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龍的形象廣泛出現在各種載體的藝術作品中,書畫、陶瓷、金石、泥塑……玉雕藝術品當然也不例外。自古至今,龍都是玉雕藝術品中常見的形象。
“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龍的形象威風凜凜,額骨突隆,鹿角雲鉤,齜牙怒目,利爪鋒銳,圓滾的龍身盤旋虯曲。
玉雕匠人喜歡以龍入玉,不僅因為龍的形象為市場廣泛接受,被玉友們所喜愛,更因為龍是玉雕匠人表情達意的絕佳載體。龍作為圖騰,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被賦予了豐富的意蘊,經得起多維度的詮釋。
相信玉友們一定聽過: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玉友們聽到這樣的話,第一反應估計是金庸武俠中降龍十八掌的招式,其實,它們不是什麼厲害的招式,而是出自傳統經典《易經》,是蘊含著深刻的人生禪理的警句。
潛龍勿用。龍潛於深淵的時候,要忍時待機,不適宜施展才華。這句話給玉友們的啟示是:時機不利於自己的時候,或者自己的才能尚未修煉到位之時,不應該輕舉妄動,而應該好好蟄伏,修煉自己的本領,靜待時機成熟。
見龍在田。龍出現在田野之上,預示著時機已經成熟,有利於有才有德的人出頭露面,出人頭地。機會出現了,時機合適了,這時候既要審時度勢,果斷出擊。機會一旦錯過,可能就要再等待很多時日。有才能的人,在機會成熟時就會果斷出擊。
飛龍在天。龍已飛騰在天上了,自由自在,居高臨下,可以大展鴻圖。這時候,應該竭盡自己所能,發揮出最大的能量來獲取成功。
亢龍有悔。亢是窮盡至極的含義。龍到了極高之處,其趨勢必然下降。月盈則缺,水滿則溢,萬事萬物發展的規律都是這樣,到達巔峰就預示著走弱的開始,知進忘退一定會後悔。當取得極大成功之後,要懂得急流勇退,切勿貪戀高位,招惹禍事。
作為百鱗之長、祥瑞之獸的龍,不僅意蘊深厚,還是尊貴的象徵。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皇權社會,龍都是皇帝的專屬,只有皇帝才配以龍自居。現代社會中,龍的形象雖深入尋常百姓家,但依然被人們視為尊者和賢者。
“龍之為德,變化屈伸,隱則黃泉,出則升雲,賢者其似之乎。”和以玉比附品德一樣,龍的形象也用來比附美好的品德,昭示玉器主人尊者和賢者的身份、地位。
玉雕藝術品中的龍,或蟄隱於深淵之中,或騰遊於天地之間,其威嚴、迅猛之氣,似乎要衝破玉石的束縛,騰飛於作品之外,縱橫四海,將祥瑞遍灑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