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董卓,為天下倡
明時勢,誅董卓以置之死地而後生,曹操之梟雄本色,盡露無遺。
東漢王朝滅亡的責任大約可以這樣分析。
從天這方面說,是漢朝氣數已盡,即使後來出了個諸葛亮,有神鬼莫測之機,包藏天地之功,終不能使東漢起死回生。
在人這方面說,則是桓、靈二帝遠賢臣,親小人種下了禍國殃民的種子;大將軍何進召董卓進京,引狼入室,則為中央王室禍亂之始。後來群雄割據,曹操為發展自己的勢力,則有窒息漢朝最後一息生機的責任。
但追究初始,曹操也有一功,號令天下,首倡誅討董卓,此功非曹操莫屬。縱觀當時天下英雄,能叱吒風雲者惟曹操而已。
其餘袁紹,袁術輩盡不過小家子氣,守一座家園罷了。劉備固然不可限量,但當時還只是寄人籬下的一個小縣令,何能干涉社稷大事!所以,首倡誅討董卓是曹操人生事業,心胸器度最具神采的一筆。
其實,當時董卓對曹操還是相當器重。很是拉攏的,比如舉薦曹操為驍騎校尉,又想引曹操為心腹,共籌大事。在董卓這一邊是,曹操人才難得,在曹操不能說董卓的勢力對他毫無吸引力。但曹操的明智就在這裡。
董卓狼子野心,慾望很大,但其人既無足以應付局面的才幹,更沒有讓更民景仰的道德操行,若做一個盤踞一隅的土皇帝,地頭蛇,還湊合。要想經營天下,不淹死在老百姓的唾液裡,也必倒在其部卒的利刃下,這結局只是早晚的事。
這隻要看他掌權後的一些作為就明白了。
首先是董卓其人生性殘暴,稍有不如意,即殺人以服眾,使得朝中文武百官人人自危。又縱兵姦淫搶掠,甚至縱兵人宮,強姦宮女與公主。還好大喜功。一次派兵到陽城(在今河南登封縣東南),老百姓正在祭神,兵士即把百姓們團團圍住,將男子全部殺死,砍下頭顱掛在車轅上,女子和財物則裝上車,說是“攻賊大獲”,歌呼一路。回到洛陽,頭顱付之一炬,婦女則賞給兵士作婢妾。
此獨夫民賊何能不敗。守一腔英雄氣概對如此暴徒如何不除惡務盡為快!
所以,曹操決不肯同董卓合作,一日改名換姓悄然逃出洛陽,走上喚起天下英雄共討董卓之路。關於曹操逃出洛陽的直接原因和出逃情景,正史記述只是一筆帶過,《三國演義》那一段驚心動魄的行刺、出逃故事,說到底又是小說家的功勞。也許羅貫中也非空穴來風,大抵曹操走上與董卓公開對抗的這一步,確須經一番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過程。曹操之英雄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