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許負給周亞夫相面

周亞夫是周勃的兒子。他在做河內郡守的時候,有個叫許負的人給他相面:“你三年以後將被封侯;八年以後將為將相,掌握國家大權,位高權重,在大臣中獨一無二;九年以後你將會餓死。”周亞夫笑著不相信:“我哥哥已經繼承父親的爵位為侯了,如果他死了,也是他的兒子繼位為侯,也輪不到我呀!然而,就算如你所說,我富貴了,怎麼又會餓死呢?”

第一個預言應驗:封侯

三年後,周亞夫的哥哥周勝之犯了罪,文帝選擇周勃的兒子中賢能者,大家都推舉周亞夫,於是,文帝封周亞夫為條侯,繼承絳侯周勃的爵位。

文帝親自到軍營勞軍慰問,從霸上到棘門,一直騎馬進入軍營,這些軍營的將軍都下馬迎接。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士兵們都身穿盔甲,手拿鋒利的武器,劍拔弩張。

皇帝的先頭部隊到達,不讓進入軍營。先鋒官說:“天子將到。”守營將官說:“將軍有令,軍中聽將軍的命令,不聽天子的詔令。”過了一會兒,皇帝到達,還是不能進入。於是皇帝派使者持符節詔令周亞夫:“我要到軍營慰勞將士。”於是周亞夫才下令開啟營門。同時,營中將官對皇帝侍從說:“將軍有規定,軍營中不準車馬奔跑。”於是,皇帝下馬拉著韁繩慢慢走。

到了營內,周亞夫手拿兵器行禮說:“恕末將甲冑在身,不能全禮。”皇帝為之感動,面色改變,俯身扶著車前的橫木表示致敬,派人傳話:“皇帝慰勞將軍。”勞軍儀式完畢後,文帝就離開了軍營。通過這次勞軍,文帝對周亞夫刮目相看,看到了他治軍嚴整,所統率的軍隊必然有戰鬥力,而其他軍營的將軍,治軍不嚴,簡直就像兒戲,打仗必然不行。所以,文帝對周亞夫讚不絕口,回來就提升周亞夫為中尉。

文帝臨死前,告誡太子劉啟:“如果國家有了危難,周亞夫可以統軍。”所以,漢景帝即位後,任命周亞夫為車騎將軍。

漢景帝三年,吳、楚等國叛亂,皇帝任命周亞夫為太尉,率兵征討平叛。周亞夫請示皇帝:“楚軍強悍,難以與它正面交鋒。希望放棄樑國,斷絕楚軍的糧道,這樣就可輕易制服叛軍。”皇帝同意。

周亞夫在滎陽會合各路大軍,吳國正在攻打樑國。樑國告急,請求支援。周亞夫率軍向北直奔昌邑,深溝高壘,堅守不出。樑國天天派使者來請求周亞夫派兵援救,但周亞夫堅持既定策略不動搖,不肯發兵援救。樑王上書景帝,景帝讓使者傳召周亞夫派兵援救,但周亞夫仍然堅守不出,派兵去斷絕吳楚軍隊的後方糧道。後叛軍缺糧,周亞夫率兵打敗了吳楚叛軍。此時人們才知道周亞夫的計策是正確的,但從此他與樑王之間產生了矛盾。周亞夫回來後,景帝很器重他,五年後,提升他為丞相。

第三個預言應驗:從丞相淪為囚犯,餓死

景帝想廢掉太子,周亞夫認為不可,據理力爭,因此景帝逐漸疏遠他。另外,樑王每次朝見竇太后,都說周亞夫的壞話。

竇太后想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景帝一開始不同意,後來就說與丞相商議一下。周亞夫據理力爭,認為不可,因為高祖時有過“非劉氏不得封王,無功勞不得封侯。如不守約,天下共討之”的約定。景帝沉默不語,只好作罷。

後來,匈奴王唯徐盧等五人投降漢朝,景帝想封他們為侯,以鼓勵後來人。周亞夫堅持認為不可,因為他們背叛了原先的君主,如果封賞,今後怎麼責備不守節操的大臣?景帝沒有采納,結果封他們五人為侯。周亞夫因此告病,景帝以生病為由免除了周亞夫的丞相職務。

不久以後,景帝在宮中召見周亞夫,賜給他一塊大肉,沒有切開,也沒有筷子。周亞夫憤憤不平,叫旁邊的人去取筷子。景帝笑著說:“這難道還不夠你吃嗎?”周亞夫連忙脫下帽子謝罪。景帝起身,周亞夫連忙快步退出門外。景帝望著他出去的背影,說:“這個怏怏不樂的人可不是少主的臣子啊!”

