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朝以後的南北朝時代,漢族政權被諸多少數民族勢力壓在了南方,等到最後南北朝時代結束,也是由建立在北方的政權統一了全中國,那麼在整個南北朝時代,那些南朝國家難道沒有發動過北伐統一戰爭嗎?
答案是有的,而且不止一次。南朝政權的祖逖、庾亮、殷浩、桓溫都曾先後北伐,只不過都失敗了罷了,而除此之外,也有北伐戰果驚人的戰爭事例存在。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詩文,說的就是劉裕北伐的典故。
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被稱為宋武帝,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縣綏輿裡(今江蘇省徐州市)人,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裡,中國東晉至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南朝劉宋開國君主(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在位),而在他還未登基為皇帝之前,他就曾作為大將對外北伐,還取得了驚人的戰果。
劉裕自幼家貧,長大後投身北府軍,期間屢立新功逐漸成長了起來,自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陸續參與平定孫恩起義,消滅桓楚、西蜀及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反抗勢力的戰爭,在戰爭中大放異彩,成為大將,並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
而自東晉偏安以來,就時時面臨著北方的威脅,為了消除這些外部威脅,並擴大自身的勢力,劉裕在晉元興二年起兵擊敗篡晉稱帝的桓玄,擁戴晉安帝復位,控制東晉朝政後,就抓住南燕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益加劇,激起民眾強烈反抗的窗口,興師北上,迅速對敵人取得了一系列戰爭的勝利,連續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鐵騎(以步制騎的經典戰例),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
小貼士:桓玄在篡晉稱帝后,對當時已經成長為大將的劉裕多加拉攏,給予大量賞賜和官職,但是劉裕在脫離桓玄掌控,消化完賞賜,將其變成自己的實力後,很快就發兵攻打桓玄,並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將其勢力連根拔起,重新擁戴晉安帝復位。
卻月陣
後來長安雖在一年多後得而復失,但潼關以東、黃河以南和山東全境已劃入劉宋版圖,此時他已是“七分天下,而有其四”,唐代史學家朱敬則稱讚此次北伐:
“西盡庸蜀,北劃大河。自漢末三分,東晉拓境,未能至也。”
宋朝史學家何去非也對其北伐成果大加讚賞,在書中說道:
“宋武帝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靈寶於舊楚,定劉毅於荊豫,滅南燕於二齊,克譙縱於庸蜀,殄盧循於交廣,西執姚泓而滅後秦,蓋舉無遺策而天下憚服矣。北方之寇,獨關東之拓跋,隴北之赫連耳。方其入關,魏人雖強,不敢南指西顧以議其後。”
不過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劉裕的北伐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他很快就放棄了北伐,選擇回師,新收復的許多土地,又被其他政權所佔據,等到劉裕稱帝穩定南方基本盤後,還計劃再次征伐北魏,計劃在永初三年(422年)進行全國總動員出征北魏,結果尚未出師,便因病在同年五月逝世,死在了北伐之前,隨後被取消,終年六十歲,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