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清朝,是我國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其在中國歷史上持續了二百六十八年。

要說清朝與其他封建王朝有何不同,便在於其是中國歷史少有的以少數民族為中心建立的國家,無論禮樂制度及穿戴都與傳統的以漢民族為中心的朝代大相庭徑。在這其中皇帝的穿戴、禮樂制度以及官員的官服、花翎佩戴都有所不同。

看當今影視歷史劇中的清朝,皇帝在早朝時的穿戴以及底下官員的穿戴可謂是“萬花漸欲迷人眼”,十分的炫彩奪目,不指是官服上繡的紋路十分講究,就連花翎的佩戴制度都十分的考究。

而這裡其實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實際上清朝歷史上的官員其實絕大多數都沒有資格佩戴花翎。

一、花翎制度詳解

清朝官員的帽子倒是沒有多大的講究,關鍵便在於花翎。花翎是佩戴在官員帽子頂部的一個物件。花翎分為單眼、二眼及三眼的區別,眼數越高便代表著這個官員的地位與權勢越大。

在一些影視劇之中,雍親王胤禛頭戴二眼花翎,其實是錯誤的,其根本不符合清朝的禮制。

要知道如雍親王胤禛這樣的極其尊貴地位超群的親王,其雖比不上皇帝但是依舊是大清王朝頂尖的存在,如這樣的親王不要說是二眼花翎,就是三眼花翎他們都不屑於佩戴。

著名影視劇中《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就有清晰的描述,劉墉紀曉嵐不能戴,而胤禛不屑戴胤祥和珅可以戴。那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即對於胤禛來說他的地位已經遠超他人,根本完全不需要通過佩戴花翎來再一次強調自己的身份地位,因此不屑於佩戴;

胤祥也屬於皇室成員,在康熙帝眾多皇子之中排行十三,在雍正元年時被封為怡親王,但其實在胤祥沒有被分為親王、郡王時,單單只是個貝子時他便有資格佩戴三眼花翎;而和珅是清朝歷史上著名的權臣,他與劉墉紀曉嵐等人不同,擁有顯赫滿洲貴族的家世,這使得他自成為朝廷官員開始便有了資格佩戴花翎。

二、花翎佩戴之難

自打清朝建立之後,清朝獨特的皇帝穿戴禮樂制度以及官員品級穿戴制度便逐漸建立起來。在之後,人們甚至可以通過官員所穿朝服的顏色、朝服之上所繡的圖案以及紗帽上翅兒的長短來進行識別這些官員的品級。

“衣冠禽獸”四字在現代人來看是一個暗含貶義的成語,大多形容此人金玉在外,敗絮其中,空有一副外表但內裡卻如同朽木一般。可在古代“衣冠禽獸”四字是隻有官員才能被授予的稱號。

以官員朝服的紋樣來分,文官為禽,武官為獸,且在清朝又多了佩戴花翎的制度來進行區分官員的品級及地位,而後清朝又將花翎的佩戴分為了單眼、二眼及三眼來進一步的細分官員的品級及地位。

在清朝,無論是官員亦或是縣衙兵丁所戴的帽子都是一樣的,唯有紗帽上的花翎是官員級別的象徵。

據史籍記載:凡花翎,最高三眼花翎,只要品級到達了貝子及以上均可戴之。二眼花翎,品級如同鎮國公、和碩額駙均可戴之。一眼花翎,內閣大臣,宮廷侍衛,軍銜達到了前鋒、護軍各統領、參領,前鋒侍衛的等等均可佩戴。

由此可見,官員要戴上花翎還是很難的,尤其是如劉墉、紀曉嵐等漢官則更是難上加難,其二人即使是清王朝的重要朝廷命官均沒有過戴過花翎的記錄。

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曾經佩戴過一段時間的花翎,但這也是為了完成皇帝派下的任務並不是長久的,只是為了任務象徵性的給了劉統勳一段時間的佩戴權。

