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人的傳統認知裡和尚就應該待在寺廟裡安心念經或者雲遊天下行善眾人,但翻開《明史》我們可以發現明朝初年有一位和尚很是特立獨行,對於以上和尚該做之事他並不上心,相反對於謀反叛亂他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熱衷,那麼他是誰呢?他就是明朝初年助力朱棣奪得天下的一代傳奇人物——道衍和尚。按說幫助朱棣奪取天下功成名就後,依仗朱棣的寵通道衍和尚順理成章的可以開始施展自己的心中抱負,可令世人沒想到的是此時的道衍和尚不再高談闊論而是卻選擇了低調,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低調的背後又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祕密呢?
公元1402年6月,藩王朱棣靖難功成,在大臣們的反覆勸進和拜謁明孝陵後,朱棣於公元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新皇登基自然要對功臣論功行賞,可令許多人沒想到的是,功勞第一的不是在前方征戰的將領,而是一位和尚,史書曾這樣記載:道衍未嘗臨陣,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為多,論功當第一。也就是說一位不曾在前方參戰的且沒有在軍中任職的人功勞排在了第一位,這說明在新皇朱棣心中道衍和尚擔得起這份功勞,朱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認知呢?
這就不得不提道衍和尚與朱棣相識相知以及道衍和尚在朱棣靖難功成中的關鍵作用了,道衍和尚本命並不叫道衍,他出生於醫學世家,在其14歲那年剃度出家,獲得法名道衍後,這才以僧人道衍的身份在世間行走。
不過他在世間行走並不是簡單的遊山玩水而是在為自己之後的目標鋪路,當時天下大亂年輕的道衍和尚自知那時不是自己出人頭地之時,所以在雲遊天下之餘道衍和尚不忘拜師學藝、潛心苦讀和結交四方道友,這三方面皆為他之後實現心中所想埋下伏筆,比如他曾拜當時著名道士席應真為師,學習陰陽術數;潛心苦讀讓道衍和尚在佛法和儒書方面甚是精通,結交四方道友讓他與明初儒釋道各家學術領袖都有不錯的關係。隨著閱歷的增長和他埋下的伏筆,道衍和尚成為當時著名的高僧。
時間來到了公元1375年,朱元璋詔令精通儒書的僧人到禮部應試,道衍和尚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朱元璋召入京師,後來在僧錄司右覺義來複、右善世宗泐推薦下,入天界寺,謀一僧職。原本在京師當和尚與在地方當和尚並沒有什麼區別,道衍和尚的目標很簡單就是以此為跳板接觸自己認為可以輔佐之人,經過觀察燕王朱棣成為他的不二人選,可是怎麼接觸呢?畢竟兩者身份太過懸殊,正當道衍和尚冥思苦想之際,皇宮傳來噩耗,朱元璋的原配妻子馬皇后病逝。朱元璋在悲痛之餘下詔挑選高僧隨侍諸王,為馬皇后誦經祈福。在此背景下經過僧錄司左善世宗泐的舉薦,道衍和尚與燕王朱棣成功見面。
倆人一見面,道衍和尚就說要送朱棣一頂白帽子即臣奉白帽著王,如此啞謎朱棣在震驚之餘與道衍和尚展開了交談,結果倆人相談甚歡,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如此惺惺相惜,在朱棣的運作下,道衍和尚成功的跟隨朱棣到達北平並在慶壽寺擔任住持一職。其實主持只是他的表面身份而已,在這層身份掩蓋之下道衍和尚經常出入燕王朱棣府中與朱棣商談機密。(高皇后崩,太祖選高僧侍諸王,為誦經薦福。宗泐時為左善世,舉道衍。燕王與語甚合,請以從。至北平,住持慶壽寺。出入府中,跡甚密,時時屏人語。)
公元1398年,隨著朱元璋的崩逝,朱允炆的繼位,朝堂時局發生鉅變,建文帝深感地方藩王有尾大不掉之勢,在齊泰、黃子澄等儒臣的建議下開始削藩,不過建文帝的削藩並沒有採取徐徐圖之的策略,反而以雷霆之勢在一年內先後廢掉五個舉足輕重的藩王。如此殘酷手段讓遠在北平的朱棣深感不安,正當朱棣猶豫不決之時,道衍和尚則力勸朱棣起兵反抗,朱棣將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他說:“民心向彼,奈何?”即百姓都支援朝廷,怎麼辦呢?潛臺詞就是現在起兵不佔據大義名分。道衍和尚則回答:“臣知天道,何論民心。”即我只知道天道如此,不管什麼民心。潛臺詞不言自明,朱棣沉默良久,隨後下決心起兵反叛。
反叛總得有一個正當的理由,朱棣在準備妥當之後,打出了“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朝廷與燕王之間的戰爭就此爆發。朱棣在前方征戰之時一個無奈的現實擺在他的面前,即他雖然時常取得勝利,但由於兵力等方面並不佔優,結果導致戰線不能順利的往南推進。這時留守北平的道衍和尚則告訴朱棣:“不要去攻打城池,應迅速直取京師。京師兵力單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定能攻克。”朱棣聽從了道衍和尚的建議,果然順利渡江並佔領京師,而後發生了文章開頭朱棣登基的那一幕。(道衍語成祖:“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從之。遂連敗諸將於淝河、靈璧,渡江入京師。)
朱棣登基後,先授道衍和尚為僧錄司左善世,後又拜其為資善大夫(正二品)、太子少師,並複姓為姚,賜名廣孝。如此恩寵,道衍和尚理應繼續依靠朱棣的寵愛進一步位極人臣才是,可是瀏覽史料我們卻發現之後關於道衍和尚在政事上的記載基本沒有,道衍和尚為什麼在朱棣登基後選擇低調呢?
道衍和尚的低調錶現在明成祖朱棣命他孝蓄髮還俗,並賜他府邸、宮女時,他統統表示拒絕,另外對於居住場所,他很聰明的選擇了寺廟;回老家賑災時,他又將之前獲賜的黃金全部分發給宗族鄉人,自己不留一點;在朱棣對外征戰時,他則盡心的輔佐太子和教導皇長孫。
回到之前道衍和尚選擇低調的原因則是朱棣在歷史上雖然不失為一代明君,但他性子多疑嗜血殘暴卻是不爭的事實,在他登基為帝后,大臣被他屠殺的不在少數,道衍和尚作為一代謀臣,能輔佐他,自然也可以輔佐別人,若是道衍和尚再選擇高調,以朱棣多疑的性格,他能否安然存活都是未知數,所以道衍和尚很聰明的以實際行動向朱棣表達自己的忠心。
對於如此聰明上道的人,朱棣也樂得給予他足夠的尊重,在道衍和尚病逝後,史書記載:帝震悼,輟視朝二日,命有司治喪,以僧禮葬。另外朱棣還親自為他撰寫神道碑銘,並特意關照他的後代。
參考資料:《明史·姚廣孝傳》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
《明通鑑·卷十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