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備一體”之文的類型。在吳訥之前,很少有人提到“以備一體”。元代劉履所編《風雅翼》卷一收有張衡《四愁詩》,注云“世謂七言起於漢武帝柏梁詩,蓋如今之聯句。在座之人共成之。
至明代吳訥《文章辨體》,“以備一體”則成為一種重要的文體思想,開始被頻繁使用,並被徐師曾《文體明辨》發揚。在吳訥的五十五種文體分類之中,有四言、露布、議、判使用“以備一體”。
而深受《文章辨體》影響的《文體明辨》則在六言詩、和韻詩、命、鐵券文、符、說、諡、說書、規、紀事、題名、字說、諡議、嘏辭、雜句詩、雜體詩(2處)、玉牒文、口宣、宣答、致辭、帖子詞、上梁文、樂語、右語、青詞等處使用“以備一體”或“聊備一體”。
如吳訥在四言詩中說“今取韋孟以下得十餘篇,以備一體”氣徐師曾在說書一體中說“今仍《文鑑》錄之,聊備一體雲耳”,在諡議中說“今取古文類列於篇,以備一體,亦以示存羊之意雲耳”等。
吳訥與徐師曾二人一脈相承,雖然前者選文是理學層面的正文體與文學層面的先體制的會和,而後者選文更重要是從理學到文學新潮流的體現,“這是明代文體學的發展過程中具有相當典型性的一次跨越。”但是如此大量使用“以備一體”,絕對不是一個偶然現象,“以備一體”具有豐富內涵。
今將吳訥《文章辨體》與徐師曾《文體明辨》聯繫在一起,以探究“以備一體”思想的深刻內涵。
一是指將某些具有突出體貌特徵的文章篇目收錄至某種文體之下。如吳訥評論四言“自時厥後,學詩者日以聲律為尚,而四言益鮮矣。今取韋孟以下得十餘篇,以備一體”;評論判“國朝設科,第二場有判語,以律條為題,其文亦用四六,而以簡當為貴。
今錄以備一體雲”氣四言詩自《詩經》之中已經存在,多用重章復沓形式。《文選》選錄漢初詩人韋孟一篇,不使用重章復沓。這和以聲律為尚的風格不一致。再如判,在唐代已經成為典型文體,唐宋兩代科舉多有作品。至明代科舉則以簡當為貴,風格特徵不同以往,故而吳訥亦收之,以備一體。
二是將某種類似的或者接近的文體附於一種文體之下,唐宋流傳的露布和當時的表文無異,因而將其附錄在表之後。
吳訥對類似露布這樣有文字記載而無典型作品的文體是審慎的,也側面反映出,他認為當前流傳的露布,實際屬於表文一體。吳訥是以文體特徵對具體作品進行文體分類的,而不是僅依靠名字就認定其文體,背後是吳訥的文體分類觀念。
三是對某種特定文體進行確認,使之成為一種獲得認可的文體。徐師曾將諫、箴、規三者分得非常清楚,並指出漢代以前沒有作規這種文體的。元結的《五規》可能沿襲《書》中的命名,而始創此體。這是對類似於規的文體進行了確認,認可其作為一種獨立文體的地位。
四是將某種特定文體錄入,以其為反面示例,給人以警戒。如徐師曾評論和韻詩“古人慶和,答其來意而已,初不為韻所縛”,“中唐以還,元(稹)、白(居易)、皮(日休)、陸(龜蒙)更相唱和,由是此體始盛,然皆不及他作,嚴羽所謂"和韻最害人詩"者,此也。今略釆次韻詩二篇,以備一體,且著其說,使學者勿效尤雲。”
依據徐師曾的看法,和韻詩的束縛太大,不適合作為文學表現的手段。他認同和韻詩是“害人詩”的觀點,但是仍然將其收錄,備為一體,目的就是讓學者不要效仿。這種“以備一體”,具有鮮明的目的性,使一些不太具有文學價值的文體作為一種值得研究的負面典型得以保留。
這種勉強背後蘊含著獨特的文體觀念,是選體選文標準的反映。吳訥曾經感慨《文選》《唐文粹》《宋文鑑》《文章正宗》《元文類》等古文類集“欲識體而卒難尋考”壇而著《文章辨體》,體現出鮮明的問題意識,他的目的是引導後學通過“辨體”以“識體”。《文章辨體》的選文標準一是以體制為先,先定文體而後選篇目。
