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年間,最讓皇帝頭疼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選擇皇位繼承人。
以清朝歷史上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為例,正是因為康熙在皇太子這件事情上面搖擺不定,才導致每個皇子都認為自己有機會繼承大統,最終死的死、傷的傷、囚禁的囚禁。
對皇帝而言,沒有優秀的皇子不是好事,可優秀的皇子太多了也不是好事。
不僅如此,手心手背都是肉,皇帝也是人。看到自己的兒子為了皇位打打殺殺,這豈不是故意給皇帝出難題。
唐初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爭鬥,李淵就夾在中間為難不已。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玄武門兵變之外,還有其他秘密。倘若再晚上一天的話,李淵以及李世民都會沒命。
帝王之術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不假,但同時也是歷史上存在感最低的一個開國皇帝。這倒不是後人故意將他的功績淡化,而是成功建立大唐以後,李淵就一直玩弄自己的帝王權衡之術。
彼時李世民又太過耀眼,這才導致後人提及唐朝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李世民而非李淵,說起來也不算冤枉。
那麼李淵究竟做了什麼平衡術呢?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不停調和李世民以及李建成手上的勢力,誰強就打壓誰,誰弱就扶持誰。
這樣的方法在唐朝還沒建立以前,絕對沒有任何錯誤。兩個兒子爭來爭去,最終不還是給自己打天下。可見坑兒子的方法用好了,其實還是有奇效的。
只是唐朝已經建國了,仍然還用這樣的方法,那就會導致兩個兒子心生不滿。
真正的平衡之術,不僅要讓李建成和李世民相互平衡,更重要的是要讓李世民和李建成對自己也心理平衡。
也難怪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成功殺掉李建成以後,第一時間就把自己老爹護得“嚴嚴實實”,生怕老爹因為國家大事繼續“操勞”。
如果當時李淵能夠更加果斷一些,支持一方,壓制另一方,那麼尚且還有帝王身份的他,誰也不敢公開反對。
輿論這個東西在現代很重要,在古代同樣重要。師出有名四個字,也絕不是說說而已,否則明成祖朱棣反抗朱允炆削藩的時候,也不會費盡心思想出“清君側,正視聽”這樣的理由了。
秘密
話分兩頭,為什麼說玄武門事變如果再晚一天,李淵和李世民都會沒命呢?
主要原因就在於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事變,是險勝,其中驚險程度遠遠超過人們想象。
如果不是李世民“擒賊先擒王”,整個唐朝的歷史都會因此改寫。要知道當時李建成身邊的士兵護衛人數,遠遠超過李世民,正面搏鬥的話,李世民根本不會有任何機會。
可玄武門作為皇宮宮門,李建成又如何能帶如此之多的護衛?
這就和前文提到的帝王平衡術有關。當李建成對李淵平衡來平衡去的手段越發不滿,並且勢力發展越來越強大以後,就已經買通了皇宮守衛,並且自由出入皇宮之中。
對此,勢單力薄的李淵也沒啥辦法,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他胡來。
而玄武門事變當天,李建成之所以會帶眾多護衛入宮,其實就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老爹不願意傳位給自己,老二又一直是個大威脅。
面對這樣的情況,自己不如先下手為強。只要讓老爹“主動”把皇位讓給自己,那李世民也只能乾瞪眼。
因此,玄武門事變當天,李建成帶兵進出皇宮,其實就是提前去“踩點”。
只是李建成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準備眾多護衛,最終卻被李世民偷襲致死。而這些護衛也並非忠心耿耿,爭來爭去都是李家的天下,在誰手底下做事不是做事?
因此,當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槍挑李建成頭顱,震懾李建成舊部的時候,這些人才沒有表現出激烈的反抗。否則這些人集體抗爭的話,李世民也吃不了兜著走。
就這樣,李世民解決完李淵以後,以最快速度跑到皇宮裡面和父親李淵上演一出手足兄弟,卻要無奈相互殘殺的戲碼,兩人淚流滿面,感人至深。
僅僅兩個月以後,尚且年富力強的李淵主動退位,李世民成功當上皇帝,史稱唐太宗。
至此,唐初的皇位爭奪戰終於告一段落,李世民最終的成就,也逐漸讓世人忽略他和兄弟爭鬥時的冷酷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