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唐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大的一個朝代,其程度大大超越了秦與漢。經過漢代的“角抵”、“百戲”促使了舞蹈在技能方面的縱深飛躍,又經過魏晉南北朝中外樂舞的交融推動了舞蹈的橫向發展,我國的舞蹈已經達到了更高層次上的成熟完美。其種類之全、形式之多、分類之細、技藝之高都可以說是前代所沒有的。

唐代是劍舞發展的黃金時期,出現了一批表演技藝高超的舞蹈家和藝人,也湧現了很多的劍舞舞蹈,對劍舞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是什麼原因讓劍舞能在唐代得到這麼空前的高度呢?唐代的經濟實力決定了劍舞的迅猛發展。

唐代國力強大,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疆土遼闊,是全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中心,綜合各個方面,唐代已達到了極盛時期。

古長安現今西安作為唐代的國都,自然成為最發達的繁榮城市,“當時長安的‘文將武相,儒道戲雜,莫不以習劍為能事’,出現了‘雙劍舞’、‘劍配樂舞’、‘劍道文化’、‘以身領劍、人劍合一’等一系列影響後世的劍舞理論和套路,形成了中國劍文化發展史上璀璨奪目的唐代劍舞文化”。

政治制度開明

唐代是封建社會發展的高峰時期,政治統一,社會繁榮。各統治者都表現出了其他朝代統治者少有的開明,主張信仰自由,不管是宮廷還是民間都體現出了積極和自由的景象,社會和諧,百姓安居樂業,這就為樂舞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舞蹈因此滲透到了唐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就參與的階層而言,上自帝王貴族、文臣武將,下至平民百姓,無論男女老幼都會跳舞就舉行的場合而言,無論祭祀、朝會、宴飲、娛樂等都有舞蹈就活動的場地而言,皇宮、宅院、街頭、歌樓、酒肆都可舞蹈。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宮廷到民間都參與到了劍舞中來,創作了許多的劍舞舞蹈,唐代的多元文化是得到劍舞興盛的又一原因。

唐代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期間,國內各民族之間的聯繫進一步的加強,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往來也日益密切。大量民間、西域、外國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樂舞文化輸入內地。正是這些多民族、多國家的樂舞與內地樂舞的融合,產生了著名的劍舞《劍器渾脫》,為唐代劍舞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劍舞的服飾和風格

對於劍舞服飾的記載,並不多見。但在僅有的是兩種還是可以看出,劍舞表演時有特殊的服飾,有可能經過藝術改造加工過的軍裝。記載“樓下公孫昔擅場,空教女子愛軍裝”,可以看出是表現女子身穿戎裝執劍而舞。這種服飾華美、獨特,引領了當時時裝的潮流,得到了廣大女性的喜愛。

還有,在年金堂出土的劍舞畫像磚圖像上,就有表現了颯爽英姿的女舞伎。她頭挽雙髻,身著緊身舞服,細腰束帶,昂胸跨步,雙劍齊舞,造型優美,是一幅罕見的舞蹈圖像,由於是女舞伎舞劍,因此更加稀少。

此外,公孫大娘的“玉貌錦衣”也是對劍舞服飾的記載。玉貌,是指公孫大娘容貌漂亮、瀟灑風度的描述,而“錦衣”是指華麗的衣服,這種要作為劍舞表演的服裝,不但要適合舞劍,還要有美感,所以是用綢緞所做。雖然對劍舞服飾的記載不多,但從這些詩句中可以還是能夠體現出唐子吮劍舞興盛的情況。

唐代的舞蹈按風格不同,有“健舞”與“軟舞”之分,凡勁健矯捷、熱情灑脫、節奏明快的舞蹈,被統稱為“健舞,,凡姿態柔婉、溫馨雅緻、節奏舒緩的舞蹈,被稱為“軟舞”。

唐代的劍舞就屬於“健舞”風格,但健舞和軟舞這種劃分並不是唐代的先創,健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執干鏚而舞”,後來周代“六大舞”中屬於“武舞”的《大武》和《大鑊》,就有健舞的特徵。

周代的舞蹈分為“文舞”和“武舞”,以“武舞則發揚蹈厲,所以示其勇也文舞則謙恭揖讓,所以著其任也,,得知,文舞注重儀態及柔美,武舞以左手執幹,右手執戚為形式,其雄壯有力,處處體現著陽剛之美。

周代正是通過武舞來訓練人積極向上、鬥志昂揚的氣魄和精神。從周代武舞的“干鏚舞”,到唐代劍舞的“劍器”,雖都表現的是陽剛之氣,但這兩種“陽剛”是有差別的。武舞中干鏚舞的陽剛是古樸、厚重、雄健、猛銳,而健舞中劍舞的陽剛卻為“天地為之久低昂”的奔放、瘋狂、瀟灑、明快。