在劉統勳任務完成之後,朝廷命令劉統勳將花翎上交,自此劉統勳便再沒佩戴過花翎,而劉統勳在當時已經是清朝的內閣大學士、一品官員了,且還沒有資格能給佩戴花翎,由此可見佩戴花翎之難,朝堂之上能給佩戴花翎人數之少。

三、漢官的渴望,滿洲貴族的不屑

因為佩戴花翎之難,清朝官員均把能給佩戴花翎當做是一種榮耀以及皇帝足夠器重自己的一種象徵。

那麼要說清朝佩戴過花翎官員有多少?以乾隆嘉慶年間曾獲批佩戴花翎的官員名單作為參考:傅恆、和坤、海蘭察、永保、于敏中、兆惠等等,這些曾獲批佩戴花翎的官員可以說幾乎都是滿族官員。

在這其中雖然亦有看似是漢人名字的官員但實際上依舊是滿族人,漢官獲得花翎的人數稀缺,這也使得漢官更加的追求於佩戴花翎的榮耀。

在乾隆嘉慶時期只有兩名漢官獲批允許佩戴花翎,但這也不包含前文所提及的劉墉及紀曉嵐。

可對於漢官來說夢寐以求的花翎在滿洲貴族的眼裡卻並不怎麼稀奇,要知道但凡是滿族人,只要身世足夠的顯赫,花翎一事便顯得尤為的無足輕重,甚至在許多滿洲八旗貴族的眼裡,花翎這種物件十分的掉價,這也是為何寶親王胤禛如此不屑於花翎的原因。

乾隆時期,曾有一位郡王,他見一些朝臣紗帽上的花翎五顏六色的甚是好看便呈上奏章給乾隆帝,稱自己也想佩戴花翎,乾隆覺得十分好笑,稱花翎是貝子品級的標配,你若是戴了反而是有些掉價,不合禮制了。

可這位郡王倒也沒想那麼多,覺得花翎的外觀甚是美觀就堅持著說自己也想要,乾隆帝好笑這位郡王幼稚又單純的想法也沒當一回事。

大手一揮便給了這位郡王三眼花翎當做是玩具一般賞玩,並自此下旨,但凡自己孫輩的皇室成員想要佩戴花翎,均可以隨意佩戴花翎。

花翎對於絕大多數漢官來說可能是窮極一生都尋不到的物件,若逾越私下佩戴重則可抄家問斬,全家流放到邊境酷寒地帶,可對於滿洲人,對於皇室貴胄來說,花翎只是一種尋常物品,若想便可以隨意佩戴。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清朝宣稱的“滿漢一家親”根本就是無稽之談,他們的種種表現都在說著滿族是如何的尊貴。

漢官如劉墉、紀曉嵐這樣的朝廷重臣都不能擁有花翎,可像是如和坤這樣的剛進入朝廷的世家子弟都可以隨意佩戴花翎在朝堂之上,這正面的印證了當時清朝朝廷對於滿族的包庇與對漢族的歧義。

四、總結

因此,清朝花翎佩戴制度總的來說就是為了漢族官員而建立的,明確劃分層層分級,為了能給提高漢官對清王朝的忠誠度將花翎的所有權提高到一個十分尊貴的程度。

即使如劉墉紀曉嵐這樣的朝廷重臣都拿不到花翎,這也再次說明了一個問題,即花翎只是清王朝為了激勵漢官為朝廷服務的一種手段,本身清王朝並不想給漢官如“花翎”這樣尊貴的地位,但卻又象徵性的給幾個來吊漢官的渴求欲。

換句話來說,清朝花翎佩戴制單單只是針對於漢族官員,用來激勵漢官在朝廷的活躍度,其實質上是清王朝對於漢官的又一層剝削以及民族歧視的再現。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清朝時期,妃子們除了侍奉皇上,其餘的時間都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