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茂密河草,古代黃河兩岸,皆大片水草沼澤,因此,皆有地名蒲——
河東,有蒲坂,蒲津渡;
河西,有蒲城,蒲津關。
唐河東的蒲州,州治蒲坂,亦即隋河東郡的郡治河東縣城,即今山西省永濟縣蒲州鎮。蒲坂位於涑水之濱。運城市,從北到南,有汾水、涑水等河流,皆匯於河水即黃河。
東西兩魏五番大戰,其中的第二戰,沙苑之戰,東魏權臣高歡,率二十萬大軍,自晉陽南下,至蒲坂,於蒲津渡,過黃河,自蒲津關,進入關中,西魏權臣宇文泰,率一萬軍,在渭河河灘的蘆葦蕩中,埋下伏兵,伏擊高歡,以少擊多,取得大勝。
唐李淵,雖然攻下了長安,建立唐帝國,但是,易守難攻的蒲坂,唐卻一直沒有拿下,唐在山西起兵時,先是隋將屈突通,守河東城,然後,河東郡通守堯君素接手守城,更加頑強地抵抗唐軍,守城軍民殺堯君素,向唐軍投降後,堯君素的部將王行本殺叛軍,繼續守城,抗擊唐軍,唐軍一籌莫展,隋將王行本,居然抵抗到了劉武周起兵反唐時期,投靠了劉武周,繼續反唐,反正是與李唐槓上了,頑抗到底。最終王行本犯了錯誤,貿然出城作戰,其部下七百兵被消滅,他手下沒人了,並且,糧盡,這才不得不向唐軍投降。
李世民生擒王行本,打算送交李淵處置,但李淵怕王行本在路上跑了,假意慰勉之,將他穩在河東城,然後,李淵親自趕到河東城,斬了王行本,並將其妻子子女藉沒為奴隸。
歷時幾年,終於拿下河東城,李淵這才出了一口惡氣。為了震懾河東郡的軍民,李淵專門趕到河東城,公開處決王行本,行刑前,李淵還恨恨地說:“汝請援建德,求助武周,彌歷多時,竟無至者,智窮食盡,方始出降,遂使城內官民久罹荼毒。若不戮汝,何謝冤魂!”
用盡心思,專門誘殺王行本,以解心頭之恨,可見,李淵絕對是個狠辣角色,唐代隋,李淵是主角,李世民只是他手下的配角。
河東蒲坂,河西蒲城,這是兩個蒲城。
第三個蒲城,今山西省臨汾市隰縣。《左傳》: 莊公二十八年 ,前666年,晉國“重耳居蒲城”,即此。晉獻公在位期間,寵愛新媳婦驪姬,驪姬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嗣君,於是勸說獻公讓幾個大兒子申生、重耳等離開國都,於是,獻公讓申生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城,夷吾住在屈城,而驪姬和她妹妹少姬的兒子奚齊、卓子住在國都。 後來,驪姬進一步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自盡。驪姬又誣陷晉獻公另外的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晉獻公大怒,認定他們有陰謀,於是就派公使勃鞮去討伐蒲城。重耳翻牆逃走,勃鞮追上他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逃到了母親的故國狄國,才逃得一命。
第四個蒲城,春秋衛國蒲邑,今黃河以北新鄉市長垣縣。《續漢書·郡國志》 記載,陳留郡長垣縣, “有蒲城。” 《明史·地理志》記載, 長垣縣: “舊治在縣東北,洪武二年以河患遷於古蒲城。” 在遠古,華北古湖,分為冀中古湖、長垣古湖,後來貫通,成為古黃河。
第五個蒲城,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魏書·地形志》記載, 漢廣郡高陽縣: “有東、西二蒲城。” 《水經·汝水注》:“湛水又東南,徑蒲城北。蒲城北有湛水者是也。”
第六個蒲城,今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南部的蒲城鄉,為進出蒲海(今名沿浦灣)之門戶,這裡的水草,不是河,而是海了,此地原名蒲門,昔為戍守要地,五代時設蒲門戍,宋置蒲門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蒲門千戶所,築城,名蒲門所城,簡稱蒲城,今沿用簡稱。明前期,軍隊實行都司衛所制,各省軍區,稱為都司,都司下轄各衛,各衛下轄千戶所,下轄百戶所,等等,明後期,則改為募兵制。蒲城鄉,產柚、蘑菇、柑橘等,有食品、食用菌等廠,公路通縣城,海運更便利,古蹟蒲門所城,至今保持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