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對於千千萬萬的無房者而言,過去這一年多,房地產開啟“降溫通道”,著實讓人喜不自禁。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住房均價確實迎來了實質性下降:6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為9753元/平,較2021年一季度10658元/平,下降了905元/平,降幅達到了8.5%。

此外,更重要的是,過去這一年多,受金融政策收緊影響,涉房融資渠道逐漸變窄或被封堵,房企鉅額債務壓頂,疊加銷售額大幅下滑,很多開發商也迎來了“生死攸關”的重要時刻——經營都成了問題,更別提開發建設了。所以我們看到,自去年4季度以來,全國多地都掀起了一股“停工潮”。這種情況下,很買房人花了半輩子積蓄購買的房子,無法按時交付。

面對房地產出現的種種問題,雖然過去這大半年,上至央行、住建部,下至地方城投、房地產商會、金融機構等都在積極施救,但市場也未能有明顯起色。從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土地出讓金、商品房銷售業績、房地產新增貸款等數據來看,目前地產行業很多指標同比增速是在 -40%、-50%。

經濟學家任澤平研究認為,房地產發展,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根據任澤平的理論,我國的房地產短期恐怕很難走出“泥潭”了,因為人口、土地、金融等關鍵指標,都迎來了鉅變。尤其是人口大幅銳減,可能加速我國債務、房產泡沫的破滅。

8月11日,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發表文章稱,“人口負增長時代,地產、金融及細分行業將迎來大變局。”在他看來,隨著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企業將面臨重整,民營房企發展空間將不斷縮小,城市間的分化也會加劇,整體來說,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景氣度會高於三四五線城市。有些城市甚至可能會出現,家庭資產大幅貶值的惡果。

值得一提的是,原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在清華大學演講時也曾表示,“在泡沫中狂歡的日子不多了,做好潮水退卻後的準備,是每個國家、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

大家不要覺得,這是危言聳聽。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對房地產最客觀的評價是:“房地產領域的核心問題還是泡沫比較大,金融化、泡沫化傾向比較強,是金融體系最大灰犀牛。”

“灰犀牛”和“黑天鵝”一樣,都是專業金融術語,後者比喻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前者則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說白了就是,大家都太習以為常,而往往又容易忽視風險的存在。正容易被忽視,所以才影響巨大。

以日本為例,上世紀90年代,全民炒作房地產,最瘋狂的時候,大城市的房價一年上漲一倍多。彼時,很多日本的專業人士,狂妄地喊出“賣掉東京,買下整個美國”但口號。更有數以萬計的人堅持認為,房地產會興旺一百年,房價永遠不會下跌。最後的結果卻是,短短不到2年時間,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就破滅了,房價、地價一落千丈,整體跌幅超過80%。尤其是東京的房價3個月內暴跌65%,最終跌幅為90%。無數高槓杆買房、或者高位接盤的日本市民,幾乎是一夜之間,從富翁變成了負翁,房地產哀鴻遍野。

經濟學家陳海濱曾指出,如果我國的房地產泡沫不斷膨脹,最終發生破裂,情況會非常糟糕,根本原因是我國的住房資產佔絕大多數家庭總資產的比例超過了70%。換言之,老百姓的家庭資產都捆綁在房子上面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國家屢屢強調,要“嚴防系統性金融風險”,尤其是要“嚴防房地產領域風險”。

理解了這些之後,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什麼這幾年,國家層面開始大幅收緊涉房融資,出臺措施倒逼開發商降負債——一方面,房地產完成了階段性歷史使命,確實需要“讓位”了;另一方面,房地產吸納了太多信貸、社會資金、人力資源,阻礙了其他產業的發展,必須對其進行糾偏。

