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她是無名英雄,我的整個事業,是與她分不開的!”

這是我國著名數學大師華羅庚對妻子的評價,他的妻子吳筱之與他同甘共苦,最危難時也沒離開過他。

從另一方面來說,也稱得上是他的救命恩人,沒有她的話,華羅庚很可能撐不過那一場大難。

二人經歷風風雨雨才有了後半生的平安順遂,可就是這樣一對恩愛夫妻,晚年卻產生了分歧,在另一半去世時都沒能見上最後一面,此前更是已經分居五年之久。

他們經歷了什麼,又是什麼樣的事情能將這樣一對愛人分開呢?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一個普通家庭,是父母的老來子,也是家裡唯一一個孩子。

華羅庚一家的生計全靠一個小雜貨鋪維持,平時主要賣棉花和草蓆,家裡並不富裕。他的父母雖然是開店的,但對算賬這塊並不擅長,時常還去拜菩薩,求保佑自己不算錯賬。

很難相信這樣一對父母居然能生出華羅庚這個數學天才,而且他的探索欲和數學天賦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顯現。

接觸數學後華羅庚就愛上了數學,尤其愛做數學題,但家裡買不起那麼多稿紙,他就收集店裡用來包棉花的草紙做題。

他常常因為做題忘了看店的事,客人來買東西也不理會,為此被罵了不少。

而他第一次展現自己的數學天賦是在自己父母面前,一次他父親算賬時又沒算清楚,想著去拜個菩薩再繼續,才小學的華羅庚看了後自告奮勇,沒一會兒就幫父親算清了賬。

因為他從小展現的數學天賦,所以即使家裡不富裕,他的父母依舊節衣縮食滿足他的求學夢,送他去上海中華職業學校讀商科。

這所學校聚集了不少好老師,在那裡華羅庚打下了英語基礎。但僅僅讀了一年,家裡實在負擔不起學費,華羅庚無奈只能告別校園。

被迫中斷求學之路的華羅庚沒有放棄學習,他一邊看店一邊自學《微積分》、《大代數》等大學課程,對數學的求知熱情從未消退。

1927年,17歲的華羅庚在父親的安排下和同齡的吳筱之結成夫妻。雖然是包辦婚姻,但他的父母考慮到他的性格,特意給他挑了性格自立,且善解人意的吳筱之。

婚後華羅庚自己找了一份工作,工作之餘他的精力大部分放在學習上,吳筱之對此也沒有抱怨,默默成長成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妻子。

因為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不用每日為了溫飽掙扎,所以二人婚後的生活也算平靜。在日常相處裡,兩個性格互補的年輕人之間逐漸有了曖昧情愫。

在婚後第二年兩人就生下了第一個女兒,可初為人父人母的喜悅沒有持續多久,一場疫病蔓延至江蘇金壇縣,先是華羅庚的母親不幸染病去世,再是華羅庚自己被傳染。

染病後的華羅庚整日發高燒,很快變得神志不清,每天躺在床上說胡話,連下床的力氣也沒有。

眼看他病情越來越嚴重,吳筱之急忙找了郎中來,可郎中看了情況後只是嘆氣,這個疫病太兇猛,就算華羅庚年輕力壯也難撐過去,勸吳筱之早點給他準備後事。

聽了這話吳筱之忍著悲痛,把還在襁褓裡的女兒交給母親照顧,決心守住這個家。

家裡少了華羅庚的收入,又要給他買藥,經濟就變得緊張起來。到最後家裡揭不開鍋了,吳筱之為了給他治病,瞞著家裡人偷偷典當了自己的嫁妝。

那段時間裡,吳筱之寸步不離地守著華羅庚,他自己沒力氣起不了身,就由她給他處理排洩物,給他擦身體。

因為久躺,華羅庚身上長了褥瘡,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重重磨難下,這個家搖搖晃晃好像下一秒就會倒塌,如果放棄華羅庚,吳筱之趁著年輕改嫁也不是不行,畢竟她已經做了所有她能做的,她問心無愧。

