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朱元璋於1353年返回故鄉鳳陽。十多年前,鳳陽的艱苦歲月,他至今記憶猶新。

朱元璋此次返回鳳陽,就是為了招攬人才。自從他加入了紅巾軍,朱元璋就覺得造反是一件很有希望的事情。

他不能把這樣的工作交給自己,所以他決定去找以前的朋友。請他們幫忙。

沒過多久,朱元璋就看到了他的一個兒時的玩伴,在田地裡忙忙碌碌。朱元璋很樂意將他叫來,跟他解釋了一下,然後就同意了,然後帶著他去見別人。

朱元璋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青梅竹馬,竟然會是自己的左膀右臂。這人的名字,叫徐達。

一、紅巾軍時代

徐達生於鳳陽,生於1332年,與朱元璋青梅竹馬。與朱元璋一樣,徐達一家三代都在種田,只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

不過和朱元璋不一樣,徐達家裡還是比較富裕的,哪怕是在大饑荒時期,也沒有出現過餓死的情況。在兒時的玩伴朱元璋決定當和尚、當乞丐的時候,徐達還在自己的家鄉安安靜靜地耕作。

一直到1353年,隨著南方叛亂形勢的惡化,徐達認為元朝已經支撐不了多久,他就應了他的好朋友朱元璋的要求,參加了這支軍隊。

徐達因為家境不錯,身材高大,又經常練武,身手不錯,加入了紅巾軍,很快就在朱元璋的麾下當了一員大將。

朱元璋在家鄉招募了一批同鄉,在紅巾軍中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紅巾軍的頭目郭子興,還有其子郭天旭,都是小肚雞腸之輩,生怕朱元璋搶了自己的江山,因此對朱元璋進行了排擠。

朱元璋聽懂了這些人的話,便提出了離開濠州的要求,想要在這裡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領地。

朱元璋離開後,徐達第一個站了起來,跟著朱元璋一起去了。朱元璋最終帶走了二十八名他的老鄉,這些人都是朱元璋崛起的關鍵人物,人稱淮西二十八將。

二、江南之戰

朱元璋在至正十五年奪取和州,將其據為己有。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他和孫德崖也發生了衝突。

在這場爭鬥中,孫德崖最終將朱元璋挾持。徐達立刻上前要求把朱元璋換成自己。

最終,雙方以和平方式結束了這場衝突,雙方都逃過了一劫。朱元璋得知徐達的所作所為後,深受感動,因而更加相信徐達。

朱元璋在和州建立了自己的基地,打算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那時候,南方叛軍眾多,元兵的力量大降,叛軍之間也是爭鬥不休。

徐達、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最驍勇的將領。徐達在此期間多次被朱元璋派遣進攻戰略要地,可見朱元璋對徐達的軍事能力的肯定。

張士誠於公元16年攻入鎮江。徐達最終反攻常州大營,打敗張士誠,生擒其兄長。

朱元璋稱吳王,徐達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左相國。

再後來,與陳友諒、張士誠一戰,徐達以其強悍的軍事謀略能力,多次在不利的情況下,將敵人打得潰不成軍,為朱元璋大軍贏得了寶貴的機會。

朱元璋手下,常遇春是最有謀略的,而朱元璋則是徐達。

三、北伐之首

1367年,朱元璋任命徐達為統帥,常遇春為副將,號稱三十萬大軍,發起了對明朝的進攻。一路上,他所向披靡,一直殺到了黃河。

朱元璋於第二年登基為皇帝,並宣佈大明。派徐達由黃河直上關中,徐達經黃河,奪回宋都汴梁,又由虎牢關入洛陽,與關中的元兵激戰,元兵敗下陣來,只能向西而去。

徐達在關中京畿地區,找到了一個關鍵的時機,讓元兵士氣大降,這是一個絕佳的時機。

徐達率兵渡過黃河,向大都發起了進攻。元順帝一聞明軍的兵馬就要到了,當即率領自己的妃子、皇子,逃入了大漠之中。元順帝出逃後一日,徐達攻佔大都,取得中國歷史上一項偉大的勝利,即北伐。

四、功高則死

徐達在攻佔大都之後,就被朱元璋派遣到了西北。徐達屢次打敗了王保保,讓他在北元朝廷中聲名鵲起。

徐達因戰功卓著,得到朱元璋的嘉獎,被冊封為魏國公。朱元璋也託福了徐達,徐達連續十年的征戰北元,都是大獲全勝。

徐達為人低調,雖然立下了汗馬功勞。朱元璋與徐達稱兄道弟,徐達一向恪守文官禮儀,深得朱元璋的寵愛。

宰相胡惟庸也曾有意與徐達打好關係,但徐達卻不肯。在朝堂上的紛爭中,徐達也是獨善其身。

徐達於1385年病死。朱元璋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停止了朝政,為徐達哀泣起來。並追贈徐達為中山王,在太廟中立下汗馬功勞。

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民間故事:一張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