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中國古代的藩封制度,是漢朝建立的。當時的皇帝劉邦的本意,是讓自己的子孫鎮守各地,拱衛中央,是一種加強中央集權的手段。但是後來的王朝歷史中,也僅僅有兩個朝代採用了藩封制,那就是西晉和明朝。在其他的朝代中,這種制度已經被拋棄。原因很簡單,這種制度太過危險,藩王不受節制的權力,使藩封制朝代出事的概率變成了百分之百。

藩王權力集中,尾大不掉,皇帝必然要進行削藩。但是任何人都不肯放棄自己的既得利益,這讓削藩變成了一種十分高危的行為。而踐行過這種高危行為的人,最著名的是兩個:漢朝的漢景帝,明朝的建文帝。可是兩者的行動結果卻截然不同,漢景帝用了僅僅3個月的時間,就將作亂的七個王爺全部鎮壓。而建文帝則是和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奮戰了3年,後來被他奪了江山。其實,從可動用資源來講,建文帝比漢景帝要更多,可是結果卻是如此天差地別。那兩位皇帝的行事差別在哪裡呢?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二人在削藩節奏上的不同

漢景帝時,他對削藩這件事是極其慎重的。漢景帝即位後,先把工作重心放在鞏固自己的統治上。消停了兩年後,晁錯向漢景帝上《削藩策》,漢景帝這才開始策劃削藩。而且,僅僅是策劃,還沒動手。等再過一年,楚王劉戊違犯喪制,漢景帝這才借題發揮,削去其東海一郡,削藩行動這才算是正式開始。整整3年時間,謹慎的漢景帝經過了不斷地醞釀,才在削藩上採取實際行動。而此時,他的皇位已經是穩如泰山了,即使藩王們想要反抗,也已經失去了機會。

而建文帝的做法則顯得著急得多。他在即位之後,不做調查研究,不做戰略部署,僅僅一個月後就開始展開了削藩行動。他這樣著急,無非是害怕被這幫叔叔們先動手,可是此時的國家還沒有準備好,建文帝自己也沒有想好以後的步驟,匆忙行動,只能是讓自己陷入迷茫之中。而且,此時建文帝自己的根基尚不牢固,手握重權的藩王們本來就有所疑慮,建文帝此時削藩無異於打草驚蛇。此後朝廷將官擒拿燕王朱棣的行動失敗,就是因為此時對方已經有所警覺。這樣攻守異位,建文帝的主動權自然就喪失了。

二人的行動手段不同

社會上有這麼一句話: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這是至理名言,告誡人們事情不能做的太絕。漢景帝顯然深諳此道,他的削藩行動不僅節奏慢,手段也比較柔和,做事一直留有餘地,比如,他削減楚王劉戊的封地,僅僅是收回了東海郡;削減吳王劉濞的封地,也僅僅是收回了豫章郡和會稽郡,但這些藩王們的其他領地依然可觀。而且對於藩王們的身份和私人財產,漢景帝一點沒動。這樣一來,沒有被牽扯的藩王們就不會太過驚慌。甚至被削藩的幾個王,其行動也都不是特別堅決。這就是做事留有餘地的好處。

但是,年輕氣盛的建文帝行事卻太過強硬,對藩王的態度是一削到底。對選定的幾個目標,他是直接盡奪其封地,並把他們廢為庶人,而且還要遷徙、流放,甚至逼出人命。我們看看《明史》的記載:“會有言周王橚不法者,遂命李景隆帥兵襲執之,詞連湘、代諸府。於是廢肅及岷王楩為庶人;幽代王桂於大同;囚齊王榑於京師。湘王柏自焚死。”一共五個王爺,都是建文帝的叔叔,竟然被他逼迫得如此悲慘!建文帝這樣做,無異於斬斷了自己和藩王們的退路,讓雙方徹底決裂。其實,把事情做的徹底一點也可以,但是一定要全國一起進行。可最要命的是,建文帝做這些還是有先有後,這就讓還沒受波及的藩王們坐立不安,為了活命,他們想不作亂都不可能了。也正因為如此,當燕王靖難尋找同盟之時,寧王朱權才會陷入遲疑,最後被朱棣拉下了水。

二人對前線指揮的態度不同

漢景帝時期,前線平叛的將領是周亞夫。周亞夫是一個冷酷的軍事家,為了勝利,他讓漢景帝的弟弟樑王獨立面對七國叛軍3個月之久!期間幾次樑王劉武已經很難支撐了,向周亞夫求援,但是周亞夫置之不理。樑王求助於哥哥漢景帝,漢景帝也曾派人傳旨,讓周亞夫前去救援樑王,可週亞夫回覆漢景帝: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漢景帝知道後,再也沒有利用皇帝權威對前線指手畫腳,甚至在周亞夫斷掉叛軍糧道、吳楚聯軍加緊攻擊樑王時也選擇聽之任之。最後周亞夫能夠一戰而勝,和漢景帝的配合也有很大關係。

而建文帝則不同。在平定燕王叛亂之初,他就下了一道詔令,就是那句著名的“毋使朕負殺叔之名”。這道詔令簡直莫名其妙,建文帝在前邊已經把事情做絕,此時何必要做這種假仁假義的姿態?難道是看多了聖賢書,突然有了對輿論的恐懼了嗎?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不管怎麼說,這道命令一下,就相當於給自己的將領帶上了緊箍咒。其實,不管是名將遺珠耿炳文,還是後起之秀盛雍,甚至公認的草包將軍李景隆,在對敵燕軍的時候都曾佔據優勢。但是在那道“緊箍咒”面前,他們誰也不敢給燕王朱棣最後一擊,因此屢屢錯失良機!燕軍扭轉局勢的白溝河之戰,便是最好的例證。本來南軍在李景隆的指揮下已經擊潰燕軍,勝利應該成為定局。可是全軍退卻時,燕王朱棣卻有恃無恐,獨自立於河堤之上時,六十萬南軍竟然沒有人敢再放一箭。南軍遲疑之際,士氣消散殆盡。此時燕軍反撲,李景隆這才敗北。如果沒有那道奇葩的命令,神勇的燕王恐怕已經被草包李景隆斬於馬下了。

以上就是我認為的建文帝失敗的三個方面。其實,明朝削藩勢在必行,但是怎麼做確實是一個學問。建文帝在節奏上混亂,手段上失當,但是其實這些失誤,事後都可以補救,畢竟他的戰略資源比藩王強大的多,只要他貫徹自己先前的強硬手段,一條道走到黑,擊敗像燕王一樣的反叛者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可是偏偏他又在手該硬的時候不夠硬,給自己和軍隊套上了一個沒有必要的道德枷鎖。他不失敗,那簡直是沒有天理了。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澎湖副將溫兆鳳陣亡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