但吳筱之選擇守著華羅庚,每天為他熬藥,為他翻身。在吳筱之的悉心照料下,華羅庚的求生意志也日漸強烈,最終在和疫病的抗爭裡取得了勝利。

可病癒後他留下了左腿的終身殘疾,從此走路需要藉助柺杖才行。幸好吳筱之從不嫌棄,對她來說,華羅庚能康復就已經是莫大的喜事。

經過這事後,兩人的感情更加深厚,吳筱之對華羅庚來說不僅是妻子,也是救命恩人。

病癒後的華羅庚一邊工作一邊繼續數學的鑽研,吳筱之很是支持他,為了讓他有更多精力放在學習上,家裡的事都是能不打擾他就不打擾他。

之後自學成才的華羅庚決定向雜誌社投稿,經過不懈的努力,1929年他開始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

1930年,20歲的華羅庚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這篇論文轟動了數學界。

當時清華大學的熊慶來教授愛才惜才,知道華羅庚的情況後不忍讓一個數學天才止步於此,於是決定給他一個深造的機會,破格錄用他為清華大學圖書館館員。

能得到這樣的機會,華羅庚當然是高興的,他也明白這個機會可遇不可求。

但為難的是,吳筱之當時已經懷有身孕,孕婦不適合長途奔波。而且自從母親去世後,家裡只有吳筱之一個女人打理內外大小事,他的父親上了年紀,雜貨店不能不管。

而一家人都搬去北京的話,華羅庚的工資遠遠不夠開銷,一時間他有些難以抉擇。

吳筱之與他結婚後深刻體會到了華羅庚對數學的熱愛,明白數學是他生命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見證了他在學術路上邁出第一步,她不希望華羅庚只是曇花一現般地短暫驚豔眾人。

於是通情達理的吳筱之再一次選擇獨自抗下家裡的重擔,明明自己也需要人照料,卻笑著讓華羅庚儘管去,家裡的事只管交給她。

求知若渴的華羅庚告別妻兒,一頭扎進了書海,還常常去數學系旁聽,自學英、法、德文、日文多門外語,並在國外雜誌上發表了3篇論文。

他沒有辜負吳筱之為他付出的一切,他每月除了必要花銷不再多用一分錢,剩餘的工資都寄回了家。

五年時間裡華羅庚先是憑藉自身的卓越表現被破格提升為助教,以初中畢業的學歷接觸到了講臺。

後來24歲的華羅庚又被正式提升為講師,站上了清華大學的講臺,開始他教書育人的教育生涯。

華羅庚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他這顆數學界的新星引起了來華交流的數學家諾伯特·維納的注意,在他身上諾伯特·維納看到了無限潛力。

於是經他引薦,華羅庚在1936年獲得了去英國劍橋大學交流學習的機會。

在那裡的學習使華羅庚受益匪淺,而這一時期他所發表的一篇關於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的論文,使他的天賦和能力獲得了世界的認證。

“我熱愛咱們的國家,儘管她現在是這樣落後和貧苦,但我相信這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1937年,戰爭爆發,明知此時的祖國正值戰亂,華羅庚也拒絕了劍橋大學的挽留,毅然決然踏上了回國的路,選擇與祖國共進退。

回國後華羅庚經熊慶來介紹,在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任教,與撤退來的家人團聚,住在一間小吊腳樓上。分別了這麼久,兩人才再度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家。

戰亂時期,華羅庚一家的生活並不好,入不敷出是常態,有時還要靠變賣家裡的東西來救急,最窮時連吃飯都是問題。

這樣的條件下華羅庚依舊痴迷於數學,常常挑燈夜讀,吳筱之也仍然做了他背後那個默默支持的人。

她已經習慣為他處理學術外的雜事,包攬了家裡所有事,讓華羅庚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學術研究裡。

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華羅庚完成了《堆壘素數論》初稿,被稱作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一,出版後又引起一波強烈反響。

