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現代社會的我們,對付炎熱的夏季都有很多種辦法,比如喝冷飲,吹空調,而且衣服也是能穿多少就穿多少。現代的衣服材質種類繁多,可以解決我們清涼的需求,那麼在科技不發達思想風氣又保守的古代,在夏天要穿什麼呢?
很多人都會覺得,古人的思想保守,所以夏天依舊會裹得嚴嚴實實,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古人雖然保守,但可不是傻子,絕不會像人們以為的那樣古板。
不只是現代人會做防曬措施,古人也會想出各種辦法來防曬。古代的斗笠一般都是防雨的,但也有專門用來防曬的斗笠,只不過防曬斗笠的四周邊緣會加上遮住面部的薄紗。
除了竹子做的斗笠之外,還有一種叫做帷帽的帽子用來防曬,這種帽子是由皂紗製成,帽子的形式和現在的遮陽帽類似,在帽子的邊緣四周也有一圈下垂的絲網,它還有另外用名字叫昭君帽。
帷帽在唐宋時期最為流行,直到如今還能在南方的一些客家涼帽上看到的帷帽影子。古代除了有帽子之外,還有涼鞋。蘇軾詞中的“竹杖芒鞋”中的芒鞋在古代就是一種涼鞋,這時一種用茅草編織成的草鞋。除了用草做鞋子外,古人還會用木頭製作的木屐當做涼鞋。
現代人出門在外都會做好防曬,回到家都會輕鬆隨意,不會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其實古人也是如此,很多影視劇裡的古人就連連睡覺也穿著長衣,但真實的古人不會這麼做。
為了度過炎熱的夏季,古人在家也會隨性而為,古時有一種發源於南北朝時期的服裝叫做裲襠,它的形制類似於現代女性所穿的吊帶,一般由布帛製成,胸前和背後各一塊布,用帶子記載肩膀上,穿起來十分清涼。
還有一種清涼的款式衣服叫做袙復,俗稱叫做肚兜,是一種掛在腰腹處的貼身衣服,這種衣服除了在家穿外,很多外出田間勞作的人也會穿。
古人的上衣款式聽起來就已經十分暴露了,但是古人下裝卻更加開放。先秦時期出現過一種叫做“脛衣”的下裝,它是沒有襠的,僅僅有兩個褲腿,穿的時候把褲腿上的帶子綁在腰間,外部再套上一層裙裝,叫做裳。
這種衣物穿起來要注意動作副度,不然就會有傷風化,起初它是不被女子接受的,後來女子也發現了其中的便利,就開始慢慢流行起來。
唐代的風氣是歷代裡較為開放的時期,這時期的的女性雖然不可以和男性一樣暴露太多,但也可以打扮得很清涼。唐代的妃子間流行一種襦裙,這種衣服的上半身是是一種小短衫,下半身是一個小長裙,上身胸部則是半袒胸的裝扮,襦裙外圍再套一層輕盈的絲織品的衣服,給人一種若隱若現的美。
唐代時期的壁畫上都能看到低胸裝,外套羅紗裙打扮的女子。這樣的裝扮在宋代之後,隨著禮教的影響逐漸加重,加上氣溫開始降低,也就漸漸消失在了歷史中。
除了衣服款式上可以清涼外,衣服的材質上也可以大做文章。
早在上古的黃帝時期,人們就已經掌握了養蠶織蠶絲的技術,此後古中國的養蠶織絲技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馬王堆墓出土過一件紗衣,它的重量只有五十克,摺疊多次光線仍可以從其中透過,很多專家經過多年的仿製一直未獲成功,無不感嘆其高超的製作工藝。相傳在唐代時期,有一位官員曾穿著五層的紗衣當外套,但其胸口上的痣依然可以看見,足以其輕盈薄透。
輕薄的紗衣在夏天當然是十分涼爽的衣物,但是它一般都是都是貴族才穿得起,很多普通百姓在夏天依然還會穿著粗布麻衣。但是百姓們也有自己的避暑衣物,那就是竹衣。麻衣穿在身上很容易就好被汗液浸溼,而在麻衣內穿上一層竹衣則可以很好地避免這種情況。
竹衣是由竹絲編成的衣物,雖然它並不是輕盈的衣物,但是它可以發揮和涼蓆一樣的效果。
除了竹衣外,古人在夏季還會用葛布來當做衣物。葛布的另一個名字叫做夏布,因為它輕薄空隙大,而且它物美價廉,平民也可以穿得起,所以很多百姓都會利用葛布來做衣物避暑。
除了可以穿輕盈透氣的衣物來避暑外,古代也有很多避暑的工具。冷飲並不是現代人才能享受到的東西,早在先秦時期,很多貴族們都學會了將冬天的冰塊放在地窖裡,在夏天用來冰鎮米酒。
早期由於製作冰塊和儲存冰塊十分不易,所以最初冰塊只是貴族的專屬。到了唐宋時期,人們學會了在深井裡儲存和製作冰塊,而且夏季出現了一些專門販賣冰塊的人,冷飲也就不再是貴族的專屬了。
除了喝冷飲外,古人們也會在居所上做文章。自漢代起,就有很多貴族都準備了特殊的地下室,這些地下室裡儲存著大量的冰塊,和石頭做的床。這些貴族們會在石床上品嚐著冷飲,再由侍者在一旁作陪扇扇子,真是好不快活。
平民們沒有避暑的冰窖地下室,但是有自己的妙招。古時有一種土空調,它是一個兩米深的空間,然後再上再鋪上石板,再在石板上鑿出孔洞,就你可以利用常年低溫的地下環境和屋內形成對流,達到使房間涼爽的效果。
很多避暑的東西並非是現代人的專屬,雖然古時科技落後,但聰明的古人們總會想出各種妙招來度過炎熱的夏季。
古代環境汙染並不嚴重,有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植被覆蓋,不像現在的人們整日置身於水泥森林裡,所以那時候的夏天也並不如現在這般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