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明朝真的有很多樂子,與之相比其他朝代要麼過於輝煌要麼過於奇葩慘烈。開局一個碗,結局一棵樹,雖然很慘,但開頭那股子慘勁過去後不知道為啥就想笑。還有朱祁鎮雖然被他坑的幾十幾百萬人也很慘,但噴完他之後就光想嘲笑諷刺他了。老道士雖然壞但偏偏又很聰明不僅令人唏噓。細細看一下明朝每個皇帝除了朱高熾都有一種奇妙的戲劇性讓人宛然一笑。

其他朝代基本都是一世二世勵精圖治,三世四世平穩過度,五世六世開始下滑,七世八世開始不行。好點的朝代這時候能出個中興之主再續一波。明朝是屬於大起大落型,盛世轉衰世極快,但是中興之主也多。別的王朝續一次就算是極限了,明朝至少續了3.4次。

和其他封建王朝有諸多不同之處,因為明朝是處於近代史開端上的王朝。因此它是具有很多近代特徵的,比方講內閣制士紳架空皇權,西學東漸,蘇州抗稅運動,大海賊時代交織的東南倭亂,對東南亞地區的移民和開拓。同時又具有很多傳統封建王朝的特徵,比如對於西域哈尼衛,西藏烏斯藏,女真,西南,東南亞地區的開拓等等。

另外朱棣遷都北京不是為了守國門的,而是為了站在前沿隨時攻打蒙古,至於不和親不納貢是因為前中期大明遠比周圍的幾個國家強大,不屑於跟他們結親,因為那時候蒙古隱約中屬於下等人,和那些蠻子和親是對大明的侮辱,尤其是大明的一些皇帝都繼承了朱元璋的傳統,特別溺愛兒女,怎麼可能把可愛的女兒嫁給一個蠻子換取和平?那不如正面打來的痛快。

明朝還有一個能上戰場衝鋒和蒙古人打的皇帝就是明武宗正德帝,而且只帶了5萬多人就打贏了蒙古人。正德和文官集團鬥太過爭死後被黑慘了,其實于謙死後明朝文武就失去平衡了,正德朝只能皇帝自己跳出來依託宦官和文官鬥。整個正德朝大戰基本上是戰無不勝,但是卻沒有一個青史留名的武將,本身就非常匪夷所思。

親手殺一人沒啥好說的,皇帝即使親征也沒必要上戰場當先鋒,但是說那一役殲敵十幾人這我是不信的,打個仗就死十幾個人這誰信啊,應該是打了勝仗最後被黑而已。當時文官勢大,朱厚照親征肯定是要拉攏武官來制衡文官,任用宦官也是同樣道理,可惜最後還是被文官搞死了(落水感冒我信,可是躺兩個月沒治好不說,還越整越嚴重,我是不信一個年輕人能這樣死的)。所以說朱厚照不能定義為簡單的昏或賢,他只是失敗了,歷史被勝利者所書寫,我們看見的自然是失敗者不好的一面。

天啟不說他是否是中興之主。但至少天啟執政2年裡找到了大明王朝的病根,而且通過和魏在試圖解決病根。天啟在明能否復遼另說,至少亡不了是肯定的。再來看崇禎上臺後一系列的騷的飛起的操作,完全演繹了他“倒行逆施,眾叛親離”的執政理念。在古代一個王朝的滅亡,總會有相當部分士人,官呂殉國。但看崇禎滅亡當時有誰憐惜過它。可見17年執政生涯和文官武將百姓三方已經僵化了獨夫程度。這就是孟子說的民賊獨夫,用在崇禎身上真是恰如其分。

崇禎也很可憐,本來就是個藩王,離皇位差個十萬八千里,帝王心術什麼都沒學過,潘王要想優秀就是找死,但偏偏突然讓他當皇帝,臨時接盤能有什麼辦法 ,還是個爛盤,只好聽“忠義”的文官,幹掉了宦官集團,斬了魏忠賢是政治正確,沒毛病的。不過崇禎不知道魏忠賢是天啟幹嘛使的,是天啟拉來對付文官集團,是天啟的白手套。沒了擋箭牌,就得自己親自下場,一個人哪能懟得過千軍萬馬殺出來的文官。最後常講忠義的官投降的大清,反而是幾個宦官陪他和大明一道去死。

寫到最後:

張居正,于謙,屬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包括後面的閣老都是裝裱匠,把明末時期這棟爛房子一遍又一遍的修補,不過是延長崩塌的時間罷了。土木堡之變真的是讓明朝元氣大傷。

朱元璋能稱的上千古一帝了,感覺比李世民要強。但是還是有點小家子氣,封藩王這個政策太爛了,大明窮在百姓和國庫,富在貴族和貪官。百姓和國庫根本養不起那麼多的藩王,藩王沒權利,就享受和生孩子,tm那麼多孩子,怎麼可能養得起。

都說娶妻娶德,納妾納色,明朝的皇后都是取小門小戶的良家女子。雖然防止外戚干政了。但是小門小戶的的皇后和太后能教會繼承人怎麼當皇帝嗎?你看看朱元璋的馬皇后,李世民的長孫皇后,都是奇女子。因為家教不好,所以老朱家後期的皇帝絕大部分都有一股小家子氣,差點意思。

包括戶籍制度,不懂得尊重匠人,和軍戶制度開國的時候不錯,但是後期越來越爛。不懂得改革就是封建社會最大的弊端。

禁海政策,朱元璋時期是因為既要打殘元,又要受海岸線,國庫沒錢,所以先禁著,到了朱棣時期開了,也只是為了弘揚天威,根本不是用來富民富國。後期屬於文管集團的問題了,貪官和家族們一邊在海外斂財,一邊為了不納稅,阻止國家和平民在海外的發展。

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清攝政王多爾袞,到底是功勞大還是過錯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