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家好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知你可否聽說過呢?如今,我們的社會雖然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這天下黎民,芸芸眾生,總有需要幫助的人,在個人能力微薄的情況下,福利經濟應運而生。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福利經濟理論吧。

一、福利經濟理論是啥

福利經濟理論,福利經濟是現代西方經濟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福利又可稱為社會福利。它是由國家以及各種社會團體通過各種公共福利設施、津貼、補助、社會服務以及舉辦各種集體福利事業來增進群體福利,以提高社會成員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障形成的。

福利經濟理論論證了國家舉辦社會福利的必要性以及政府應該採取的政策措施,為國家建立福利經濟制度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也為農業保險實施提供了理論依據,其形成經過了一個由否定社會救濟制度到主張國家福利的發展變化過程。

二、主要理論

德國官方學派(財政學者)尤斯蒂最早提出了“福利國家”的思想,主張通過國家的行政權力來實現福利國家,國家的財政支出是社會福利的基礎。

歷史學派的直接先驅李斯特從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國家干預,由政府採取保護主義的政策來促進國民財富的增加,增進國民的福利。李斯特關於國家干預主義的思想既為當時的德國建立福利保障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也成為現代“福利國家”論的理論來源。新歷史學派的主要代表施穆勒、桑巴特、布歇等強調發揮國家的行政職能作用,通過賦稅政策實行財富再分配,並通過各種法令和建立國營企業等措施來實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為整個社會謀利益,負起文明和福利的職責。

他們關於由國家來實施社會福利的思想,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國家的職能除了安定社會秩序和發展軍事實力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直接干預和控制經濟生活;國家的法令、法規、法律決定著一國經濟發展的進程;國家應該採取一系列措施,實行經濟和社會改革。如制定工廠立法、勞動保護、工廠監督、孤寡老人救濟等法令,實行河流、森林、礦產、鐵路和銀行等生產事業的國有化,限制土地私有制,改善公共衛生,改革財政賦稅制度等,以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經濟發展。

社會政策學會。他們積極參與實際政治活動,於1873年成立了旨在推行改良主義政策的“社會政策學會”。該學會的改良主義主張被俾斯麥政府所接受,從而成為德國率先實施社會福利的理論依據。

新歷史學派的主張,後被制度學派加以吸收和發展,在美國及其他國家傳播,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初級社會福利的思想基礎。社會福利制度由最初的社會救濟發展到國家舉辦的社會保險,並繼續向外擴展。二戰以後,隨著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全面確立,西方各國的社會福利體系也逐步完善,逐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福利經濟制度。與此同時,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社會學科也更加註重對社會福利問題的研究,以至於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福利經濟學和“福利國家”論。

三、社會福利的意義

社會福利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每一項社會福利計劃的出臺總是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目的,總是以緩和某些突出的社會矛盾為終極目標;社會福利具有普遍性,社會福利是為所有公民提供的,利益投向呈一維性,即不要求被服務對象繳納費用,只要公民屬於立法和政策劃定的範圍之內,就能按規定得到應該享受的津貼服務;社會福利較社會保險而言是較高層次的社會保險制度,它是在國家財力允許的範圍內,在既定的生活水平的基礎上,盡力提高被服務對象的生活質量,提高國民生活素質。

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演義中,若挑選五員一流猛將,能打敗五虎將嗎?選這五人很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