這一次吳筱之也跟著到了美國,克服了各方面的不適應,一邊照顧孩子,一邊照顧華羅庚,和以前別無兩樣。

新中國成立後,華羅庚放棄了2萬美金年薪的工作,又帶著家人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立志投身於祖國的事業,為祖國的未來而奮鬥。

吳筱之支持他的決定,無怨無悔帶著孩子隨他奔波。

回到清華大學繼續任教的華羅庚投身於數學事業,於1952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數學所所長,大力推廣“優選法”和“統籌法”,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將數學智慧用於現實生活,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

為了儘可能推廣“雙法”,華羅庚親自去到各個工廠和省鎮,他的足跡遍佈全國20多個省市,有時還帶著團隊出國參加會議。

幾乎沒有給自己休息的時間,怕自己停下腳步就會耽誤祖國的發展。

吳筱之能做的就是每次為他打理好行囊,操持好一個家。

常年的勞累使華羅庚積勞成疾,1975年8月,華羅庚第一次因心肌梗塞倒下,那次昏迷長達六個星期,情況很是嚴重,他的身體也因此落下毛病,不能情緒太過激動,不能過於勞累。

但大病一場後的華羅庚不顧勸阻,還是把自己投入到祖國事業中去,也因此他和吳筱之產生了爭執。

吳筱之自華羅庚年少起就做了一個家裡的支柱,每次華羅庚做什麼決定她都是支持的,去國外講學也好,放棄高薪回國也好,吳筱之都默默做了他背後那個女人,讓他不必為家庭分心。

可吳筱之經歷過一次華羅庚生死垂危的情況,那時的她自己也不過是初為人母。

雖然她咬牙與華羅庚一起挺了過去,但那段時間裡她有多怕只有她自己清楚,所以當華羅庚再次病重痊癒後,吳筱之第一希望的是他能好好養身體。

而且他們結婚這麼年,華羅庚因為學業和事業,能給家庭的關心有限,吳筱之一個人撐起這個家這麼久,她也有些累了,她想在晚年時至少兩個人能好好相伴生活。

所以在這之後吳筱之對華羅庚出差的事變得敏感,一旦華羅庚要出遠門奔波,吳筱之就會阻止,兩人之間發生的爭吵越來越多。

後來他們的兒女怕兩個人繼續這麼下去會刺激到患有心肌梗塞的華羅庚,就提議讓兩人分居各自冷靜,於是華羅庚在1980年搬了出去,二人就此開始分居生活。

但誰能想到一次分居會成永別,對華羅庚來說,分居解開了他身上的束縛,讓他可以自由去到任何地方。

對吳筱之來說,這是她的讓步,也是她的變相支持,她知道自己再怎麼阻止也攔不住華羅庚,乾脆就互不干涉,放手讓他去做。

“最大的願望就是要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哪怕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太樂觀,華羅庚依舊前往各地大學講學,想用自己點亮更多的年輕人。

正如他所說,他想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是在做有意義的事。

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受邀去東京大學進行學術演講,已是滿頭白髮的他拄著柺杖站在演講臺上,講到激動時手裡的柺杖直接當了教鞭用,精彩的演講收穫了臺下聽眾的陣陣掌聲。

可演講結束後沒多久,這個數學大師就倒在了講臺上,搶救後無力迴天,因心肌梗塞於當天下午去世。

吳筱之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分居五年之久的兩人沒能見到最後一面,再相見已是天人永隔。

後來國家考慮到華羅庚做出的巨大貢獻,想給作為遺屬的吳筱之分配一套大些的房子,但同樣品德高尚的吳筱之拒絕了。

她認為這樣的好房子應該留給為國效力的科研人員,她住自己的老房子就夠了。

吳筱之住在充滿兩人回憶的老房子裡度過了餘生,在她死後,他們的兒女遵從她的遺願將她的骨灰與華羅庚合葬,這對夫妻分離這麼多年後終於得以重聚。

華羅庚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真正做到了奉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而他這坎坷輝煌的一生裡,總有吳筱之提燈陪他度過黑暗時光,這也是他的幸事。

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無法抑制的流民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