《文體明辨》與之類似,吳承學先生指出“"假文以辨體"可以說是明代這類總集的一個突出的特色:目的是在"辨體",而不是"選文"。主要從"辨體"的角度選取在文體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有些"文不工"但有辨體意義的文章,也收錄在內”。這使得《文章辨體》的選文篇目可能文體價值很高,但是文學價值卻不太高。
二是關乎世教,以文章的思想意義為重要參考標準。“凡文辭必擇辭理兼備、切於世用者取之”,這種選文標準也可能會造成有些文體特徵典型卻無關世教的文章被拋棄。當發生標準衝突的時候就會左右為難,而感覺收入的文體並不是十分恰當,主觀上的文體收入的願望與客觀上的文體標準的衝突,使其頻繁使用“以備一體”。
這兩種文體收錄標準各有優缺點。以體制為先可以使某種文體的正變顯得更加突出,並無可以指摘之處。然而將世教作為標準則可能出現問題。因為吳訥所說的世教是帶有歷史侷限的,必然受到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狀況等的制約。
吳訥身在官場,一生宦海沉浮,經歷多個王朝,必然以利於明初的世教為出發點。只有這樣,《文章辨體》才有可能得以廣泛流傳,否則可能被棄而不取。然而世教可能世殊時異,有一些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意義自然可以光耀千古,在前代是一種偉大的情懷,在後代也不失為高尚的精神;
而有一些文章則可能因為後代的世教變化,而被後人棄而不取。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選文標準,以世教為標準進行選文,很容易得之於前代而失之於後代。吳訥及徐師曾二人“以備一體”的作法喻示文體學研究之中,對於文體的確定以及選文標準,既要有一定的寬容,又要保持固有的審慎。
二、“以備一體”之文的特徵。堪稱以備一體者,往往不是已經獲得廣泛確認卻又無法忽視其存在價值的文體。《文章辨體》《文體明辨》以及其後的《詩藪》《詩法》等著作之中所收錄“以備一體”的作品具有一些突出的特徵。
一是有一些文體在明代之時已經失去了適用的情境及賴以生存的土壤,但是由於它們可能符合中國古代的禮儀制度而得以保留的。
男子20歲行冠禮,女子15歲行笄禮,並取字。但是到了明初,此習俗已有改變,所以徐師曾說“今雖不行,然於禮有據,故亦取之,以備一體雲”氣皇帝皇后王公貴族高級大臣等人所得諡號需有說明理由,然而明初“諡議遂廢不作矣。
今取古文類列於篇,以備一體,亦以示存羊之意雲耳”氣將已經失去現實應用情境的文體保留,“以示存羊之意”,可見吳訥對於文體保存的自覺意識。
二是作品數量非常稀少,其他文集不載的。如嘏辭和首尾吟:按嘏者,祝為屍致福於主人之辭,《記》所謂“嘏以慈告”者是也,辭見《儀禮》。其他文集不載,唯《蔡中郎集》有之,今並錄以備一體。
首尾吟者,一句而首尾皆用之也。此體他集不載,唯宋邵雍有之,蓋昉於雍也。雍詩甚富,其中類多格言,但於古人寄興高遠,託諷悠深之義,絕不相似,故皆不錄。姑釆元人詩以備一體,庶學者有考焉。
匆嘏辭與首尾吟作者甚少,堪稱冷門文體,所以吳訥指出其他文集不載。應該指出,嘏辭在《宋文鑑》之中是有收錄的。這些罕見文體得以保留,成為“以備一體”的對象。
三是一些文體單獨存在意義不大,但是可以和其他文體並觀,組合在一起成為反映某類文體完整面貌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如雜句詩:按近體詩自五、七言律、排律、絕句之外,復有三句、五句、促句三體。以其非正體也,故列之附錄雲,後皆仿此。此體詩每三句一換韻,或平或仄皆可,然有兩迭者,有三迭者,今各錄之,以備一體。
若將促句詩單獨列位一體,意義恐怕不大,但是如果將其與三句詩、五句詩並列,則可以看出雜句詩的整體面貌。這樣的文體也可以備一體。