我國的房地產有泡沫,這是毫無爭議的

通過三個指標可以管中窺豹:1、諸葛找房網數據顯示,全國主要50城,房價收入比超過13.1,高於公認的國際合理區間;2、2021年末,我國居民家庭負債率高達72%,已經觸頂了;3、此外,國際上通行的標準認為,合理的房價租售比應在1:250以內,但我國租售比嚴重偏高,諸葛找房報告顯示,50個大中城市平均租售比為1:611。

有泡沫,不代表泡沫已經大到要破裂的程度了。換句話說,我國的住房市場整體泡沫水平其實並不高,只是存在結構性泡沫。什麼意思?就是部分城市泡沫過大,可能超過了安全範圍,部分城市泡沫較小甚至是沒有泡沫,不需要過度擔憂。

央行報告顯示,我國家庭70%的財富是房子,戶均擁有資產高達317.9萬。換言之,我國家庭平均222萬的資產,都是以住房的形式呈現的。這意味著,如果房價下跌,家庭資產也會跟著貶值、縮水。

明年起,做好“資產貶值”的準備

雖然目前,我國的房地產泡沫沒有到破滅的階段,而且如經濟學家馬光遠所說,我們沒有做好資產泡沫破滅的準備。但是作為個體而言,應該要有這種意識,同時要提前做好家庭“資產貶值”但準備。

為什麼這麼說?主要是基於三點:

第一,房地產稅這個“靴子”即將落地,未來持房成本將大幅增加。房地產稅這個“大殺器”到底什麼時候會正式出臺,現在還無法給出答案。但是從財政部高層釋放的信號來看,5年內,一定會開啟試點工作。在專家看來,首批城市也可能會擴大到10個左右。所以,房地產稅這個不確定因素,一定要成為絕大多數投資房產的人,必須考慮的選項。

房地產稅是財產稅,徵收的對象是所有人,而且大概率會以“累進制”的方式徵收,所以未來房子越多,可能要繳納的稅費越高。換言之,持房成本大幅增加。這不僅會逼出很多空置房,還會引發短期的“拋售潮”。

第二,房價上漲預期徹底扭轉,全國絕大多數城市或將步入房價“穩中微降”階段。

前面提到,過去這一年多,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不漲反跌了8.5%。另外,中指院數據顯示,7月全國百城新建住宅均價為16204元/平方米,環比微跌0.01%,同比上漲0.52%;二手住宅均價為16012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09%,同比上漲0.35%,漲幅較6月收窄0.52個百分點。由此不難看出,其實過去這一年多,投資房產整體來看都是虧本的,而且是大幅虧本。全國百城的房價漲幅都這麼差,更何況其餘500多個名不見經傳的三四五線城市。

也就是說,樓市經歷過去這一年多的調整後,房價上漲預期已經徹底扭轉了,尤其是絕大多數產業單一、人口嚴重外流、經濟落後的城市,很多房產都是不斷貶值的,這意味著很多家庭的資產都是在不斷縮水的。

第三,經濟增速放緩,下行壓力加大,將重塑房地產市場。

直白點說,未來房地產行業更多的是結構性變化,即機會屬於少數經濟發達、人口增量城市,像2009、2016年出現的房價“普漲”更是不可能再出現。

實際上,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對經濟增長已經由前些年的拉動轉為“負貢獻”了。長遠看,經濟增速下行,對房價的影響,比各種調控政策可能都要大。這一點很容易被忽視,但又是潛移默化影響巨大的因素。

綜上所述,我們提醒大家早日做好“資產貶值”的準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基於房地產、經濟、人口等現狀的客觀分析。殊不知,其實今年上半年,受疫情、通脹等多重因素影響,老百姓已經開始加大力度存錢,不敢消費了——央行數據顯示,上半年居民存款新增10.33萬億。大家消費支出越來越謹慎,本質上是對未來沒信心的體現。當然,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未來絕大多數城市以住房為代表的家庭資產可能貶值,已經開始早做準備了。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畫家獻仙童祝壽圖,群臣齊聲喝彩,可慈禧卻說:這明明是在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