劍舞的表演場所

關於劍舞的表演場所,主要從一些唐詩、文集、壁畫等方而進行總結,唐代的劍舞主要是作為欣賞娛樂之用,是隨時隨地用來滿足人們對樂舞的需求而進行表演的。

從“樂在宮廷”、到“樂在市井”,劍舞不再是貴族們的專利,劍由其身份象徵逐漸向表演性功能轉變,劍舞的表演己相當普及,觀眾的數量和欣賞水平較以前有很大提高。按照劍舞表演的由宮廷到民間的走向,劍舞的演出場所可分為宮廷、軍營、民間。

·宮廷

在唐代豐富多彩的樂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燕樂”。“燕樂”是唐代宮廷用來宴請賓客、祭祀祖先、娛樂欣賞活動的樂舞。唐代的燕樂無論從內容範圍、從格特點、表演形式、技術水平來說都是非常頂尖的,集前代之大成者。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酷愛樂舞的唐玄宗專為自己在宮廷中設立了樂舞機構——梨園,主要教授和表演燕樂。

梨園的規模宏大,男女藝人有上千人,梨園的樂舞藝人是從坐部伎和宮女中選拔出來的,坐部伎的樂舞水平是宮廷中相當高的,可以說,能夠選入梨園的樂舞藝人是當時非常優秀的。劍器舞作為唐代最具欣賞性和娛樂性的舞蹈,被宮廷的宴請及祭祀活動廣為使用。

梨園培養了一大批表演藝術家,在眾多梨園弟子中,最著名是一位名叫公孫已佚的女藝人,常被人成為“公孫大娘”,她表演的劍舞,氣勢恢宏,動作急促而靈巧,獲得了李白、杜甫等很多人的稱讚公孫大娘舞劍器在後面有詳細介紹。

劍舞在宮廷的發展,使劍舞表演在全國形成了一種時尚,也極大地推動了劍舞在民間的發展。梨園這樣的樂舞機構雖然是為統治者服務的,但客觀上把眾多的高水平藝人集中在一起,並進行訓練、創作和表演,這對整個劍舞乃至樂舞藝術的發展和提高起到了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軍營

在唐代,劍舞不僅給皇帝大臣表演,也用來給馳騁沙場的三軍將士娛樂。著名的劍舞表演家裴星,就是軍中的一位大將,他的劍舞可謂一絕,時常在軍營中表演,獲得了軍營中士兵的稱讚。可見,劍舞在軍隊中也比較流行。

·民間

劍舞最早就是從民間而來,經過長期的發展與演變逐漸被唐代宮廷樂舞所吸收的。隋唐時期,民間劍舞的表演是民間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表演常常是和中國的節日習俗與信仰習俗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這一時期,民間舞蹈的習俗已經形成,並流傳後世。

在中國很多節日的民間表演中都有劍舞的存在。隋唐時期,每當傳統節日元宵節到來,各個城市都會舉行大大小小的慶祝活動。這時男女老少都湧上街頭,人們載歌載舞,並且有盛大的演出,據史料一記載,表演能有數十里之長人數達幾萬,這種表演形式的源頭就是漢代的百戲舞。

隋唐時期的元宵節的表演,就是直接繼承了漢代百戲的傳統。隋代元宵節民間表演的節目種類非常多,包括有雜技、馬戲、舞獅、跳丸、舞劍等等。唐代元宵節民間表演的規模更加壯大,種類更加豐富。這種節日表演習俗也一直流傳至今。

其次,每當有改年號、立太子等國家大事時,皇帝都會允許民間舉行娛樂慶祝活動,這種形式被稱為“賜酗”。唐玄宗時期該活動及其盛大,各個城市都有給宮廷奉上的樂舞節目,其中就有劍舞表演。

與此同時,在民間的一些廟會的活動中,都有劍舞的表演。唐代民間劍舞的表演習俗,流傳後代,在當代的民間社會還是能夠看到的。

結語

唐代在我國古代社會中是一個既包容有自由的社會,政治開明、文化昌盛,並積極接受西北少數民族的思想,在社會意識形態上,為唐代各種文化的發展都提供了自由寬鬆的社會環境。

由於唐代社會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吸納融合,與前代相比除了在社會思想、文化上受到影響之外,唐代人的審美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陳寅磕和魯迅都曾表達過“唐人大有胡氣”,唐王朝有崇尚健美之風,這為唐代劍舞文化的繁盛開拓了一片沃土。

不論在宮廷、軍營中還是在文人與道家,唐代劍舞文化可謂是異彩紛呈。宮廷劍舞文化在唐代,劍器除了兵器之用,逐漸成為了王權和特權的象徵。

唐代之後,劍舞藝術已經發生轉變,宋代的劍舞基本上是唐代劍舞的延續,並加以經濟化,而元、明時期,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的原因,劍舞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臺,沒能得到發展。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10幾年前說“不嫁清北、就嫁奧巴馬”的鳳姐,如今她的現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