四是變體脫離正體成為獨立文體。口宣為“諭告之變體”,而右語“變進書表文之體,而別其稱”,都是變體,但是又都可以脫離了正體獨立存在,成為一種獨立文體。古無正體變體之說,正體與變體反映了文體演變階段,變體脫離於正體成為單獨文體之後,也可以成為單獨文體的正體。
五是雖然不是文學主流,但是為習俗所尚,或者日常生活常用,有文化價值或是實用價值的文體。貼子詞為宋代宮中節令時所粘貼之詞,被認為時俗鄙事,不足以煩勞詞臣,不是文學的主流;而上梁文則為世俗營造房屋擇吉上樑的祝語,是俗禮,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所以這些文體也可以備一體。
六是具有突出體貌特徵或較高文學價值者。以備一體思想影響甚巨。比吳訥稍晚的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之中也使用“以備一體”,對九言詩加以關注。“國初有人做九言詩曰"昨夜西風擺落千林稍,渡頭小洲捲入寒塘坳’,貴在渾成勁健,亦備一體,餘不能悉記也。”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批評李東陽,認為唐代已有此體。
此後徐師曾《文體明辨》、謝天瑞《詩法》、胡振亨《唐音癸籤》、胡應麟《詩藪》、王志堅《四六法海》、萬樹《詞律》、王之績《鐵立文起》、高儒《百川書志》等都使用“以備一體”,遠遠超過元明之前。
以備一體思想一是影響到創作上,有一些作家如李開先在創作之中關注文體的完備性。在《湖東費相國傳》中指出“偶檢敝篋得其逸書及觀遺德錄,並無所謂傳者”,因此他“為之傳以備一體”,這是發現文體不足而刻意寫作,以使對費相國的紀念的文體更加完備。
二是促進了文體研究之中對於文體蒐集與收列的自覺意識。詩、詞、文、賦、小說等文體領域都開始有意識的收集一些文體。如徐樹丕《識小錄》載“文與可《竹》詩,一字至十字,存之以備一體”。
王志堅《四六法海》雲“此篇頗為一種俗調作俑,姑存之以備一體”氣高儒《百川書志》又收集《李嬌玉香羅記》《懷春雅集》《雙偶集》等書列入“小史”,並說“不為莊人所取,但備一體為解睡之具耳”,在小說文體之中有意識地進行蒐集,使其不至於埋沒。
這使得古代的些冷門文體或者罕見文體得以保留,為後代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三是關注了變體的價值,在變體沒有獨立成單獨的文體之時,使其得以保留。如謝天瑞《詩法》“七言仄韻律作者極少,今錄一首以備一體”;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七十二候詩”一條下“詞旨凡鄙,殆不足觀。以古人從無此題,姑存以備一體耳”;《詞律拾遺》“均宜存之,以備一體”更加鮮明地顯示出其文體收錄的自覺性。四是一些文體的收列為研究文體之間的互動關係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如吳訥將露布附在表文之後,可以推測出露布作為一種文體與表文之間的關係。
以備一體思想或許會使一些不太標準的文體收錄下來,但是其更重要的價值是使得很多古代具有文化意義和認識價值的文體得以保存,併為現代文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文獻資料。現代學者對一些文體形態的研究可以以其為根據,取得長足的進展。
結語
如貼子詞、上梁文、青詞、樂語、右語等,當代學者多有研究,其文體源流正變、體性體貌、文學價值以及文化價值等,都因其得以保留而可以按圖索驥進行研究。這也可以看出以備一體在文學上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