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國在納粹執掌下,實行種族主義的大屠殺,他們在歐洲建立了眾多的集中營,製造了各種駭人聽聞的殺戮,造成了全球三千萬人的死亡。
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更是人間地獄,在這裡種族滅絕,罪行罄竹難書。
1944年在奧斯維辛發生了一件事情,讓大家看到了人性的光輝,一個5歲的小女孩被德國士兵槍殺,40年後這位士兵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這是怎樣的一個故事?
納粹集中營
首先要從德國的近代史說起,20世紀德國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都戰敗,1918年,第一次大戰失敗之後協約國和同盟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
這個條約的主要宗旨就是要懲罰和削弱德國的國力,德國失去了七分之一的土地,十分之一的人口,這一下子讓德國社會內部的矛盾激化了。
世界大戰的根源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不平衡,二戰中的德國和日本發展迅速,尋求世界霸權,老牌的英法發展停滯,不可避免地就要陷入戰爭中。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國的懲罰,讓德國經濟發展停滯,戰勝國自己的發展也沒有走上快車道,但造成了歐洲不穩定的一個因素。
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促使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的變革,德國走上了法西斯主義的道路。
納粹上臺就是抓住了這個機遇,德國因為《凡爾賽和約》賠款喪失領土,被限制發展軍事,沒有海外殖民地就無法傾銷商品,大陸民眾生活貧困,這些因素讓德國大陸的民眾和地主階級都選擇了納粹。
德國大陸民眾和地主都團結一致,他們需要一個強人來領導他們改善德國的經濟形勢,希特勒利用這樣的心理1933年上臺,控制了德國。
1936年希特勒開始撕毀凡爾賽和約,公開挑戰英法,英法又各有小心思,希望通過犧牲其他小國來保全自己的利益,在綏靖政策下,歐洲的戰火一步步點燃直至二戰全面爆發。
希特勒是一個反猶太主義,大日耳曼民主主義者,德國在1945年之前,修建了1200個集中營,主要關押戰俘,其他民族的人。
有些集中營有專門的毒氣室,大規模地處理犯人,奧斯維辛集中營曾經創下單日處決6000人的記錄,血債累累。
士兵槍決五歲女孩的故事
在黑暗中,也總有善良的人挺身而出,無論是哪一個陣營的。
1944年冬天奧斯維辛集中營中,一個叫莎莉的小姑娘病了,在那種環境下,吃不飽穿不暖,再加上寒冬,小孩子免不了哭鬧,莎莉的媽媽很焦急想給她治病也沒有辦法。
還有更深層次的擔憂,莎莉因為年幼無知,會衝撞到殘暴的士兵,她的母親總是帶著孩子四處躲避,不敢讓士兵看到這個哭鬧的孩子。
但是不幸的是,一天莎莉的哭鬧惹惱了集中營中的一個看守,那天他在睡覺時被莎莉的哭鬧聲吵到,立刻就大發雷霆,要處死這個孩子。
這個看守頭目派手下去把孩子帶過來,並對孩子說,帶她去看病,治好病再送她回媽媽這裡,幼小的孩子怎麼知道,即將走上的是一條死路。
母親在一邊懇求士兵放過這個孩子,但是一切都無法改變,母親無能為力,昏死過去。
士兵帶著五歲的莎莉去樹林那邊看病,於是看守派了一個執行人員斯奈德去完成這件事。
這個斯奈德是集中營裡的另類,他原本是一個大學生,生性善良,因為戰爭不得不上戰場,可是他不願意開槍,在戰場上遇到炮火他就趴在地上不動,被士兵們嘲諷是一個懦夫,於是1943年他被轉到奧斯維辛集中營來當看守。
今天集中營的看守頭目將這個任務交給斯奈德,希望他儘快克服心理障礙。
當他聽到自己要親手殺了這個小女孩,內心十分奔潰,而他的心裡只想該怎麼幫這個女孩。
小樹林裡,除了斯奈德還有兩名監督,天真的孩子莎莉以為是來治病的,在孩子青春的目光裡,斯奈德做出了一個決定,樹林裡響起了幾聲槍聲,幾天後納粹報紙上登出了一張照片,一個小女孩倒在血泊中。
戰後的真相
莎莉的母親逃過了大屠殺,終於活到了戰後,她看到了那張報紙上的照片,發誓一定要找到那個劊子手斯奈德。
可是著斯奈德彷彿人間蒸發怎麼也找不到,時間一久大家都認為斯奈德可能在戰爭中戰死了。
“那天我作為記者和斯奈德和另外兩個士兵來到小樹林,斯奈德要求放了這個小孩,和另外兩個士兵爭執起來,其中一名士兵直接端起了槍,朝斯奈德和小女孩掃射過去,斯奈德在最後關頭擋住了她,但是斯奈德的犧牲並沒有救下這個小姑娘,”那位老者回憶道。
德國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在戰後多任領導人,都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國家所犯下的罪行。
阿登納訪問法國時,向法華人民道歉求得法國的原諒。
最著名的一幕,70年代勃蘭特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一跪,求得所有受到納粹殘害的人們的原諒
德國的繼任者對德國在戰爭期間所犯的罪行不迴避,公開道歉,取得世界人民的原諒。斯奈德是蒙受不白之冤,多年後真相大白,他的名譽才恢復,得到了世人的原諒。
小結:
斯奈德是一個善良的德華人,為了救一個無辜女孩失去了生命,還受了不白之冤,真相總會大白,不管時間過去多久。
德國這個民族始終是一個客觀的,清醒的,認識到自己錯誤,就去改正而不是美化和逃避,它憑著真誠的歉意和良好的態度,最終得到世人的原諒。