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清初統治者情商高,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關外時,有林丹汗和明兩股敵人,當時林丹汗是歸順明朝的,當時清軍也叫後金軍滅林丹汗時,崇楨不但不救林丹汗,反而為蒙古林丹汗滅亡而高興,孰不知,長城北部洞口大開。若崇禎幫林丹汗擊退後金,林丹汗必感恩戴德與明一心共抗後金。明初,蒙古和明是主要矛盾,明未之時,主要矛盾轉換了,明金是主要矛盾,而明和蒙是次要矛盾,明完全可以聯蒙抗金,化敵為友,後金入關前,明是主要敵人,而入關後大順軍和大西軍成了主要敵人,對南明和官紳進行政治誘降,迷惑他們,當農民軍消滅以後,把矛盾轉換到南明身上。

當時南明藩王們,爭奪皇位,派系林立,被清各個擊破,最後完成統一,這是清統治者情商高,由此也開創少數民族統治者近三百年的歷史,而蒙元才近百年。明朝前期在對親王的政策上是好過清朝的,明朝典型的裂土封王,給了藩王不造反就能擁有優越的生活,所以不必要造反。而清朝把皇子全都放在京城,一來好監視,一來沒有兵權,一來如果不競爭,京城資源有限,生活不能奢靡享受,所以九子奪嫡必然發生,比之藩王之亂也不差勁。

清朝在雍正之後親王的政策才算好,清朝前期還處於後金的奴隸貴族制向封建官僚制轉變時期,皇位傳承不穩,導致九龍奪嫡這麼嚴重的事。部分歷史專家根據一些證據認為,雍正確實是奪權,在康熙病重最後的日子裡,皇宮已被雍正控制,康熙真正的遺詔傳不出皇宮。如果不是滿族皇子不可能受地方漢族的支援,就制度而言是可能變成八王之亂的。漢族王朝也是到宋代科舉制發達,官僚集團徹底替代貴族成為王朝中堅力量,皇位傳承才穩固的。不然看看科舉制不發達,官僚集團不是王朝中堅的漢唐時,皇位傳承也經常爆發危機。

明朝朱棣造反成功是個小概率事件,本來不應該成功的。在朱元璋的設計下,邊塞王其實是受各種限制的,正常情況朱棣不會成功的。但是再好的制度也得要人來執行,但配上朱允炆和他手下那幾個“傑出”的大儒,經過一系列愚蠢的操作,完美的錯過了所有正確的選擇,終於讓朱棣成功了。曾有評價說,要不是朱允炆手下那幾個大臣戰後都殉節了,光看戰時的操作讓人以為他們是朱棣的臥底。

康熙和朱元璋對待太子的態度不同,朱元璋對待太子極好,給的權利就相當的大,為了給太子鋪路,極大的遏制了其他皇子。康熙僅僅是偏向於太子,但是也暗中鼓勵其他皇子與太子抗衡,否則如果康熙出手打壓其他皇子,其他皇子再厲害也沒有能力參與奪嫡之爭。清朝皇帝的權利應該是封建王朝中最大的,明朝可以出現大臣左右太子的選擇,而清朝完全是皇帝說了算,所以如果不是康熙的有意縱容,根本不會出現什麼九龍奪嫡。清朝當權者是外來者少數派,考慮的主要是江山穩固,要擰成一股繩,江山是八旗的,皇室必須要團結他們。更何況分封出去的滿人能否獲得封地漢人的認可,能不能把這些好處握在手裡還是兩說的事,江山一旦出問題反而容易被漢人集團各個擊破。

沒有百分百的好制度,明朝主要還是朱標的死打擊太大,也是朱元璋疑心病太重,如果他能主動做太上皇,那明朝還能多延續幾年。後面造反的多,主要是朱棣給他們打了樣,總覺得有搞頭。明朝讓皇子在各地領軍,能保證朱姓掌握槍桿子和皇權的輻射,也能保證總有幾個成氣的。清朝能保證最大程度的穩定,但是皇子確實也一代不如一代。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荒唐的開禧北伐:宋軍在江淮被金兵擊敗,宋寧宗斬殺統帥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