不久,周亞夫的兒子從宮中購買了五百具供殉葬用的甲盾,搬運甲盾的僱工很累,又不給錢,就懷恨在心,知道周家是偷買皇帝的用具,就告發了周亞夫的兒子。事情牽扯到周亞夫,景帝將此事交給官吏去處理。官吏拿著文書責問周亞夫,周亞夫拒不回答。景帝罵他說:“我不用你了!”於是召周亞夫到廷尉那裡。

周亞夫想自殺,但他的妻子勸阻了他,就沒有死。廷尉責問他:“你想要造反嗎?”周亞夫:“我所買的東西都是隨葬品,怎能說是造反?”廷尉:“你即使不想在地上造反,也是想在地下造反罷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官吏威逼他更加厲害。周亞夫五天不吃飯,最後吐血而死。後來,景帝封王信為蓋侯。

學法太期點評

周亞夫治軍嚴整,深通兵法,確實是一代將才。當時皇帝去他軍營勞軍慰問,他仍然是嚴格執行軍營的規定,沒有搞特殊化。而其他軍營的將軍呢?治軍不嚴。為此,文帝很欣賞他,提拔了他。

周亞夫深通兵法,是大將之材。比如他在軍營立下的規矩“軍營中只聽將軍的命令,不聽天子的詔令”,就是《孫子兵法》說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具體貫徹落實;又比如,平定吳楚叛亂時,他提前制定了作戰計劃,並向景帝請示彙報,得到了景帝的同意。後來,他就堅定執行這個作戰計劃,哪怕是樑王多次告急,他不為所動;哪怕是景帝派使者傳召讓他援救樑國,他也不執行,這次真的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事後證明,他的作戰計劃是完全正確的。

周亞夫過於正直,不懂靈活變通。雖然他平定了吳楚叛亂,功勞很大,但同時他因為不援救樑國,就得罪了樑王,樑王就經常在竇太后面前說他的壞話,這也為他埋下了禍根。(這個不是重點)

更為重要的是,周亞夫屢次觸怒景帝,沒有照顧到景帝的顏面。

1. 比如,景帝想廢太子,周亞夫認為不可。

2. 竇太后想封王信為侯,景帝其實也有這個想法,但周亞夫不同意,並搬出了高祖的約定,致使景帝也無話可說,所以,周亞夫死後,景帝就封王信為蓋侯。

3. 匈奴王等五人投降漢朝,景帝想封他們為列侯,周亞夫認為不可,這次景帝沒有采納,就直接封他們五人為侯。周亞夫為此還稱病,後來景帝乾脆就以此為由免除了他的丞相職務。

4. 景帝在宮中賞賜給他大肉,雖然沒有切開、沒有給筷子,但這是測試他的。他沒有弄明白景帝的心意,反而心中憤憤不平,還叫邊上的人拿筷子來。景帝由此知道了周亞夫並不順從,將來如果年幼的太子即位,這個人就是個禍害,於是產生了除去他的想法。【後來,漢武帝殺了鉤弋夫人,就是怕將來太子即位年幼,出現第二個呂后專權而葬送劉氏江山,鉤弋夫人是太子即後來的漢昭帝的母親,同理,漢武帝殺了很多他曾經寵愛的女人;還有,朱元璋最後殺了很多功臣大將,也是害怕自己的孫子朱允炆將來年幼即位不能鎮住他們。歷史都是驚人的相似啊!】

所以,周亞夫是一代將才、軍事家,但不是政治家。司馬遷評價他:“周亞夫用兵,守威持重,堅毅沉著,就是司馬穰苴也不能超過他。但他自我滿足而不學習,遵守節操而不謙讓,終於陷入困境,可悲啊!”

因此,光有才能也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很高的修養。試想,如果當時周亞夫謙虛謹慎一點,對景帝順從一點,或許最終的結局不會這麼慘!

參考資料

司馬遷:《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339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明代是古代貪腐集中發生的一個朝代,為什麼會出現類似的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