩進時卻冒進,每個決策的時機都是錯誤的。當初泡沫膨脹初期的時候便應該提高利率,而當泡沫吹大以後,應該一點點擠掉。就像一個吹大的氣球,你一下子用針去戳它的話,它必然會爆掉。但是,由於對美關係中的懦弱和推進日元國際化的僥倖,日本政府錯過了在泡沫產生初期靠提高利率控制膨脹的機會,最終不得不在1989年”粗暴地戳破”這個泡沫。可謂一步錯,步步錯。

貨幣政策的時機和強度與經濟變化的速度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這是和市場的對話,和國民心情的對話,不是能夠簡單依靠複雜的模型計算出來的。這是一門調控的藝術。只有參加市場,看得清市場情況的人才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

泡沫破滅與其說是一種經濟現象,不如說是一種社會現象。都說泡沫破滅是從1990年開始,這是回過頭看才知道的。而在當時,大部分日本國人根本就不知道泡沫己經開始崩潰,而是簡單地感覺整個大環境變了,但並沒有意識到那是因為泡沫破滅了。

21000萬億日元瞬間消失

日本在泡沫經濟頂峰時到國外購買房地產,又在崩盤後低價拋出導致的損失有兩三百萬億日元。而在日本國內,光土地的價值就消失了800萬億日元。兩者合計超過1000萬億日元。現在日本國民的總資產是1450萬億日元,但在股價最高的時候,總資產有2400萬億左右。泡沫破滅後,1000萬億日元瞬間消失了。而這些,都只有靠財政來彌補,因此日本財政岀現了大量赤字。

受泡沫經濟破滅打擊最大的是日本銀行業。銀行以土地和股票作為融資擔保,地價、股市的暴跌令銀行出現大面積壞賬。泡沫破滅後,住友銀行的不良債權達到1萬億日元。即使一年掙2000億日元的利潤,處理不良債權也要五年之久。日本的銀行被迫開始大規模的兼併。日本現在的三大銀行:東京三菱UFJ銀行,是由東京銀行、UFJ銀行和三菱銀行合併的;三井住友銀行,是由三井銀行和住友銀行合併的;瑞穗銀行,是由原來的富士銀行、大和銀行和櫻花銀行合併的。但是,更多的銀行則未能擺脫破產的命運。

野口悠紀雄教授,這位研究日本泡沫問題最知名的權威,這樣概括這段歷史:”日本最大的教訓,就是不要陷入曾經有過的那種拒絕相信的狀態。泡沫期間,人們不相信價格會下跌。歷史已多次證明,這是錯誤的。”

日本首任財務副大臣村上誠一郎,在談到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的應對之策時說道,”如今回過頭來看,在那種危機時刻,為了讓市場能夠安心和理解,毫不猶豫地果斷實施一些政策是必要的。此前,日本政府總是小打小鬧,推出一些不痛不癢的政策,結果沒有能夠阻止事態的惡化。”

錯失解決銀行壞賬的良機,事倍功半的為壞賬埋單之路

在專業領域,宮澤喜一誠然是一個天才。無論是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還是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都承認他是財政和金融都很精通的職業選手。然而作為政治家,宮澤喜一卻明顯缺乏足夠的手腕和力量。政治家的悲劇不僅是個人的,在歷史選擇的關鍵時刻,政治家的悲劇常常成為國家的、民族的、時代的悲劇。宮澤喜--的悲劇就是1990年代日本經濟和社會的一個悲劇。

泡沫破滅所產生的大量銀行壞賬,對日本金融系統造成了致命打擊。宮澤政府當時完全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支持通過公共財政解決銀行不良債權的提議,但是在民眾意見決定一切的日本政治運作中,該計劃受阻。直到1997年的後,隨著經濟形勢的全面惡化,在現實面前轉變了思想的日本社會才開始允許政府將野田提議付諸實施。然而由於錯過良機,已是事倍功半。直到本世紀初,銀行壞賬問題依然嚴重阻礙著日本經濟的發展。

動用公共財政拯救商業金融機構,在1990年代初的日本還沒有先例。從日本經團聯到經濟學家,都異口同聲地反對以納稅人的鉅額負擔為代價對銀行實施國有化管理,謂的為”艦隊保護主義”(政府過度保護企業)政策的延續。在聲勢浩大的輿論面前,宮澤政府最終沒能實行處理不良債權問題的根本對策。

數年後,面對出現大量不良債權的住宅金融專門機構,日本政府終於實施了第一次國家財政救濟——6800多億日元。然而該舉動受到輿論猛批,政府進一步救濟商業銀行的計劃再次擱淺。1997年,亞洲金融和貨幣危機全面爆發。這時候,日本人才真正理解不良債權問題的深刻危險性。1998年,日本政府終於決定向21家銀行注資2萬億曰元。然而,這一處理來的太遲,需要投入的資金和精力和1990年代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抗戰結束,日本侵略者谷壽夫被送上國際法庭,被槍決前,兩腳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